论文编号:KJ1179 论文字数:9484,页数:10
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研究 ——以某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运用情况为例 引言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也对企业的资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就意味着资产发生了减损,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会计上应该反映资产发生的损失,对资产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充分确认资产减值能够更加稳健的反映当期收益,剔除资产中的泡沫成分,更加公允的反映资产的质量特征和企业的财务状况。 我国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和应用都比较晚,财政部于1999年底发布了关于对短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和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准则和补充规定,于2000年底发布新《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扩展到八项,新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又进一步规定计提后的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冲回。虽然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在不断深化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漏洞,留给企业操纵盈余的空间。企业在计提方法,计提比例方面自主选择,在主观判断的随意性方面滥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使得资产减值会计成为企业粉饰会计报表,计提秘密准备的工具。本文拟从资产减值会计基本理论和其在某股份有限公司的运用情况出发,探究资产减值会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