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当孩子长到3岁时,到了进入幼儿园的最佳年龄,开始了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从此以后幼儿就要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怎样让幼儿能开心的度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家长在幼儿入园前的准备是一定要的,给幼儿奠定下良好的基础,以后的生活也难不倒他了。幼儿入园前的准备,不只是简单的幼儿自身的衣物、用具等方面的准备,更多的是父母和幼儿园及教师围绕幼儿入园所作的各方面的准备,包括物质、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准备。家长和幼儿园要协作配合,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让孩子更加顺利的进入幼儿园。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经历了教育生态环境的变迁。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的第一个专门教育机构,也是幼儿第一次接受正规机构教育。幼儿园中,一向倡导良好的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幼儿还享有同其他儿童平等相处的权利,并且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与其他儿童平等相处的过程中度过的。在这种相处的过程中,儿童学会尊重、服从同伴,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幼儿园中,幼儿可以多层面地体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在与教师的关系中,自己是学生,是集体中的一员,在与别人相处中,自己是朋友、伙伴,正是在这种多层面的体验中,形成了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进而形成了儿童的责任感、荣誉感及集体意识。3岁后,同伴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儿童有建立密切的同伴关系的愿望,幼儿园中的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对于儿童心理成长十分重要。然而孩子在入园之初会产生一种惶恐、不安甚至害怕的情绪,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帮助孩子顺利入园,渡过这一适应期,将会对他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需要家长在入园前的一段时间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生活、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准备训练,同时幼儿园及教师应开展一些灵活多样、有针对性地活动,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家庭、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家长和幼儿的准备 (一)心理准备 孩子即将入园,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 1、帮助幼儿消除恐惧感 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入园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境转换。孩子从出生到进入学龄期,在其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五次典型的环境转换,其中孩子们不断地接触和发现他们周围的世界,但当他们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挑战”时,他们对新的环境就产生了“不安”和“恐惧”,于是就用哭闹来表现出来,告诉成人他们需要安全感,需要成人帮助解决他们的“不安”和“恐惧”。安全感对健全人格的发展意义很大,所以减少儿童入园时的紧张情绪是很重要的,减少紧张情绪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而不是恐惧感。借鉴国外的做法,幼儿园要求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几天进行陪护,让孩子在安心的情况下对幼儿园进行探索考察,慢慢熟悉幼儿园,入园前,带孩子到幼儿园看一看,玩一玩,熟悉幼儿园环境。介绍哪里是活动室,哪里是厕所等。在幼儿园老师会怎样让他们吃饭,怎样做游戏等。这样,孩子在入园前熟悉了幼儿园环境,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这样能够消除孩子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从而消除了紧张心理,入园后会很快适应并溶入幼儿园生活。另外,家长有意识地联系周围熟悉的同龄伙伴一起结伴入园,可以让孩子在园时不会有孤独感。 2、提高适应能力 要帮助孩子减轻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其实需要家长早早准备。儿童需要通过做事发展自身。替代孩子做事,是剥夺孩子的发展机会。家长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怕麻烦,为孩子创造自己做事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要在耐心地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感的同时,坚定地帮助孩子战胜不适应。 3、让孩子坚信上幼儿园是他的责任 家长要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告诉孩子上幼儿园地其它好处,要讲得绘声绘色,充满诱惑。使孩子充满向往之情,产生上幼儿园的愿望。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要上幼儿园!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二)生活上的准备 1、作息时间 逐渐调整孩子的生物钟,使孩子一日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独立入睡。 2、吃饭训练 不给孩子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多鼓励,耐心些,可以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心;孩子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饭,吃完了再添,这样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吃饭时间要固定,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吃饭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 3、自己穿脱衣服、鞋子 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衣服,分清上下、前后、左右。孩子到幼儿园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适、方便脱穿,如果穿脱过于繁琐,会给孩子增加很多困难,另外孩子还会因为穿得比别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使穿脱衣服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注意:每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 4、卫生习惯 孩子入园前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漱口、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另外还有让孩子学会用杯子喝水,会漱口,会洗手,会用水吞药片,会系大个的扣子,会盖被子自己睡觉,会解裤子大小便,会用手帕擦鼻涕等。 (三)物质准备 1、学习物品的准备 让孩子熟悉纸、彩笔、剪刀等学习用品。 2、生活物品的准备 孩子进幼儿园父母要为他准备些行头,比如书包、带吸管的杯子、小手帕、一双合脚的运动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准备什么,都要让宝宝亲自参与,并给他选择权。因此,在准备前,父母先要对宝宝说明要买哪些物品和这些物品的用处,必要时,可带宝宝一起去商场选购。 另外,父母还应为宝宝多准备几套换洗的衣裤,尤其是裤子,因为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很容易发生尿裤子的情况,有时一天可能要换三四套。 最后,父母还应为宝宝所有的物品做好标记,比如在衣裤、手帕上绣上名字或特定的图案,弄好后,记得让宝宝看看,让他知道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二、教师和幼儿园的准备 幼儿能否很快的适应集体生活,关键取决于教师、取决于幼儿园给他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所以幼儿园和教师也要在幼儿入园前做好准备,给幼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吸引幼儿入园。幼儿园和教师要做的准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心理准备 对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幼儿园老师要提前作好心理准备。这些孩子刚入园,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象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骑木马,教一些孩子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舞蹈,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二)家访工作 我觉得新生幼儿在入园前,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去进行家访,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入园前准备”工作。教师提前家访,可以直接地去了解幼儿,比较全面地掌握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对新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和家长的交流可以有利有以后良好家园关系的建立。新生入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了解每个幼儿的生活习惯、爱好、性格、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等,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吸引孩子来园。具体做法可采取: (1)叫幼儿的小名,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 (2)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老师还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精美小手工送给孩子。此举,一方面可拉近师生距离,使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另一方面通过这些精美的作品,使孩子对老师产生钦佩的心理——老师真能干!我也要象老师一样!从而激励幼儿愿意上幼儿园的良好情感。 (3)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环境,如幼儿的游戏室是如何布置的,他喜欢玩什么玩具等,这样教师在幼儿园尽可能为幼儿营造他熟悉的环境。 (4)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以便教师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 (三)幼儿园及教师环境布置的准备 幼儿园环境布置针对初入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幼儿喜欢的适用的甚至是熟悉的活动环境;提供孩子喜欢的玩具材料。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若幼儿园户外场地宽敞,孩子就可以在阳光下奔跑;教室如果宽敞明亮,就利于孩子眼睛的正常发育;玩具如果充足,且符合孩子年龄的生长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如小班的孩子应该以拼插玩具、球类玩具。 最后,记住一定要准时接幼儿回家,尽管幼儿园生活多么愉快,他还是渴望见到你。回家后也不要太多地询问幼儿儿园的生活,果他愿意讲就同他聊一聊。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应该明白幼儿园里同龄人非常多,在家里感到孤独的幼儿现在有了与人交往的机会,避免自我为中心。由于幼儿园是集体生活,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幼儿将学会谦让、容忍的精神。集体生活对于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大有好处,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立习惯。 总之,我觉得做好孩子的入园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还能帮助孩子在生理上适应群体生活、心理上开始学习和小伙伴交往、沟通,并能逐渐培养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等,这对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而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正确对待孩子的表现,充分理解尊重孩子,最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为孩子入园作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准备。家园配合,共同帮助幼儿愉快地渡过这一个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