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如今中小企业以成为最具活力的生力军,尤其是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及快,以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仍然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下,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管理分工简单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壮大。本论文以加强中小企业治理与如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为主题,提出具体建议与方法,促进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其长期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 治理 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已经是当今企业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些上市公司进行治理的重要内容。它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凝聚力具,使企业得到长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实状况 1、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这种情况在民营中和小型企业企业大量存在。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经营方法和途径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甚至根本对会计是一窍不通。在他们看来市场业务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是多余的,对他们并带不了什么利益。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老板一人说了算,会计的作用仅在于如何算账使老板少交税。收入不入账,成本、费用虚高等屡见不鲜。在这样的企业里,经营者认为没有内部制度更对自己有利,更便于他们得到跟多的利益,也节约成本费用。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一些民营小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够全面,并没有覆盖和落实到公司各个部门和环节,从而使的这些企业的管理和会计工作非常混乱、核算的财务数据不实,一些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本不能及时的得到企业的销售信息,不能及时甚至根本不知道企业的销售情况,根本无法准确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核算。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安装规定进行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相互牵制的原则没有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老板随便派个人办了。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并不按规定进行,随便填写一张收据也可以作为原始凭证等现象,并且还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薄、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也随之失去了他的真实性了,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 3、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的片面性。现在有很多企业老板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并不够,在他们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节约一些成本、控制企业的资金不被私吞。往往一些企业老板的做法都是让自己的亲戚来管钱,对公司的费用自己觉得合理就行。或者只是对财务这一块进行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并没有吧公司各个部门都建立起内控制度。就是因为管理者个人的认识片面性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片面性。企业的所有部门不能全面的参与内部控制。 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是这样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来说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单是却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一些企业的业务人员、财务人员就利用这些漏洞进行了受贿,挪用公司资金等行为,严重危害到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义 1、能够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资产物资的使用进行监督,可以有效的防止浪费、挪用资产,从而有效的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2、能够提高会计资料正确性和可靠性。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企业经营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做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而内部控制制度是制定和保证这些资料正确性的重要手段,只有行而有效的业务流程,科学有效的工作分工和责任的划分。还要有这有效的内控制度才能保证这些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 3、 提高经营透明度,树立企业形象。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投资者往往不能亲自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无法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状况,也不能准确判断企业提供相关报告的真实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能根据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合理设计内部控制并定期进行评估,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从而吸引投资者投资甚至溢价投资增加企业价值。 4、提高企业健康程度,实现发展目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业务的不断拓展,企业管理层级增多,企业管理层很难对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直接进行管控。为了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营管理效率、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防止发生舞弊和低效率行为,企业管理层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来加强对次级管理层和员工的管理和控制。 如何建立一个适合小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运行机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企业治理和企业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企业治理,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则无法实现企业治理,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也不能为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提供支持,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制定出真正企业需要和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不断的完善和开拓创新,认真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1、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倡导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环境。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一部分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体系、组织结构等方面,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及管理者往往产生重要的影响。 2、认真落实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良好实施。企业治理中应明确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力、责任、利益关系,尽量减少或消除内部人员控制或一人控制的行为,使公司各个部门各层次的组织均拥有相应的权限,杜绝一个人独大或一个部门独大的行为。保证公司各个层次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和经营计划的实施,这样才能使内部人员的行为遵循规范,界定各管理者的职责范围,以达到各司其职的效果。 3、大力加强企业职能部门建设,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能力。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企业应当在董事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是检测企业的经营错误、经营弊端、经营缺陷、提供董事会的资料真实性等工作。帮助管理当局对内控系统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执行情况是否有效。因此只有注重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在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面的专业水平,才能够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改进。 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运用各种评价方法,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实施。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导》的有关要求,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测评,以便企业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对工作过程中的底稿要进行记录,以便对形成的结果提供有效的证据,以便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进行分析。 5、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自我完善和长效机制。企业在对内部控制制度监督的过程中,应根据确定的标准对监督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进行认定,要及时划分缺陷的重要性等,以及找出缺陷的原因,及时的对缺陷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采取适当的形式向董事会或者监事、经理提出报告。并且对改进后的制度进行持续监控及专项监控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控制制度的缺陷得到及时有效的改进,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实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应当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也要相应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以便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自我完善和长期有效的实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是企业管理的必要方法,他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实力,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稳定的发展提供保障,所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能让管理者有效的管理好企业,保证企业逐渐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李连华:《 企业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连接与互动 》,2005年,第2期 2、李敏:《小企业会计控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3、翟素芳:《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