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下载文件》教学设计 江苏省运河中学高中部北校区信息组 陈登联 邮编:221300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一年级新教材第二章——信息获取 2.3文件的下载 2.3.2多途径下载文件,本单元的知识在整个学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继承了“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中的“信息的特征”以及第二章前半部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些内容。具备了本单元的知识后,在后面各章节的学习中,遇到问题就可以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知识去查找、解决,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支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时与所在教学单元的前后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本教学单元中,其前面的内容为“2.3.1 文件及其类型”,这部分内容为本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知识准备,能够让学生理解、明白下载的文件的不同类型。其后面的内容为“2.3.3 下载效率的提高”,具备了本课时的知识,那么大量文件的下载只要选择相关的下载软件就可以顺利地完成了。 这部分内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教材按照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进行组织内容的(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评价信息),从文件下载的三种途径:FTP站点、专题网站、厂商网站进行了文件下载的介绍,但是很粗略,没有提供例题和具体的操作,这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 学生情况分析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文件及其类型。另外,对文件下载经验有零散的基础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与新知识的衔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明确下载要求 2、掌握三种途径下载文件的不同方法 3、了解三种站点的特点及优点 4、能够选择合适的途径下载需要的信息 5、能够对下载的文件进行管理、评价。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素养,养成科学、高效、正当地获取信息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恰当的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养成下载信息的良好习惯;同时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遵法守纪,做文明的网民。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网络文件下载途径的多样性(厂商网站下载、专题网站下载、FTP下载)。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途径下载需要的文件。 教学流程图(另附) 教学媒体 硬件:教师教学使用的计算机(可上网),多媒体投影机,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可上网)。 软件:IE 、Powerpoint2003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件及其类型,网络中有大量的对我们有用的各种文件,有时候我们需要把它们保存到我们的电脑中,以方便我们的使用。那么如何把我们需要的网络中的文件保存在电脑中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多途径下载文件。 生:听讲、回顾、思考。 (投影) 2、3、2多途径下载文件 引导:在下载前,我们要明确:需要下载什么样的文件。 生:回顾、回答。 (投影)明确下载需求(信息获取的第一个环节——定位信息需求)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数字化家电”内容,然后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见过或使用过的数字化家电。 (投影)常见的数字化家电如:DVD影碟机、数字电视、数码照相机、数码摄象机、电子词典等等。 (投影)任务一:到网上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电子词典。 要求: 1、上网前,请在D盘中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取名为“电子词典”。 2、将你所选中的电子词典所属的公司的首页保存在D盘中“电子词典” 文件夹中,并取名为“公司首页”。 3、将你选中的那款电子词典的图片保存在D盘中“电子词典” 文件夹中,并取名为“图片”。 4、将你选中的那款电子词典的介绍文字拷贝到记事本中并保存在D盘中“电子词典” 文件夹中,取名为“介绍”。 说明:将“对下载的文件的管理”的部分内容融入到第一个任务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管理文件的习惯。同时巩固了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知识。 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互相交流,适时做讲解、点拨。 生:利用学过的搜索引擎等知识上网搜索、查找,完成4个要求。部分学生交流热烈(登录的网站、选中的词典可能不一样,但都能完成任务)。部分同学还下载了相关产品的驱动程序供自己使用,扩展了所学知识。 (投影)小结:厂商网站。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厂商网站”内容,并作补充讲解。 生:阅读了解厂商网站的特点及优点。 部分同学可能对其他的专题网站感兴趣,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登录。 (投影)FTP站点 (投影并讲解):FTP(文件传输协议)站点:是英文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 简单地说,FTP就是完成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拷贝,从远程计算机拷贝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称之为“下载(download)”文件。若将文件从自己计算机中拷贝至远程计算机上,则称之为“上载或上传(upload)”文件。它是专门进行文件传输的站点,其操作简单,类似于在本机中进行文件的复制与粘贴。 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FTP站点”内容,了解FTP站点的优点、功能。 生:阅读了解FTP站点。 师:巡视指导。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查找、登录一些可以匿名访问的FTP站点,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同时体验上传和下载。 生:登录本校的FTP站点,体验上传和下载,部分能力较好的同学登录了一些外部的FTP站点,并查找信息。 小结:FTP站点下载 师:一些不良的、不健康的网站,我们要自觉地进行抵制,做文明的网民,养成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 (投影)小结:三种下载途径(获取信息的第三个环节——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 1、厂商网站下载 2、专题网站下载 3、FTP站点下载 生:总结、发表观点和看法并比较它们的不同。 设问:网络文件下载的三种途径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当我们需要下载一个文件时,我们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途径下载需要的文件呢? 生:交流讨论、总结。本论文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生(举手回答): 1、根据经验,尝试使用一种下载途径。 2、观察下载效率的情况,适时做调整,改用其他下载途径。 (投影)练习题:下载并安装压缩软件WinRAR或者WinZip,以方便我们对文件的使用。 生:根据经验,尝试使用一种下载途径进行下载。学生们使用的途径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能完成任务。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设问:本节课信息获取的第一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我们已经使用了,那么第二个环节及第四个环节我们用到了吗? 生(思考并回答):第二个环节——选择信息来源(因特网,本节课一直在使用), 第四个环节——评价信息(还没使用)。 师(讲解、总结):文件下载后的管理和评价。 课堂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一位学生进行总结,其他的学生进行补充完善。 (投影)作业:完成课本第29页上的实践题
板书设计 2.3.2多途径下载文件 一、明确下载需求 二、尝试多途径下载文件 1、厂商网站下载 2、专题网站下载 3、FTP下载 三、如何选择一种途径下载需要的文件 1、根据经验,尝试一种下载途径 2、观察下载效率,适时作调整,改用其他途径。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作业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 2、李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师教学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