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质量的分析研究 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就指出我国已经达到了市场经济中等水平;中国文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就表明我国市场化程度还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据会计和统计提供的信息来配置资源,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公允的反映经济状况,必将造成资源配置无效的严重后果,因此会计信息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凸现出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会计星系质量越来越好其他使用者关注,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一 盈余质量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盈余质量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大概有强调盈余可靠性的、盈余的相关性的、盈余现金保障性的以及强调会计盈余形成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笔者从会计信息个重要的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出发,定义会计盈余质量为与真实盈余的差异程度及对预测未来盈余的有用性。可以看出:与真实盈余的差异程度,主要是强调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避免企业反映出不真实的会计盈余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同时,对预测未来盈余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相关性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 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 目前学术界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众多,但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盈余质量评价;二是,假定证券市场有效,通过股价对会计盈余的反应,进行盈余质量评价。基于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盈余质量评价又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利用应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评价盈余质量,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才是高水平的盈余质量;其二,利用会计盈余持续性进行盈余质量评价,大多数文章把公司最具有持续性的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率作为盈余质量的衡量标准,该比率越大,公司的会计盈余就越具有持续性,会计盈余也就越具有预测能力和相关性,公司盈余质量也就越高;其三,采用多种指标,建立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公司的盈余质量评价。本文就是采用多种指标构建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的。 三 盈余质量分析的方法 我国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及利用时间差(跨年度)调节利润等等。因此,针对这些方式我们进行盈余质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良资产剔除法 所谓不良资产,是指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递延资产等虚拟资产和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损失、投资损失等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或者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超过净利润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利润有水分。 2.关联交易剔除法 即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予以剔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多大程度依赖关联企业。如果主要依赖于关联企业,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方进行交易以调节盈余。 3.异常利润剔除法。 即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扣除,以分析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这里应特别关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一次性的偶然收入。 4.现金流量分析法。 即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盈余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现金净流量的利润,质量是不可靠的。 四 决定盈余质且分析的相关因素
1.会计政策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如企业执行适度稳健的会计政策,又利于产生高质量的利润。在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法中,企业一方面应选择较小可能高估资产和收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及时预计和报告可能发生的消费和损失。以销售成本为例,销售成本由存货的成史本转化而来,存货计价方法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销售利润的质量。在选择稳健的存货计价方法时,就应该考虑:物价水平因素,技术进步,存货保管不善等因素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应该提取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在损失发生的当期计入当期损益,使得确认的利润比较实在,从而提高当期盈余的质量。其他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例如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开办费的推销等等。如果企业采取稳健的会计方法确认和计量这些费用,就可以提供质量的盈余。反之,如果企业没有采用适度稳健的会计政策,对于有关费用和损失的确认不够及对河全面,那么该企业报告的会计制利润就存在包含潜在的风险损失而降低质量。 2.财务状况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盈余质量不仅涉及到利润这个因素,一些财务活动也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这些影响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反映出来。 同时也要关注企业利润中来自关联方交易的比例,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可能会通过关联交易以粉饰会计报表,调节利润。 3现金净流量与盈余质量流动性是评价公司偿债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尽管流动性对当期盈余可能不产生直接影响,但如果企业不能偿还债务,它可能会采取一些不适当的行为,如进行应收票据的贴现,应收账款的抵借,使得企业或有损失增加,企业盈余更加不确定,其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另外,那些被公认为营业外的收益和损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因为许多营业外项目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企业的管理水平又关联。如固定资产的报废损失,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都也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有关。如果企业的营业外收支中经常出现大量的此类支出,说明企业管理中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着必然导致盈余质量下降,因为这些薄弱环节还会在以后期间继续制约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降低企业盈利能力。 五 结论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中国加入了WTO,这意味着不仅仅我国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而且国外产品也要进入我国市场参与竞争,面对拥有尖端技术和高效管理水平的国外企业,如果产品质量不好,不仅国外市场进步去,国内市场也将保不住,然而质量管理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程,企业在注重优质品牌,优质服务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质量保证体系的长期有效运行,唯有不断完善质量体系,不断进行质量管理创新,方能在市场竞争中始终领先,但当前企业质量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统计质量控制和片面的全面管理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第二,错误的看待全国质量管理和ISO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造成形式与内容的不同一;第三,忽视质量的的费经济因素;第四,片面的强调某项措施,某个部门,某种手段。应采取的对策是:首先,更新质量观念,从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着眼与长远,三个方面努力。第二,注重领导,激励全员参与,既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和具体的激励措施,采取相称的全员参与的有效形式。第三,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基础,第四,注重质量文化的培育,提高员工质量意识。第五,持续有效的开着内部质量审核,进行质量监督,从而形成完善的质量体系,使企业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