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虚假凭证的识别 【摘要】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按填制内容和用途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用来记载经济业务的发生,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根据的书面证明。 虚假会计凭证是会计信息虚假的基本构成因素和基础。虚假会计凭证的背后隐藏着重大违规违法问题或重要犯罪线索,在审计中要重视虚假会计凭证识别与查处。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一定的目的变通票据,虚构经济业务,做虚假会计凭证,进而制造假账。从而达到隐瞒利润、扩大成本、乱摊费用、偷逃税款、侵占财政资金的目的。审计识别虚假会计凭证,对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都有其重要意义。对在审计中如何来识别种种的虚假会计凭证,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会计凭证 识别 识别虚假会计凭证,对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虚假会计凭证的形式 1、 伪造、篡改、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 指行为人使用涂改等手法更改凭证的日期、摘要、数量、单价、金额等,或采用伪造印鉴、冒充签名、涂改內容等手法,来制造证明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2、 白条抵库 所谓白条,是指行为人开具或索取不符合正规凭证要求的发货票和收付款項证据,以逃避监督或偷漏税款的一种舞弊手段。 3、取得虚假发票 这种虛假发票包括两种情況,一种是发票本身是假的,另一种情況就是发票所记载的内容是虛假的。虽然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不得使用假发票,并且要求各单位要重视发票的管理和使用,但近年来假发票卻是风行天下,十分猖獗的。单位之间相互开具假发票,甚至有人专门以开具假发票牟利。假发票盛行,给国家财政收入和经济管理带来了严重后果。一些单位以虛开增值税发票牟取暴利,一些单位以取得的假发票来逃避税务机关的检查,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损失。 4、虚假经济业务,编造虚假记账凭证 有的单位为了享受国家税法规定的可用税前利润连续三年补亏的税收政策,而编造虛假的经济业务来体现亏损,也有的单位为了实现业绩而虚构一些经济业务来为大众呈现一种虛盈实亏的表现繁华景象。 自制假单据、虚开发票 虛开发票是指行為人在开具发票时,开列虛假品名、价格、数量、日期等,以蒙混过关,便于报销。具体手法: (1)、 虛假品名 用便于报销的物品名称代替不符合报销要求的实物名称。 (2)、 虛假价格 按需要开列价格或按照虛假货物品名开列相符的价格。根据收款方、付款方作弊的不同要求,虛假价格具有高开、低开、平开三种方式。 (3)、 虛假数量 按需要开列数量或配合虛假货物价格开列数量,根据收款方、付款方作弊的不同要求,虛假数量具有多计、少计、等计三种方式。 (4)、 假票真开 虚假会计凭证是会计信息虚假的基本构成因素和基础,在虚假会计凭证的背后隐藏着重大违规违法问题或重要犯罪线索,在审计中要重视虚假会计凭证识别与查处,审计人员对虚假会计凭证的识别关系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风险控制,在审计工作的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对虚假会计凭证的识别与查处。 二、伪造会计凭证的目的 1.虚增成本 一些企业将按照规定不能报销的发票变换成依据财经法规、会计制度规定可以进入成本核算的运输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等发票或是造假工资表等增加成本支出,以达到隐瞒利润,偷逃税款的目的。 2.虚增利润 一些企业为完成利润指标随意开具销售发票,编造虚假销售,从而虚增应收账款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3.套取现金 一些行政机关和部分企业为方便各种违规的开支,想方设法开具各种假发票套取现金,用于各种不合规的开支。如某行政机关的领导从不法分子手中购买的整本发票一方面自批自报,骗取国家财政资金,另一方面为掩人耳目,让经管的财务人员也用虚假发票报账,以结成利益共同体。 4.化公为私 个别单位领导利用职权将国有资金投入到有个人参股投资兴办的的有限责任公司,将持股公司购买资产或费用发票拿到行政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做账报销,从中牟取利益,而制造虚假凭证。如某地方金融部门负责人将私人参股的娱乐城开办费发票拿到金融机构的成本中核算,从而节约了持股企业的成本,但是增加了金融部门开支,侵占了国家利益,达到了化公为私中饱私囊的目的。 5.化大公为小公 个别部门负责人为小团体的利益集体造假,谋取利益。如某金融机构领导为给职工发放奖金,虚编呆滞贷款的资料,套取银行资金形成小金库。 虚假会计凭证是审计工作的大敌,审计人员必须要能够做到对虚假会计凭证进行准确识别。而要识别虚假会计凭证就要掌握它的特点。 虚假凭证的特点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经常会发现被审计单位受理虚假原始凭证.其原因在于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一定目的,虚构经济活动做假会计凭证进而造假账。通过整理分析虚假原始凭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素残缺 凭证的日期、数量、单位、单价、品种、规格、收款人、填写不规范,或干脆不填写,金额一般为某个整数,收款单位印章不清楚。 (2) 发票号码连续且与日期矛盾 原始发票号码连续号码且与报账日期相互矛盾,同一个单位开出的同一种发票,日期在前的号码却在后,日期在后的号码反而在前。 (3) 笔迹矛盾 工资、奖金或其他各种补助费表上领取人签字的字迹差不多,或一人代领多人,或人事工资部门下达的工资单与财务部门实际发放工资单不一致。 (4) 变通发票名称。 一些单位和单位财务人员将在商场采购的商品为方便报销变通购物内容拿到单位报账。税务部门在大型商场已安装税控销售电脑装置,购物者在正常情况下应以电脑票据作为报销的原始票据,特殊情况下开具手写发票必须把电脑票据作为手写票据的附件。 (5) 审批手续和附件不全 一些单位或是领导自批自报或是财务人员自行审批,有的只有审批人而无经办人等。如大量的会议费没有会议文件和与会人员报到签字且现金支付。 (6) 内容反常 大量的发票与该单位的正常业务不符。内容、金额、时间、收入、支出违反一般常理。
识别虚假会计凭证方法 在理念上,审计人员应做到凭借职业敏感大胆地假设联想,并能够集中精力仔细查阅凭证,不要因资料多等原因而急躁,确信自己在头脑中能够记得很多,要知道,如能进入审计状态,自然会前后联想,融会贯通,审计效果会较好。如果发现一些有疑问的凭证后,进行一套系统的核对。 发现疑点 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应仔细查阅原始凭证,观察发票的各项要素与内容,如发现非正常要素,要凭借职业敏感大胆地假设联想,然后锁定检索目标。2.选择重点 在查阅大量的凭证中要有侧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全部审核、重点审核和抽样审核等多种方法,一般来说,凭证数量较少而时间又允许的话,可逐一审核;若凭证数量较多而时间又允许的话,可进行重点审核,重点是审核时间和金额,时间的重点应放在年终或该单位重大事情的前后月份;金额的重点应放在连续、大额、几笔相加一个大的整数上。 3.核对确认 通过审核发现一些有疑问的凭证后,根据各种疑点票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核对: ①直接核对询问 即直接向财务、经办、审批人员及其有关人员提出询问,寻找突破口,单独核对询问。 ②走访取证 即有针对性地走访有关单位或找有关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取得第一手资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证物核对 按照所怀疑有问题凭证上标明的日期、品名、规格、数量、价格等来查看实物,看是否真实,核对可分买方或卖方,无论同哪一方核对,在核对前心中要有数,对核对的实物要有一定的了解,以防张冠李戴。 ④比较核对 将可疑凭证中所载明列支的项目、金额与前后年度、前后月份以及左右单位类似项目的金额发生情况进行核算比较,从而揭开虚假会计凭证的庐山真面目。 ⑤延伸审计 选择数额较大疑点明显的发票,到开票单位延伸审计或审计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