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决策行为研究 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而管理者在这些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管理者的决策必须正确而且有效,这样才能使管理者所在的组织有更好的发展。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必须清楚自己的职责,明白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不同管理层次,管理层面既没有重叠,也没有分离。管理者层次不同,管理的层面也不同,因此不同层面的管理者需要有不同的决策行为。而什么是决策,决策就是从数项可能的行动方案中选择出一项最适合的方案,而组织内各层极的管理人员都会有可能进行决策,只是不同级别的人的决策的影响的重要性不同而已。较高级别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所负的责任较为重要。管理者必须依据外在环境和组织条件,结合自身知识和经验,界定组织面临的问题,为组织做出最佳的方案,通过这个方案,让组织能够继续健康的运作。 本文将从决策的流程出发分析相关的决策行为。 一、从决策者的角度出发,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类型: 1.问题回避者:对问题视而不见,认为少做少错,多做多错,相关问题决策能免则免 2.问题解决者:当问题出现时,才会考虑如何去解决问题。 3.问题寻求者:主动积极的去寻找问题,当组织问题尚未发生或出现时,就会事先寻 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一般常规的决策流程 不管是哪一个层级的管理者,其常规的决策流程大致应该分为以下几点:1. 确定及界定问题。人们通常习惯从主观去界定问题,但是大部分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症状,有赖于管理者依据其经验及知识去发现。而在面对各种不同的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资源有限,必须区分其轻重缓急,才能够决定问题的优先处理方式。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尽量不要将问题界定得太窄或太宽,太宽的问题对于之后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如大海捞针。而太窄的范围内去界定问题,又很容易让人钻进牛角尖,过于注重细节方面,而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问题的走向。例如某班的学生成绩不好,那么班主任在分析的时候,必须清楚的知道是什么引起成绩不好,这是一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对照当前分析的情况,最终确定问题的所在。这样一来才能有针对性的考虑相关的解决方案。2.寻找和评估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开始搜集资料之前,必须先评估自己有哪些资讯是知道的,有哪些是不知道的或是不清楚的,才能确定自己要找什么样的资料。资讯不是愈多愈好。有时候过多的资讯只会造成困扰,并不会提高决策的成功机会。因此必须依据资讯对于决策目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相对重要性,判断哪些资讯是需要的,哪些可以忽略。在这个收集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问题回避者,通常会对问题视而不见,而问题解决者,则会对问题的根本背景和因素完全忽略不记。直接就对问题提出一个比较表面的解决决策方案,暂时解决了当前的燃眉之急。作为问题寻求者,通常会积极的去寻找相关问题的背景信息,及一切可能的解决方式,而不过于依赖自己以前一贯的经验,以免因为惯性而产生的错误判断。在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时,不要考虑“什么样的决策才会被接受”,因为在考虑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管理者往往会丢掉重点,迷失决策的目标和方向,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决策。3.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已选择出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仅可能的列出相关解决方案的优劣,通过各方衡量之后,挑出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因为没有什么解决方案是完美的,很多情况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须设定优先顺序,有所取舍。也就是说,要明确列出决策所要实现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优先排序和取舍。分清轻重缓急,必要的时候保住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目标。如果一开始就设定了几个本身就相互矛盾的目标,那么这种决策比赌博还没有理性。另外,决策虽然一开始是正确的,但是后续过程中前提条件却发生了改变,如果不随之调整决策的话,就必然导致失败。因此,管理者必须一直牢记决策所要实现的限定条件。一旦现实情况发生大的变化,就应该马上寻找新的办法。4.执行所选择的解决方案:无论哪个层次的管理者必须考量到任何决策执行时会产生的影响,而预先加以防范或准备。高层次的管理者需要从大局出发,并委托合适的执行者,并让其承担完成最终目标的责任,同时他也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防范因资讯不对称所带来的代理问题。而作为基层的管理者则需要尽心看好自己负责的部分,着重于细节,尽可能脚踏实地的完成所有相关工作。5.评估所执行的方案成果:结果评估是管理控制中的一环,目的是要检视预期成果和实际成果的差距。由评估结果可以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可以作为下一个决策时的重要依据。对于任何一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这一行为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影响理性决策的几个重要方面 其一是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有两种极端是朝令夕改,有些则是过于保守,反复三思,而不能及时的发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其二是管理者对自己过度自信,过度依靠自己过去的经验,而忽略了当前形式的发展。其三在团体决策的过程中,容易受少数服从多数的概念,从而偏离了正确解决问题的道路。或者是在同一个环境下,由于受到同一种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外界咨讯的介入,众人容易从同一个角度去想问题,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能创新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作为高级管理者在这个时候,必须保持公正,没有任何立场的偏颇现象,尽可能使正反两方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团体之外的专家参与讨论,并针对团体意见提出挑战。同时尽可能在参与团体的讨论的同时,多选择一些立场及背景不同的成员。这样可以充分听取各方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最终才能做出比较明智的选择。
四、文化对管理者决策的影响 文化影响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并为修正决策偏好提供深层次的支援意识。在目标确定、方案制定和形成、方案选择等决策过程的三个阶段中,决策主体的文化价值观均存在和作用于其中。决策偏好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特定的文化所决定的。因此决策偏好的存在以及文化的纠偏功能,使决策过程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决策总要折射出决策主体的文化差异。即使各种条件相同,在不同的文化类型的作用下,决策的选择也将不同。因此,管理决策的实质深植于文化之中,也深受文化影响。在一个管理决策中,谁主导决策,谁参与决策,以及决策地点选择等都深受文化的影响,且反映出文化类型差异所隐含和规定对决策模式取向的影响。文化的各个层面对管理决策方式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组织为了做出决策,组织各部门之间必须进行信息沟通,组织文化将影响到信息沟通的内容、信息沟通的方式等等,从而影响到组织决策。反过来,组织寻求和留意何种信息、信息如何在组织中传播、以及什么信息与什么人共享,同样很能反映出文化对于权利跨度、正式化程度以及参与程度的偏好。文化将在不同层面上影响到组织决策及其决策方式的选择。其五则是管理者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决策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决策立场和原则,这样才能做到坚定不移;只有坚定不移才能静心而心不妄动;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安心自然;只有心安才能驱除偏见,思考缜密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决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