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花潮-义教语文
本论文在
其他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10花潮-义教语文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课文记叙作者在春天的昆明圆通寺看到海棠花开的盛景,赞美了美妙的春光和社会的平和安详。课文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文辞优美,适于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开了,花团锦簇。第二段(第4自然段)写花如潮,有声有色。第三段(第5、6自然段)写看花的人赏花有不同的特点。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我”在回家的路上发出由衷的感叹。
2.本课有许多联想的句子,可以帮助学习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落实本单元的阅读重点训练目标,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
3.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李广田于1962年写的散文,原载1962年5月6日《人民日报》,选入教材时有删节。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课文中的联想,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见闻和联想,并能够分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难点:课文第三段根据不同的性格和年龄的看花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有变化的写法。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解题:潮水非常壮观,“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
(2)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
(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下半部分,注意笔顺,共12笔。
簪花:中间部分是“”,不是“无”,书空。
(2)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整个词)。
驻足:驻,车马停止。停住脚步。
鼎盛:鼎,正当,正在。正当兴盛或强壮。
依依不舍:依依,留恋。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
接踵摩肩:踵,脚跟。脚跟碰脚跟,肩膀擦到肩膀,形容人多,拥挤。也作“摩肩接踵”。
(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词语。
(4)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花和人)
给课文分段。
4.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
(2)讨论。
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情,这些事物的顺序能换吗?(不能。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安排记叙时做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
熟读这一自然段。
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时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词语。(桔枝瘦叶——花园锦簇,一个花和海洋。)
(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学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二段,认识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并指导背诵。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2)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各是怎样的?用“~~~”和“ ”划出有关的句子。
讨论:①从课文中的哪两个词去找、划?(向高处看去——后山一条大路、两旁都是。)
②找到句子读一读。
(3)学习重点词。
找出课文把花的茂盛比喻成潮水的句子。
花的海洋中,花在动,花的阴影在动,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中翻腾。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为什么说花如潮?(有声有色,蔚主国壮观,所以比喻成潮。)
③读句子,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用“ ”划出作者的联想。
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好像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幻灯出示,请一名学生写在灯片上,其他同学完成作业本第5题,集体校对。)
(4)学习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阅读“单元提示。”
什么是见闻?什么是联想。
联想常常用“好像”“仿佛”一类词语引出。
注意区分比喻和联想:比喻是由作者联想产生的,但联想并不都是用比喻的形式出现,联想是作者的心理活动,而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
读句,品句。
自由读课文,找找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
诵读,体会句子好在哪里。
③熟读,背下来。
概括段意。
指导背诵第二段。(按远看——近看——声音三部分来背。)
2.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4、5题。
(2)背诵第二段。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三段,注意作者怎样写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点。
2.学习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3.总结课文,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三段。
听第5自然段录音,思考:边听边划出写看花人心情和动作的语句。
(2)讨论。
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慢地向别处走去。
(为什么会有这样看似矛盾的心情?)
觉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胜收。
(这里用“好”、“也好”、“更好”,写出哪儿都美。写站在树下,用“伫立”;写看,用“端详”,作者用词丰富,富有变化。)
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时的动作也不同。
(作者用“大方”、“贪心重”来形容。这里的“贪心重”只是说太喜欢花了,想尽量多领略一些花的美,不但没有贬义,还有褒义。这种贬义褒用,收到了特殊的效果。)
圈出动词来,交流。
(3)读一自然段课文。
(4)听第6自然段录音,按课文内容填表,完成作业本第5题。(边听课文边填,全班交流。)
(5)这几类人物看花时的神情和动作能不能换一下?为什么?(不行,这样写符合这些人的身分。)
2.学习课文第四段。
齐读课文。
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春光似海”是说美丽的春色无边无际,令人仿佛置身于春的海洋。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正如春光灿烂。这两句是从眼前的美景联想到国家。)
3.总结课文。
(1)把课文分成4段,写出各段的段意,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作业本第6题。
(2)朗读全文。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
(2)听写词语,指名写在灯片上,全班校对。
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一个场景,写出不同年龄、性格的人的特点来。(看灯;放烟花;自修课;营养午餐……)
11鸟的天堂
一、背景知识
1.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课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晚饭后划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不由得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慨。
2.这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特别是通过联想写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应当继续训练学生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2.学会“榕、桩、恋”3个生字,理解“陆续、颤动”等16个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 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出示课题。
(2)理解课题。
①“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原来指人死后灵魂住的极乐世界,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①“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②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榕树、木桩、留恋。
(2)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缝隙:裂缝。
应接不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按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来分,分成两部分,也可以把“出发”和“离开”单独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6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么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指名听写在灯片上,出示灯片全校校对订正。
(2)解释词语:缝隙,应接不暇。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3)比较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②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课文用了短句,读起来更有韵味。)
(4)“我们陆续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陆续”能不能换成“继续”?
(比较词语意思:陆续——继续。“陆续”表示一个接着一个。)
(5)读句子,说说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灯片出现)
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果划动。(都是作者看到、听到的,是作者的见闻。)
(6)第4自然段的三个句子,次序能不能换?为什么?(不能,课文是按水面、船、桨由远到近地写的。)
小结:这一段具体描写黄昏后美丽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作者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情景?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棵榕树还是几棵榕树?从哪里看出来?
(3)默读第8自然段,用“~~~~”划出作者的见闻,用“ ”划出作者的联想。
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句灯片出示: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②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
小结:有了这些联想,把树当作动物或人来写,写出了树的勃勃生机。
(4)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榕树的大和茂盛?(这环境适宜鸟儿生活,使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使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还有哪些原因?
(5)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这次经过“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为什么?
(6)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题。
(2)读课文。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第三、四大段。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二)教学过程
1.明确学习任务。
2.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1)听录音,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到鸟儿了吗?
(2)指导学习第12自然段。灯片出示。
找到一对反义词。(清静——热闹。)
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③小结: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3)作者写鸟多,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应接不暇,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小结:这一段运用了选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4)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的呢?
(6)归纳段意。
3.学习课文第四大段。
(1)指名读课文。
(2)“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作者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2、4、5题。
(2)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仿照第12、13自然段“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只拣儿童多处行-义教语文
下一篇
:
把作文改具体(习作训练)-义教语..
Tags:
花潮
语文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