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会计法》的实施,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就目前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来看,还是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会计行业中“诚信”这个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迫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所以重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将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会计的职业道德作为一种引导,制约会计的行为。调整着会计人员与社会,企业单位和不同利益集体以及会计人员之间的规范的社会关系。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尤其显得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分析,阐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的对策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目前,社会上的职业是复杂多样的,俗话说,行医的有“医德”,经商的有“商德”,教书的有“师德”,从艺的有“艺德”。2002年,朱容基同志在第16届世界会计大会闭幕式上演讲时指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会计的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极为重要,诚信是市场的基石,也是会计职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 今天我就在这里谈一下我个人对会计这一职业道德的看法。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定义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就是指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它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手段。会计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非常的重要,它要处理许多方面的经济关系,比如单位对单位,单位对职工,单位对社会公众之间的经济关系。它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得合法的利益。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无论国家经济如何发展,时代怎样变迁,每个单位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都离不开会计,人们面对的是同一个相对客观的经济规律,所以决定了其相对稳定性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作用 (1)、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一块基石。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的行为是由内心的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对与错决定着行为的正确与否,比如实事求是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那么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有关可靠的会计信息,都要取决于会计人员是否能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人员故意提供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使服务对象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做出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有的还会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约束很重要 (3)、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补充因素。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计,其对会计法律规范的补充和辅助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比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能对他们怎样爱岗敬业、如何提高技能等提出具体的要求。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注重的就是诚实守信。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可以说诚信是维护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是会计行业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事实表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确实折射出了许多会计人员素质的问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着严重滑坡的现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表现如下: 1、有的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损坏会计资料,坚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转移公款、以身试法。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的确反映出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会计队伍中确有一些人职业道德沦丧,走上犯罪的道路。 2、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面对日益繁纷复杂的会计环境,其职业道德不能很好的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职业道德严重缺乏,有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活动中违反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表现是: ﹙1﹚、违反了实事求是、客观上保持公正的道德规范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就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而恰恰是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着非常普遍问题,从而造成会计信息严重的大面积失真。有的单位负责人直接的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这个时候,会计人员能不能坚持实事求是、保持客观公正这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呢?据有关调查表明:当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精神,坚持原则出示会计信息,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有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有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做好相应的“技术处理”,严格按照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非常令人震惊的是,遇见这种情况时居然有占83.13%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单位负责人意见,掩盖问题,应付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部门的监督检查。会计人员,面对这种情况,是要在坚持原则和个人利益、单位利益之间矛盾的任何一方,作出取舍两难的选择。有83.13%甚至或更多的会计人员,在这两难的选择中舍弃了职业道德原则。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现象,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部门注意。 ﹙2﹚、对相关法规不是很熟悉,遵纪守法的意识相对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严重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也不学习会计法规,有的还不能做到熟悉法律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逐渐淡薄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 ﹙3﹚、缺乏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精益求精的良好精神 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拖拖拉拉、只是应付差事。他们的业务知识渐渐贫乏或知识已经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改革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在不少单位是司空见惯的。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这些情况很难顺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加强与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对策 1、构建操作性强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为推进会计改革,方便于国际接轨,构建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美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注册会计师职业品行规则、惯例会计师道德行为标准、财务经理道德规则、内部审计师道德规范等构成。 2、研究制订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标准 鉴于我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着重探讨职业道德标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基本标准应包括:客观公正、充分披露、忠于职守、专业胜任。 3、加强对会计职业者的道德教育 (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就是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常识,是广大会计人员懂得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将受到的惩戒和处罚。 (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就是指对会计人员开展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的教育。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 (3)、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通过开展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和违法会计行为典型案例的讨论和剖析,给会计人员以启发和警示,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 项怀成:《会计职业道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 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 斯惠文:浅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J】辽宁教育会计通讯2000,(8),(9) 4、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