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分析
本论文在
会计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XCLW185145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分析
目 录
一、自然资源开发理论综述1
二、发达国家自然资源开发借鉴2
三、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现状剖析3
四、完善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的建议4
参考文献7
内容摘要
自然资源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各种矛盾。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就会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阻碍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妥善处理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开辟一条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着重从自然资源的开发理论综述;发达国家自然资源开发经验借鉴;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现状剖析;完善我国自然资源开发有效建议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自然资源开发 可持续发展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分析
一、自然资源开发理论综述
(一)何为自然资源
1、“资”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即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源”就是“来源”。经济学认为无外乎三种: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或者说土地、资本、劳动。也称之为基本生产要素。其中的资本包括资金、房屋、机器设备、基础设施等。它们在现代经济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但究其来源还是土地和劳动。正如马克思引用威廉·配第的话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的土地即自然资源。
地理学家金·梅曼(Zimmermann,1933)较早给自然资源下了较完备的定义,至今得到广泛认同。他在《世界资源与产业》一书中指出环境或其某些部分只有它们能(或被认为能)满足人类需要时才是自然资源,中国《辞海》一书关于自然资源的定义是;“一般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2、自然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分类具有多样性,目前尚无统一的自然资源分类系统。但现在越来越认同将自然资源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两大类。后者有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是地壳中储量固定的资源即矿产资源。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如铜矿)、或由于它们自然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和煤),它们是可能耗竭的。可更新资源是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自然过程再生长的资源。如:生物、土壤、地表水等都属于可更新资源。恒定性资源是按人类的时间尺度衡量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例如:气温、降水、潮汐等。临界性资源是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程度的可更新资源,如果对此类资源使用率超过自然更新速度,那么它就会像矿产资源一样实际上是(被开采)。
3、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稀缺性。既然任何资源都相对于需要而言的,而人类的需要是无限的,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稀缺”这个自然资源的固有属性。即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这是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关系的核心问题。
整体性。这其中既包括各种自然资源要素是互相影响的,也包括各地区之间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自然资源的整体性主要是通过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联表现出来的。
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式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自然资源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在某些区域中自然资源的密度大,数量多,质量好,易于开发利用。相反,必然有些区域自然资源的密度小,数量少,质量差。
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用途,例如煤和石油,既可作燃料也可是化工原料。
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着自然资源的不断变化。
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或多或少都有人类劳动的印记。
(二)何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多目标开发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自然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跟自然资源发生着关系,自然资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日常生活中的煤炭,矿物资源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否利用好自然资源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问题。资源的开发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需要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人类社会的问题,将其放在战略的高度来关注它。
2、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乱采烂伐的现象十分突出。同时,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需求的不断性产生矛盾。应该想出一些办法制定一些措施去尽量解决和缓和这些矛盾,构建一个资源合理开发与不断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和谐环境。
二、发达国家自然资源开发借鉴
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理论体系与技术条件都领先于世界。以美国为例,自然资源的开发在19世纪美国崛起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漫长的19世纪(1790-1914),美国从一个脱胎于英国殖民统治不久的新独立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其中,自然资源开发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果以南北战争为界,19世纪美国的资源开发与工业化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790-1860)是美国工业革命的奠基时期,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对水力,森林和土地等地表资源的粗放利用。资源开发推动了工业增长。1810-186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增加了9倍以上。第二阶段(1861-1914)是美国工业革命完成和世界工业霸权确立时期。自然资源的开发重点是煤、铁、铜等矿产资源。美国的发展代表着世界发达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普遍成功经验。
(一)就地工业化。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振兴
实施就地工业化战略,将资源开发与工业化,区域经济振兴有效结合起来。它为资源富集地区通过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提供了典范,所谓就地工业化战略,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将资源采掘,资源品加工,用于资源采掘和加工的机器制造业与资源开发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尽可能的放在资源富集区进行,就地工业化战略改变了资源富集区单靠资源输出只获得有限资源租金的格局。改之以制成品输出代替资源输出,可以最大限度以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其优点主要体现在资源加工业因靠近原料产地而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带来的联系效应(前向、后向和最终需求联系),避免飞地经济出现。第三,有效延长资源生产链条,提高地区经济多样化;第四,采掘业、制造业、服务业、毗邻而居,最大限度的发挥协同效应,各部门间不仅相互提供需求,而且制造业也因此能得到包括本地教育培训机构在内的服务业的支持而加速技术改进和创新;第五,解决资源富集区的就业问题,第六,实现城市化和空间布局合理化。
(二)培育高端产业;美国在资源使用方向上的抉择
自然资源开采后既可以作为初级原料和燃料用于出口。也可以进行深加工用于本地高端产业上。与今天许多欠发达国家大多选择第一种做法相反美国选择了第二条路。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美国实现资源型经济向高技术经济的跨越。
(三)自主技术能力。资源部门创新体系与美国创新型经济的雏形
正确的工业化战略和资源使用方向并不能自动保证资源开发的成功,它必须以自主技术能力为前提。19世纪美国采矿业的成功牢牢建立在美国本土的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基础之上。其采矿业在根本上表现为一种集体学习现象,而许多资源的“后进性”缺乏的正是这种技术能力,自主技术能力是决定资源丰裕能否带来经济繁荣的根本力量。美国在自然资源开发中建立起了高效的资源部门创新体系,它是一个将私人企业、政府和矿业学校等连接在在一起知识网络系统。涵盖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资源部门创新体系为成为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现状剖析
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在自然资源的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但是,更多的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在自然资源开发方面的矛盾也很突出,我们必须正视矛盾。解决矛盾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当前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的现状表现为:
(一)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耕地少、可开发利用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人均却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北京、福建、广东、浙江等省(市)人均占有面积400平方米以下,已低于国际上规定的534平方米的警戒线。比日本的人均467平方米还要低67平方米。中国的粮食问题实际上市土地问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人均量的五分之一,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人均肉类是加拿大人均量的四分之一。
(二)森林资源
我国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36.18亿立方米,总量虽然排在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量的六分之一和八分之一。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为世界平均值得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我国森林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居多,其他地方较少。其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6省(区)的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1.4%,蓄积量占67%。而华北、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较少,尤其是新疆森林覆盖率仅为2.94%、青海亦不足5%。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危害较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46%。荒漠化分布于新疆、内蒙、甘肃、青海等18个省市,在如此情况下我国森林砍伐速度却没有因此而减缓,乱砍烂伐、毁林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水土流失、生态恶化使我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也濒临灭绝。
(三)草地资源
我国有草地面积近4亿公顷,约占土地面积的42%,但是人均草地仅为0.33公顷,为世界人均草地面积0.64的52%,我国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为3.3亿公顷,中国90%的草地正在不同程度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积占90%。
(四)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我国矿产资源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开采难度大。三是民间无序开采现象严重。据调查,前几年每年仅广西就大约10万民工涌到黑龙江去挖金矿。由于这几年钢材价格上涨,各地无序民间开采现象更为严重。我国的石油、铁、铀、铜、铝、金产品已从原来进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我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也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的高速增长,而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矿产消耗增长速度。据预测,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品将难保证需求。因此,这几年已经陆续从国外进口。
(五)能源资源
第一,煤炭。据统计全国已累计探明储量9000亿吨,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六分之一,仅次于联体和美国,居世界第三,已探明的煤炭资源88%集中在北方。
第二,石油。我国石油资源量大约在800亿吨左右。目前,已累计探明130多亿吨,剩余储量还有30多亿吨,按照年耗1亿吨水平计算这些储量可开采30年。
第三,天然气。据勘测,我国天然气储量在40万亿立方米左右,目前已探明储量1.43亿立方米。还不到远景储量的5%,说明潜力巨大,也表明我国天然气勘探程度低,还未把潜在资源变为探明储量。
(六)淡水资源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水资源总量每年28000亿立方米。其中,河川泾流量27000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名第六。地下水资源量820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量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问题日趋严重。
(七)海洋资源
人类整个地球表面的71%是约3.6亿平方公里的浩瀚海洋。我国是海洋大国,漫长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则达32000多公里。海区面积47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渔场面积280万平方公里。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海洋鱼类5000多种,海洋生物万余种,但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较晚,开发能力较低。目前,我国海洋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低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
(八)气候资源
我国年降雨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海南、广东中部和北部湾西北部,超过200毫米;年降雨量最少的是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少于50毫米。我国西北干旱严重。缺水不仅制约经济发展,还会加快当地的荒漠化进程。这对于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将造成严重影响。人工降雨是目前我国主动利用天空水资源的方式,常被视为缓解旱情的办法之一。
四、完善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的建议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趋恶化。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简单粗放、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即“三高一低”)为显著特征的工业化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在粗放型工业化的总体形势下,治理保护却跟不上浪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资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面对我国人口的膨胀与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的压力国家尚无法集中更多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资源与环境治理。这就很难指望在近其内跨越发展与治理的门槛。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将是长期困扰我们的矛盾,必须认真对待妥善处理。
(一)强化科学技术知识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加强对传统产业的知识化改造,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由能值转换分析率可知,作为价值体现的人类智慧型劳动及信息资料的太阳能转换率极高。因此,初级产品的输出,一方面损失自然界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贡献,另一方面失去了重要的对产品提高附加值的机会,而我国重要的资源国情是人均资源量少,人口多,劳动剩余。因此,在自然资源管理系统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初级产品深加工水平是我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承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加强资源综合评价,制定科学发展对策。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利用资源信息科学体系加强资源的综合评价。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产品和替代品。科学技术进步既能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又可研发新材料和材料使用技术,探寻新的勘探技术寻找新的替代产品。这对解决资源危机、能源危机将起重要作用。同时,生物工程,遗传工程对解决未来的粮食危机也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基于不断循环利用资源的发展模式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尽量减少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防止浪费,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
(二)强化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
完善自然资源的价格机制,强化资源有效补偿机制。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价格严重扭曲,导致“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没价”的不合理现象,在运行机制上,没有引进价值规律进行生产经营,使资源消耗得不到补偿,又不能运用价格杠杆促使资源得到合理、节约利用。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开发和利用造成了许多严重的后果。完善自然资源核算体系。自然资源核算是指对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自然资源在合理估价的基础上,从实物、价格和质量方面统计、核算和测算其总量和结构变化并反映其平衡状态的工作。
(三)强化自然资源开发导向
引导社会形成可持续消费模式。所谓可持续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包括节制消费、循环和重复使用以及拒绝使用野生动物制品。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复杂多变的偏好得到满足,文化消费,信息消费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内容。消费结构升级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然指日可待。因此,我们要树立资源观,提倡适度、合理消费。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消费教育与导向。
(四)实施资源开发型开发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源全球化成为资源利用的热门话题,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国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价位偏低的有利条件,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双向的资源开发战略。
(五)强化政府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责任
政府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由政府的地位决定了的。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承担义务和责任。它是政府责任的一种延伸,政府生态责任特别源自政府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的权力垄断性,政府是唯一能够合法调动和支配全社会的公共资源以应对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组织机构。这就要求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辞海出版社,1980
2、李文华,沈长江.自然资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3、孙鸿烈.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4、恩格尔曼·高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二卷)[M].高德步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罗杰·珀曼,马越,詹姆斯·麦吉利夫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下一篇
:
我国环境审计研究
Tags:
我国
自然
资源开发
分析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