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 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格式 |
  • 个人简历 |
  • 工作总结 |
  • 入党申请书 |
  • 求职信 |
  • 入团申请书 |
  • 工作计划 |
  • 免费论文 |
  • 现成论文 |
  • 论文同学网 |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3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

    新的世纪是一个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的世纪。它带给父母及孩子的,不只有机遇,更有挑战。无论你清楚与否,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在方法或态度上,你哪怕稍微微一点点对你来说是举手之劳的改变,都可能决定孩子终生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环境和受到教育的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成人怎样予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至关重要。而我们看到的现状是,很多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爱心缺乏现象日益严重。在报纸杂志上也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报道,有的子女婚后对父母不孝敬,甚至虐待,严重的逼人致死,可是在他们年幼的时候,父母对他们关怀备至,倾注全部的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呢?主要是他们在幼年时期未能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不孝之子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而他却不用去关心和爱自己的父母、家人和同伴,不会体谅别人的痛苦和不幸,他只学会了接受爱,而没学会付出爱。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历次召开的“未来世界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中各国代表提出的一致看法是:要教儿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特别指出应帮助儿童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等等。没有爱心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在未来就无法发展甚至生存。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爱心,不会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已经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为先,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否具有正确的、科学的儿童观对幼儿爱心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在仍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只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依附于自己,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独立特殊的社会成员。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家长往往更多的是呵护、照顾甚至是溺爱,很少以平等的心态给孩子义务、权利、责任。这样无形中便影响和阻碍了幼儿爱心行为的正常培养。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儿童观,对幼儿爱心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增强“爱心”与同情心。端正教养态度,防止溺爱,溺爱是一种无原则的教养态度,容易滋生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一味的满足,一味的迁就,百依百顺。研究者曾将上海的父母与日本父母教养方式作比较,他们发现上海父母强调父母要爱孩子,关心孩子;日本父母则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作为好父母的首要条件。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孩子也离不开爱。但是,如果这种爱不是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给予的,就将演变为溺爱。例如:孩子在吃饭时把在最爱吃的菜都抢到自己的面前,你是一笑了之呢,还是坚决制止呢?这就是一个教养态度的问题。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不仅会接受爱,更重要的是学会爱。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就积极地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
 1、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首先让他们学会感恩。因此,我们指导家长首先让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尊重家人,知道长幼之分,礼貌的打招呼。
 2、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要记在心里,发自内心的说谢谢。因此,我们指导家长在家里或其他地方,当孩子接受到礼物或帮助时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3、我们指导家长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不要再给孩子包办代替。你帮我穿衣服,我帮你拿拖鞋,你帮我盛饭,我帮你拿筷子,这样让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
 二、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意识到可以从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入手来对幼儿进行“关心他人”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中,我们着重把同情认知、同情体验和同情行为三者紧密结合,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并以此来推动课题的进展。
 1.通过教育活动渗透爱心意识
 幼儿难以理解、掌握的抽象概念,我们可以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加以渗透。如在开展社会领域的活动中,通过故事《玲玲的草帽》中因玲玲不小心,草帽被风吹跑了,很多小朋友帮玲玲捡草帽,反映出他们乐于助人的好品格,进而向幼儿传递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同样的,家长和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在听故事、学儿歌、欣赏图片、看动画片时受到启发,接受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
 当孩子们知道要去爱别人而不知道如何去表达的时候,我们就融教育于游戏之中。如,在角色游戏“小小医院”游戏引题时,我们展开了医生和护士应该怎样对待病人的讨论。这时小朋友叽叽喳喳地讲开了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医生要关心病人,问问病人哪里不舒服,叫病人别着急,吃了药就会好的,护士打针时动作要轻一些,还要安慰病人:打针是不疼的,不要哭,打完针病就会好的……等等。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医生”和“护士”就特别爱护关心“病人”了,又如,在玩娃娃家中,幼儿经过一直以来的爱心意识的培养。当“爸爸”“妈妈”的幼儿对“娃娃”很关心,而“娃娃”却表现出任性,不听话。我看到就问幼儿,“爸爸妈妈好不好”,幼儿异口同声都说好。“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都说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如,爸爸妈妈下班回家给他们拿拖鞋,给爸爸妈妈倒杯茶,念首儿歌给爸爸妈妈听……等等。从那以后娃娃家里可热闹了,“爸爸”“妈妈”和“娃娃”愈发相互关心,相亲相爱。
 3.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爱心意识
 《纲要》的生活教育目标中指出,在体现正面教育思想的同时,也要渗透着生活教育的理念,即社会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所以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引导他们,启发他们的爱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引导观察什么情况会让别人难过,别人什么时候需要自己的帮助。如,有的小朋友生病了很难受,他希望别的小朋友能关心他;有小朋友摔倒了,别的小朋友不应该站在旁边看,而应该把他扶起来,并帮助他拍拍身上的灰,问他疼不疼。我们还随时引导幼儿关注困难者,帮助他人,如看到有的小朋友没玩具时,就应该邀请他一起玩;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小朋友不能嘲笑他,说他“笨”,而应该耐心、友好地去帮助他。
 4.抓住时事的契机培养幼儿爱心意识
 组织幼儿观看影视中救护、援助、服务、合作等方面的报道,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让幼儿观看抗洪的纪实报道,启迪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学习解放军叔叔和武警官兵誓死坚守大堤,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抗洪精神。让幼儿观看非典时期医务人员抢救病人的报道,学习医生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组织幼儿给灾区人民捐献物资,激发幼儿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虽然幼儿对祖国这个概念不太理解,但“中国人爱自己的祖国”这颗种子必须在早期就埋进孩子的心田。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了解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急需救助以及缺水问题等,组织幼儿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幼儿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向贫困山区的人民伸出友谊的手,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爱心意识的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中共同关注的热点。使人懂得能得到别人的爱,亦能爱别人,是爱心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时期爱心教育应该使幼儿懂得:接受父母、教师、同伴的关爱,也能关爱他们,自己才能愉快。而要培养幼儿积极的道德情感,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积累的过程。实施爱心的教育,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家庭、幼儿园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影响,增强教育力度,才能提高教育的实效。
 三、家长教师必须投入真情
 爱心是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可以从成人爱心的谈话和行为中,感受并学习成人心灵深处的这种优良品质。记得有一次班上的汪卓小朋友带来一只受伤的小鸟,我看到后同情地抚摸着它的羽毛,这时小朋友也被我的真情打动了,纷纷学着我的样关心起小鸟来,还问小鸟疼不疼,有的还要带回家去养。通过这件事,我进一步体会到投入真情的重要性。只有成人自身具有丰富的爱心并能自然而真切的表现出来,才能自然地带动幼儿产生爱心,使幼儿能主动地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关心、帮助的人。可以这样说:大人的真情投入在幼儿爱心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的以身作则,就能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心的教育。“同情心”的核心是“情”,情感是行为的动机,它能促进幼儿产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只有教师投入真情,并能自然、直切地表现出来,才能自然地带动幼儿产生同情之感,进而产生同情行为。如:又有一次,尧尧小朋友突然发烧,我注意到后急忙把他抱到午睡室的床上,摸他的额头,测试他的体温,其他幼儿见了,也赶紧跑过来询问,有的也学我的样摸摸他的头,有的给他盖上了被子,有的幼儿焦急地说:“别吵、别吵,他要休息。”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我没有直接要求孩子们参与关心尧尧的活动,但在我的真情感染和带动下,他们都自觉做出了同情、关心他人的行为,可见教师的真情感染胜于说教。孩子单纯、幼稚,喜欢摸仿,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对人对事热忱友好,为幼儿树立楷模。 
 四、教孩子以行为表达爱心
 当孩子拥有爱心时,自然会发展出利他行为,因此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情感非常重要。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根本没有机会也不知道如何关心他人。前面已经谈到父母仅靠说教是难以培养孩子的爱心时,聪明的家长常常重视在各种场合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如何引导呢?首先要从家庭相处开始。父母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学会爱父母。为此,父母要经常有意识地暗示孩子做一些表达爱心的事情。比如,爸爸下班回家,妈妈暗示孩子递上一杯水,若是夏天则打开风扇让爸爸凉快一下;妈妈洗衣服时,爸爸暗示孩子替妈妈搬个小板凳,并帮妈妈洗一件小衣服;爸爸干活累时,启发孩子递毛巾给他擦擦汗;分享水果时要挑好的给父母,等等。当孩子这样做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赞许和表扬,表现出亲切和自豪,让孩子察觉到自己做了符合标准的行为,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假如孩子只关心自己,父母可以表达大自己的不满情绪,如生气、愤怒等,让孩子感到自己这样做是令人羞耻的。羞耻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不健康的情感。当孩子体验到羞耻后,才会意识到关心他人是令人自豪的。
 五、培养幼儿爱心意识的必要性
 “爱心”这种崇高,无私的情感,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产生的,更不是只要父母给孩子充分的爱,孩子就会自发产生相应的爱,而是经过后天培养才会产生的。根据生理学、幼儿心理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在幼儿园就读的3-6岁的幼儿,正处在智商,情商成长发育的快速阶段,所以我们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将有利于孩子以后乃至一生的发展。我们的宗旨是通过研究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让他们既能接受爱,也能给予爱,铸造孩子健康的人格。幼儿从小开始接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爱,自己是个被动的爱的接受者。这些爱的累积,渐渐地使幼儿感受了爱,从而懂得了什么是爱,以及爱的意义。于是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对待人,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回报爱的需求,最后将这种爱的态度,爱的需求付之于行动,建立人与人之间爱的关系。在付出爱的同时,所获得的爱的满足感与快乐感还进一步加深了爱的需要和实施爱的决心。如此反复循环,螺旋上升,一个儿童或一个成人从一个消极的爱的接受者最后成了一个具有爱的胸怀和爱的能力的给予者。但是要记住这爱的发展中的每一环都离不开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和点拨。爱心的培养是打开独生子女个性弱点的突破口,它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为幼儿所乐于接受,使幼儿对人对事产生积极的态度和情感的体验。实践证明:教育在幼儿身上的作用是明显的,通过教育孩子们不仅会接受爱还会给予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上述方法虽然在培养幼儿爱心意识过程中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它们总是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共同发挥作用的。幼儿爱心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培养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份快乐的人生,这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成人耐心细致的引导、教育,将之贯穿于幼儿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因此,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感染我们的孩子,把爱的种子播到他们的心中,让爱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充满爱。


相关论文
上一篇: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下一篇: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Tags:幼儿 爱心 同情心 培养 【收藏】 【返回顶部】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计算机论文
推荐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论文格式网(www.lwgsw.com--论文格式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其他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论文格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