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李娟(枣庄学院 枣庄 277160)
【摘要】在当今人才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积极发挥图书馆的辅助性作用,应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意义,了解图书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优势,努力做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多做贡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是传承科学文化的主体,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历史重担,其思想状况、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成长期,也就是所谓心理上的“断奶期”,其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未成熟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再加上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积极发挥高校图书馆辅助性作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
1概述 1.1,图书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最大的优势。图书馆被誉为知识的海洋,在丰富的馆藏资源中,除了各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 用。 其次,开放和宁静的环境是大学生寻求心情恬静与舒适的最佳场所。学生来到图书馆,以书为伴,会感到心灵的宁静与充实,获得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长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熏陶下,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会得到不断优化。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辅助性作用,努力做好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多做贡献。 2. 高校图书馆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图书馆馆员的自身修养,提供和谐的学习环境。图书馆提供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交流的自由空间,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会有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学生希望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和耐心指导。所以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把加强自身修养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努力创建图书馆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把服务育人工作与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以真诚的服务对待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成长环境。 2.2 推荐和提供信息资源,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要及时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分享馆藏。优秀书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看到,大学生在理想信念、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人际交往和恋爱观念等方面易产生心理困惑和焦虑,这些心理困惑和焦虑,需要得到有效地调解。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电子阅览中心、各科书库、阅览室等良好的资源环境,使学生通过阅读和信息的搜集,拓宽知识面,改进处事态度,陶冶情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2.3开展各种专题讲座和读书节等活动,营造心理健康的教育氛围。图书馆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活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高校图书馆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图书馆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讲座,以拓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使学生以健康的心理投入学习。高校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图书馆组织各种活动,例如,赠书活动、主题征文和书评征文等,都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挖掘个体潜能,丰富人生阅历,完善理想人格的塑造,提升学生的素质。 2.4发挥图书馆网络优势,形成网络宣传教育合力。分发挥网络强大的教育优势。高校图 书馆应利用网络优势,开发网络教育系统,构建健康文明并富于时代特色的网上文化,积极向上的网上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可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库,可方便读者随时上网查询和浏览;同时设立心理健康虚拟咨询台,它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有些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就会觉得自己不正常,怀疑自己有病,而又不愿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如果说踏入心理咨询中心还需要一些勇气的话,网络咨询相比则更隐秘安全。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可随时随地进行网上咨询,学生还可以通过虚构的网名用电子邮件或在线聊天的方式与图书馆员交流。 2.5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图书馆应配合学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利用宣传 橱窗和板报,介绍心理健康方面书、刊、报,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活动,扩大图书馆心理健康虚拟咨询台的知名度,增强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保护自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热点问题不回避,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不歧视,以专题讲座等形式采取正确的引导。 2.6改善环境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馆员的精神风貌是其思想道德建设的外在表现,要让读者有“到馆如到家”的温暖感和亲切感。图书馆内应有倡导自律,充满信任的语录牌;应办有形势教育橱窗、新闻图片展、学术信息栏等;馆内外应有花草盆景点缀,使读者既受到道德与纪律的教育,又受到了文明的感召,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
3.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职能,还要高度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田青.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9).2010年第9期36页 刘美华.开发高校图书馆心理教育功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2010年第3期48页 屈爱红.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图书与档案,2010(19).2010年19期23页 宋英。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引导教育[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008年第6期55页 【作者简介】李娟,女,生于1982年9月,2005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初级职称,现为枣庄学院图书馆馆员,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北安路1号枣庄学院图书馆 27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