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背景及意义: 20世纪以来.西欧、北美、亚太等地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的极大丰富.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和投资金融的自由化,推动了统一劳动市场的建立。跨国公司的发展,网络经济的崛起,从而导致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经济全球化需要相当数量既熟悉国际经济运作[1],又了解各国国情、法律、文化,而且能熟练掌握外语、科技的人才。人才从何而来? 除了通过实际工作训练之外.主要通过高等学校的培养。而要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的人才,高等教育就必须适应“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2]。 因此,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成了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3],也是高校在经济和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中应当和能够扮演的角色[4]。十年期间,国际合作办学越来越彰显其强劲的生命力,其发展可以用“雨后春笋”、“方兴未艾”来形容。 但是合作办学不是一办就灵的。国际合作办学不是单纯的 “洋为中用”,也不是简单的“中西合璧”,而是一种引进,吸收,消化,互动,融合,创新的过程[5]。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教育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大,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服务产业,竞争也日益加剧:一方面是国内合作办学机构的“此起彼伏”,同台竞争[6]。另一方面是国际教育机构争先恐后地介入中国教育市场[7],抢滩中国这块巨大的“蛋糕”,生源的国际流动,人才的外流,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冲击[8]。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合作办学必须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机遇和挑战,努力寻求改革与发展,在前进的道路中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创新,大胆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9],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思路,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特色、受欢迎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参与国际竞争。 笔者将这个方面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的出发点主要认为研究有以下二大意义: ⑴XX大学的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重要成果,成功打造了实践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实事求是地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改革的探索中继续前行,在前行中探索。只要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办学质量、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通过发展合作办学,增强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⑵研究内容具有时代性,即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11]。目前,国内的合作办学正处在初级阶段,办学水平参次不齐[12]。尽管关于国际合作办学的研究比较多,但是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大多是比较宏观的,特别是对于办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发掘力度不够,因而解决方法的研究也存在相应的不足。而且这些研究没有具体把某一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正是因为缺少了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性研究,就使得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虽然研究的结果或者举措未必能立竿见影,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希望能对各方面的人都有所启示。 二、研究内容 在论文中笔者将以XX大学USQ专业为例,通过分析USQ项目的现状,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国际合作办学的创新与发展之路。具体框架如下: (一)首先简介XX大学合作项目的背景: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面对教育领域激烈的竞争与挑战,XX大学大胆创新,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开始了国际合作办学的尝试与探索,以此引出本文的时代性。 (二)论述双联专业的教学创新: 文章从5个方面进行论述:(1)创设新颖的办学模式(2)引进了先进的教学方法(3)创新的教材内容(4)创新的学习评价体系(5)创新的管理机制 (三)总结合作办学的成效及展望: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大量的数据收集,用数据说明问题。从毕业生就业情况,薪资状况,六级通过率与学位获得率等数字来说明双联项目是否给学生带来了增值服务。通过在校生的各种数据统计分析,反映出生源的变化等等,用以证明是否双联项目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 越来越受到众多学生的青睐。最后,从双语教学研究成果来说明项目的较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四)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分析当前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专业特色不明显。二是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实事求是地反映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存在的缺口。 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方法。针对加强专业特色,有以下几点建议:(1).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 (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分析其素质构件,提出从多渠道较强的措施。 总结: 本论文的重点将放在XX大学合作办学的创新之处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建议,旨在为XX大学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目前,国际办学还处于初级阶段,较系统的研究,成熟的理论体系、著作不是很多,已有的研究也主要是在背景,意义方面。因此,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历史数据收集,运用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法来说明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文章的难点在于问卷调查和数据的收集。现存的数据凤毛麟角,需要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相对独立地完成。而这一部分的统计必须是可靠的,真实的,具有参考价值。因为数据所提炼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发展,是整篇论文的基础,决定着文章的成功与否。所以笔者会尽可能地修正问卷调查中不科学和不客观的地方,收集整理更新更多的资料,在充分征询指导老师的意见后再下笔。 三、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一)研究方法 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该课题进行研究。 在论文的准备阶段,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参考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并提炼出适合自己的论文格式,同时收集关于USQ项目下学生的各种信息和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研究方向,研究范围等,在撰写论文时做到心中有数。 在论文写作阶段,主要是对前阶段获取的资料借助有关工具进行整理,力求使所整理的资料更加全面,完整,具有参考价值。在整理的过程中提取所能说明的问题以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考虑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最后阶段将在前几个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最后的具体分析,总结与归纳,并提出对XX大学国际合作办学的创新与发展思路, (二)预期成果 本论文是一篇理论性论文,是以XX大学合作办学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论文,力图以数据,图形,类比来归纳和说明办学的现状和特点,然后对学校的合作办学的创新与发展之路进行深入的探讨,最后将形成一篇一万字左右的论文。希望通过此论文,为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资料和对策。 (三)进度计划 时间安排 计划内容 11月10日-12月2日 查阅相关资料,构思,选题; 12月2日-12月18日 阅读十篇以上文献,完成文献综述; 12月18日-12月24日 阅读两篇英语原文,完成英语文章翻译; 12月25日-1月4日 完成开题报告; 1月4日-2月28日 开题报告答辩; 2月28日-3月19日 完成正文初稿; 3月19日-4月20日 屡次修改初稿,向导师征询意见,最后定稿; 5月15日-5月20日 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杨德广.经济全球化和与教育国际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 4(9):3. 王一兵. 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网络化和法人化 [M]. 云南: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175-176 于富增, 江波, 朱小玉.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史 [M]. 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 45-47 王英杰, 刘宝存.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 [M]. 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12-15 王革, 申纪云. 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C].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79-80 李兵,袁建辉.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及对策 [J]·现代大学教育·2002(4) 朱志成.论中外合作办学的驱动力和负面因素[J].江苏高教,2004,(3). 江春梅. 关于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探讨 [J]. 武汉冶金斟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1(3) 61-63 Hans de Wit.Changing Rational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1999. 孙忠林,李维善,邹贵华.对合作办学的理性思考 [N]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10(5) 林蕙青. 构建21世纪人才培养新体系[M].北京: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徐洁.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