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内容摘要:本篇论文主要先介绍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然后讲解以前中国教育模式以及弊端,通过和外国比较,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有何意义?最后写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如何? 关键字: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化 多样性 借鉴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得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我喜欢唱歌,我的律动感较强,所以我的音乐智能比较突出。 根据定义,加德纳在《心智的架构》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分成八个范畴:1,语言智能 2,逻辑数理智能3,空间感知智能4,肢体运动智能5,内省智能 6,音乐智能;7,人际智能 8,自然探索。语言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利用语言描述时间,表达思想并于人交流的能力。数理逻辑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热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 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他们之间的敏感性很高,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空间智能 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 肢体运动智能 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地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音乐智能 指对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人际交往智能 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 内省智能 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吸收他人的长处。 在以前中国的教育非常的落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幼儿教育比较单一,没有面向全体幼儿,没有做到教育多样化等。中国教育教知识不教做人。中国教育教知识不教方法。 我觉得,现在的中国教育就是太全面暸,以后不是一定都能用到的知识,孩子们不管喜欢也好,讨厌也好,这样就不能把精力都倾注到自己喜欢的一门功课上,将来不管什么也只是懂个大概,就像木工不需要诗词歌剧一样,我认为这就是当今的中国教育面临的钜大问题。如果只学要孩子们其他只是懂个大概,而自己的爱好,倾注心血,将来就会有一门精通的技能,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面临下岗暸哦。 1,最根本的问题是统一考试,分不出各类人才,就象模具里生产出来的产品,浪费了不少人的青春。 2.,最严重的问题是不能启发式教育,老师一味的面向考试而不是面向能力. 3.,一考定终生,使很多人输在起跑线上. 4,.缺乏公平教育,学校以及老师的水平不一. 正因为有这些问题,随着《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其他法规,中国的幼儿教育正在不断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引进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自80年代中期提出后很快就在美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轰动,并迅速成为当今美国和西文国家教育改革包括幼儿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多元智能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的概念,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多元智能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加德纳的最大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我们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是与今天对脑的研究相关的,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其价值在于,它预示了今天学校教育的单一格局将不复存在。 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而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能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学生发展,审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从而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界的影响,始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译版在中国大陆的出版。但一开始这一理论的影响主要在理论界。到20世纪90年代末,幼儿教育界有关多元智能研究的文献还不多。截止2003年12月,全国主要的4份幼儿教育期刊发表的有关多元智能的专题文章为18篇,其中不少文献对多元智能理论只是停留在介绍的层次上。20世纪90年达中期以来,一些大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的教材中已经开始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为儿童中心所办得《父母世界》杂志改版的策划中,主办者提出了以多元智能的新观点为主线贯穿新标的内容,从第一起,就鲜明地提出了帮助地提出了帮助父母认识儿童的多元智能,帮助儿童发展多元智能的新主张,连续介绍多元智能的理论,多元智能的测评的测评方法,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教育策略,报道了父母们鼓励多元智能的实例,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啊。近十年来,多元智能这个专业词汇在幼儿教育杂志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领域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强。 近年来,有关多元智能的科学研究也在不断加强。一些全国范围的规划课题开始关注多元智能理论,或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一些省级的规划课题直接以多元智能及其实践作为研究内容,此外,还有很多学会或市级课题,将多元智能及其实践作为研究内容。 在幼儿教育实践领域,多元智能理论真正产生影响是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虽然还没有出现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和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一理论的幼儿园及老师是大量存在的。纵观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情况,有这样两种基本情形: 将多元智能的理论作为幼儿园教育尤其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内容领域及相应的幼儿发展领域的思考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同的智能领域与老师经验中原有的幼儿学习领域和发展领域的差异能引发老师创造性的构建和实践。 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某一发展领域或课程淋浴的实践指导 在中国,明确提出并真正全面实施或实践多元智能理论的幼儿园并不多见。但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精神,在某一个或两个智能领域开展研究和实践的幼儿园为数不少,根据杂志和网络检索,目前中国大陆开展这类研究的幼儿园有31所。在这些幼儿园中,用实验的方法开展研究的有3所,大部分幼儿园主要是进行尝试性的实践,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探索,以对幼儿在特定智能领域的发展及教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把握。在这类幼儿园中,有关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及数理逻辑智能的研究居多。从目前可查寻的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课件,多元智能理论的确开阔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视野,的确引发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的智能、对幼儿发展的新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幼儿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刊物《幼儿教育》1990——1994 李瑞英编写的广西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幼儿教育改革与实践》,1998 晋玉乐著得《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