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浅谈通货膨胀的会计问题
本论文在
会计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XCLW182257 浅谈通货膨胀的会计问题
一、引言
二、关于通货膨胀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通货膨胀缺口
2、通货膨胀率
3、通货膨胀
4、什么是通货膨胀会计
三、通货膨胀会计产生的背景
四、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现状
1、偏低的利率。
2、我国这期的通货膨胀尤其是猪肉供给这个特殊的因素引起的,肉价飞涨已为人们所感知。
五、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3、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4、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六、对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应采取的措施
1、货币政策
2、收入政策
3、对外经济政策
4、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
七、结论
内 容 摘 要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 现象, 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 现象。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不同的经济 范畴,但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简单的说,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货币贬值,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浅谈通货膨胀的会计问题
一、引言
关于通货膨胀大体上可分为“货币派”和“物价派”。
“货币派”认为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普通上升,而且这种上升是由于货币过度供应引起的。“过度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和劳务”。“物价派”主张用一般物价水平或总价格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凯恩斯在其著作中指出当达到充分就业后,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引起的有效需求的增加与没有增加产量和就业的作用,物价更随货币供给的增加作同比例的上涨。两派分歧的实质在于对物价上升原因的解释,总的来说,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但是Goldman Sachs的经济师梁红认为用M2作为统计口径低估了中国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不应求)。
二、关于通货膨胀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缺口
通货膨胀缺口是指实际水平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而形成的缺口,或者说是指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既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差额,在存在通货膨胀缺口的情况下,就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价值,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中,社会已没有可以扩大实际产出的闲置资源不可能再增加实际产出,所以当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经济面临上涨的压力,经济将在高于充分就业收入的名义水平上均衡。当经济实现均衡时,如果均衡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即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如果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即存在失业缺口 。
(二)、通货膨胀率
公式: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其中基期水平选定某年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一对比,从而衡量现今的通货膨胀水平)
(三)、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在较长时期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
(四)、什么是通货膨胀会计
通货膨胀会计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根据一般物价指数或现时成本数据,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加以调整,借以反映和消除物价上涨因素对传统会计报表影响,或彻底改变某些传统会计原则,从而更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三、通货膨胀会计产生的背景
四、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现状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学界有关宏观经济形势提出的分析观点虽有20多种,然而在通货膨胀成因解释方面主要有两种视角,一种侧重从货币分析角度解释,认为通货膨胀主要是一段时期总需求过快增长和货币供应过度扩张的结果。另一种侧重从非货币视角解释,强调物价上涨主要是结构性因素和成本推动的结果,不属于明显通货膨胀,或者认为现实通货膨胀的根源与总量和货币扩张联系较弱。非货币分析去年比较重视猪肉涨价等因素的影响,进来更多强调进口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故有熟入型通货膨胀之称。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各方面都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势头。房地产方面尤其突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连夜排队等候购房的人群、无限制的房价炒作都说明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引发一个国家通货膨胀的很重要的原因。正是由于我国货币供应的长时间不断增加,出现了以下数据:8月CPI同比上涨6.5%,首次超过1996年的记录。而在此前一个月,CPI为同比上涨5.6%。虽然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已经波及到了食用农产品以及生活用品领域,而且据国家商务部10月9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为112.49点,价格总水平较前一周微涨0.3%。但这能否说明中国已经进入通货膨胀高峰期了呢?我认为不然。我们再看一组数据:2007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季度末高1.3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9月份的CPI同比增幅却下降到6.0%。这样看来,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又有所回落,这一期的通胀热潮显然已经冷却。引起一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会有很多,但具体到我国这次的通胀,我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 偏低的利率。以股市为例,前两年,我国的利率太低,所以人们都不愿将手中的货币存放在银行,而宁愿把它们用来作为一种投资手段,继而出现的股市热、基民数量暴涨就是其引发的后果。在这些证券市场上,根据需求影响价格的原理,需求量的大规模增长又导致股票、基金价格一路看涨,从而又有更多的人进入这一领域,大家都明白,人们的欲望对一个市场的刺激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我们必须清楚,这里面有很多股价的增长都是虚增,都是人为炒作的结果,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中国的股市曾经指出:中国的股市已经出现泡沫。很形象地讲,泡沫越增越大一定会破裂, 而这一破裂的后果必然是中国经济的衰退。虽然中国已经显露出了股票以及房地产泡沫的迹象, 但国际上的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人不必过分担心泡沫,“即使是泡沫破灭,有一些打击,也不过像年轻人遭受了一些皮外伤。” (二) 我国这期的通货膨胀尤其是猪肉供给这个特殊的因素引起的,肉价飞涨已为人们所感知。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农民的养猪积极性毫无疑问,再加上中央将粮食价格控制得很好,前段时间很多农民都放弃种粮而改为发展养猪事业。猪肉的供给由猪的生产周期决定,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养猪热”,我们可以预测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猪肉的供给量将会大增;再加上中央为了治理通货膨胀,运用了财政性的养猪补贴等宏观调控手段,目的就是要将猪肉的价格压下来。综合这两方动机我们可以得出,其结果必将是未来猪肉价格的回落,而事实上,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高肉价,肉粮的价格之比也应该下降了。分析两方面的原因,央行为了治理现在的流动性过热,运用了它惯用的手法---加息与降利息税。当前的通货膨胀于以前的通货膨胀的一个区别在于,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由食品价格推动:食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中跃升了。
当预计中国人民银行方面将很快再次提高利率和银行准备金率。有些人担心再次出现 1987-1988 及 1993-1994 期间的情况,当时,高通涨迫使政府迅速收紧金融政策,导致经济出现了硬着陆。目前的通货膨胀与以前的通货膨胀的一个区别在于,本次通货膨胀主要由食品价格推动:食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中跃升了23 %。蔬菜价格较去年同期上升了46 %,猪肉价格飚升了63 %。近期 50年不遇的雪灾,对农作物、交通都造成了损害,从而使那些供应短缺(特别是蓝耳病,导致了数千头猪死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同时,非食品价格同比则仅仅是上涨了1.6 % 。1994年,情况则相反,非食品价格同比上升了20 % 。 既然食品价格是受到由那些一次性的供应因素影响,那么在今年食品价格应该平稳,并使得通货膨胀回落。有观点认为: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根本不需要采取收紧的经济政策。此外,更高的利率对于控制食品价格也并无帮助。有些政策制定者同时也担心,在美国正在降息的同时,如果中国过快地提高利息率,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游资进入中国,而额外的流动性实际上将使通货膨胀压力更为严峻。 当然,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过量的货币也是造成通货膨胀上升的部分原因。在过去,中国的通胀与货币供应增量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在1987-1988和1993-1994通货膨胀出现之前,货币供应量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 目前,货币供应是否失控还不是那么清楚,情况则相反,非食品价格同比上升了20 % 。
在去年,M2供应量增长了17.5%,该增长率并不比1998-2003年的水平高多少,而在1998-2003期间,通货膨胀保持了平稳甚至下降。但是梁红认为用M2作为统计口径低估了中国的流通性。她更倾向于使用M3广义货币量这个指标,M3中包括了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存款、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等。根据她的计算,自2005年以来,M3的增长速度锐增,从15%上升到23%。这或许说明,通货膨胀将更为持久,并且将从食品价格传导到非食品价格,这将需要人民银行方面采取进一步收紧的政策。不过,当前的通货膨胀于早前的情况还有一点差异。过去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经常项目的赤字也出现了增长——这是典型的经济过热的症状。但是如今,中国具有大量的外贸盈余。这也提供了另外一个治理通货膨胀的工具:加速人民币的的升值,同时适当的提高利息率,这将制止进口产品价格的通货膨胀。实际上,这一点上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有共识:不管通货彭胀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坚挺的人民币有助于减缓通货膨胀。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五、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大小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来加之近年中央银行有发行过多的货币导致货币增长过快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其观点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我国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通货膨胀。 2、温和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原因。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题,属于成本推动;投资需求幅度为20%为正常,而我国现在已经达到了25%,特别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此属于需求拉动。温和性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因素:国际传导。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需求膨胀带动国内价格上升,属于需求拉动;而原油及其他国际初级产品通过进口带动国内价格上涨,则属于供给因素,是成本推动。 3、通货膨胀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产生,由于物价的流通,近几十年全球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反而是产生了不少次的通货紧缩。而我们由于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 4、我国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生产较低的部门的工人需求向生产高的部门靠齐,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5、通货膨胀的隐性原因——生态系统失衡。生态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原因。 ①当生态失衡后,稳定协调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效率便会受到影响而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有效物质和能量的产出减少,即生态供给量减少;加上人们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使整个社会对生态的全面需求急剧增长,造成总需求大大高于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必然拉动相应的物价不断上涨,从而产生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②生态失衡的表现之一是生态环境恶化,治理生态环境必须花费大量的成本。治理的社会成本费用又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各个公民和厂商,这种社会成本最终要由生产厂商来承担,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使产品的价格升高,相应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生态失衡还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开采的难度日益增加,由此导致资源开采成本上升,原料能源价格上涨,使生产厂家的内在成本增加。造成所谓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③生态失衡所导致的生态结构的失衡和环境污染在导致供求总量失衡时还会使供求结构关系变形。即使整个社会的产出能够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却会因为资源分配结构的不合理而无法满足总需求,使效率低下部门的产品价格上升进而带动整个物价水平的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机构型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四)、 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由于种种原因通货膨胀正悄悄的降临我国,为了避免我国经济出现畸形发展,我们必须采取调整收入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提高利率,降低工资水平以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蔓延,使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
六、对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应采取的措施
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既要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把握通货膨胀治理力度,并在时间上兼顾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的要求,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配置状况改善,还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变化,使其能够适应对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既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多种不同的病因,而且对经济带来的破坏作用是明显的,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在都深入研究和尝试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对外经济政策
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 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 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
(四)、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七、结论
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高耗能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
总的来看,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目前更需关注食品等涨价向一般消费品传导的风险。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努力维护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继续协调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创新对冲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参考文献
1、朱珠,《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5日
2、李为明,《试论通货膨胀的成因》,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5月1日
3、蔡剑光,《试论我国通货膨胀会计》,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第21期
4、许善达,《本论通货膨胀的特点和应对之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12日
5、郭琦,《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研究》,财务与会计导刊,2001年第4期
6、陆瑞,《中国的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关注,2006年3月21日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
下一篇
:
浅谈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Tags:
通货膨胀
会计
问题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