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 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格式 |
  • 个人简历 |
  • 工作总结 |
  • 入党申请书 |
  • 求职信 |
  • 入团申请书 |
  • 工作计划 |
  • 免费论文 |
  • 现成论文 |
  • 论文同学网 |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新课改理念下备课及管理初探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备课改革。 备课改革必然引起备课管理的变革。过去,学校领导以“旁观者”的身份管理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同时备课检查局限于数量和篇幅,这种做法,脱离了对教案实用性的评价,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扼杀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备课管理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备课改革。目前,农村小学师资紧、课程多,教师任务重,大都承担了多门学科的教学,为应付检查照抄旧教案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案流于形式,把动态的学生排除在教案之外,仍是知识灌输为目的的旧备课模式的翻版。另外,一些老教师教法陈旧、思想观念转变慢,新课改对他们来说只是“穿新鞋走老路”;部份年青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个人喜好备课、上课,他们某些观点新奇,但得不到理论支持;骨干教师虽然走在了课改的前沿,但他们好的观点和做法仅仅在每学期的一两次教研课中体现,大多数教师难以很快消化和实践。对此,我校领导教师开始了新课程下的备课改革:改变过去的单人单学科孤军奋斗的局面,让教师合作,集体研究,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才智,加以优化整合,并在课堂中实践操作,予以完善修补,反思总结,最终形成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详案。经过长期的探索,我校设计出了“A+X+1+Y”备课模式(即:个人预案+集体讨论+集体详案+随记和后记),并在我校六年级教师中展开实验。    一、“A+X+1+Y”备课模式    1、众“A”争鸣,个性发挥。    集体备课的前提是教师独自写出“个人预案”。每位教师生活阅历、教学经验、教学风格互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求六年级教师钻研教材、设计“个人预案”时,不必写详案,而是个人在某个环节的独特见解,或是对他人教案某些认同章节的摘录、修补。充分展示出了他们独自的教学风格,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良好开端。    2、集体讨论,资源共享。    我校在六年级教师中以学科为单位,成立语、数、常科三个备课小组,分单元确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定主题进行“集体讨论”。采取先逐人谈设计意图、教法学法指导、学生参与情况,后共同探讨的办法,确立共性的东西,形成共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中心发言人把讨论过程及内容作好详尽的记录,整理形成材料并作总结发言。    3、众智归“1”,整合实践。    中心发言人从总结材料入手,把优秀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设计,融入本单元教案,诉诸笔端,形成一套完整的“集体详案”(“1”),再分发给组内成员,组内成员便可以利用经优化组合的教案进行实践了。    4、“1”中突破,个性创新。    通过“个人预案”——“集体整合”——“集体详案”这一强强组合的备课过程,无疑是“众人拾柴”。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的差异,以及课堂偶发事件等因素造成同一堂课的教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再好的教案都是静态的,他需要教师动态的驾驭和表演。因此我们要求六年级教师课前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取舍,再次优化组合,方可走上讲台,这样教师走出了同一教案的束缚。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把遇到的新问题及处理办法作好随堂记录(随记),课后再进行反思总结,把意见和心得写入后记栏(后记),这样一堂课才最终完成了个性创新。    二、备课管理与变革。    备课改革必然引起备课管理的变革。过去,学校领导以“旁观者”的身份管理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同时备课检查局限于数量和篇幅,这种做法,脱离了对教案实用性的评价,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扼杀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备课管理的改革,具体作法如下:    1、专人负责,分科指导。    我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分科牵头,组织教师学习《课标》,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科特点,分单元、分章节作好探讨主题导向和讨论方法指导,帮助备课组教师寻找理论依据,督促教师参与热情。    2、重备课过程管理。    采劝一查、二听、三考核”的办法,管理六年级教师的备课研究过程。    一查:查“个人预案”。检测教师是否认真钻研教材,运用新课改理念。    二听:听“集体讨论”。检测教师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理念是否运用恰当,各自的经验和心得是否得到交流。    三考核:对备课组的讨论过程、集体详案、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个人随记和后记量化打分,表彰好的做法,激发教师的探究积极性。    3、重建评价标准和体系。    对教师、教案和课堂教学的评价,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不当,容易使评价结论失真,打消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因此,我校重新建立了评价标准和体系:    (1)、评价标准:    ①活用新课程理念。“A+X+1+Y”备课模式不是新理论和方法的简单罗列,它要求教师讨论探究出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方法,怎样用,才能达到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    ②活用“集体详案”。它要求教师使用“集体详案”教学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发挥自己的风格,再次优化组合教案,在指导学生活动和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中突破、创新。    ③“随记”详实,“后记”认真“反思”。“随记”是否有针对性地记录了教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后记”提出的改进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有利于后阶段教案设计。    (2)、评价体系:    他评——自评——综合评价。    ①他评:包括主管领导评、听课教师评、学生评等方式,有条件可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形成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材料。    ②自评:教师是教学案的设计者和表演者,对自己教案和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最清楚,他们的评价更切合实际,更有针对性。    ③综合评价:主管领导组织参评人员对大家的评价意见进行综合,得出的评价结论克服了片面性,接近教师的真实水平,最具说服力。
 4、教案展评,回收保管。    “A+X+1+Y”备课模式下最终形成的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教案,不再是六年级教师的个人资源,而是全校教师的同共财富。展评教案的目的就是要让我校每一位教师参与进来,既为他们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也让他们提前接触课改,自觉摸索,提高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展评后,学校将教案打印一式两份,分别由学校和教师保管,一轮轮的授课后,一批针对性、实用性结合的优秀教案便积累下来,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三、“A+X+1+Y”备课模式的成效。    1、“A+X+1+Y”备课模式,确保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在备课改革中,教师系统的学习掌握了新课改理念,刻苦钻研了备课的每一环节,备出的每一堂课都有质的飞跃。并在实践中改进了教法和学法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A+X+1+Y”备课模式,让领导和教师尝到了甜头。    (1)“A+X+1+Y”备课模式下,学校领导积极参与到备课改革中,强化了课改意识,不仅提高了教学宏观管理水平,也能亲自实践上好创新优质课。2003年11月底,我校领导在县局组织的创新优质课大赛中,说课和上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在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创新优质课大赛中,我校六年级教师设计的教案不仅思路新颖、清晰,教法学法指导到位,而且实用价值高,屡次荣获大奖,他大大超过了未实施集体备课年级的整体水平。    (3)“A+X+1+Y”备课模式下最终形成的详案,可多次使用,教授同样的教材时不必重新大刀阔斧的备课,只须根据学生实际作进一步修补,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从而减轻教师负担,大大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备课积极性。    3、“A+X+1+Y”备课模式,提高了教师教研和科研水平。    “随记”和“后记”的撰写,促进教师对整个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反思”、自我评价。    (1)经常“反思”形成变通能力。随记和后记中总是记录着教师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办法和学生的奇思妙想,通过“反思”,教师自觉探索最佳方案,长此以往,变通能力逐渐形成,从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而不是扼杀学生创新的火花。这样,我们培养的孩子就是创新的人才,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2)经常“反思”提高了鉴赏能力。教师在总结自我得失的同时,提高了鉴赏能力,在听他人的课时,就能够总结出他人课堂教学的优劣来,并分析取舍,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3)经常“反思”,丰富教学经验。在反思过程中程累素材和心得,不再为写论文而头痛,不再把写论文当作任务来完成,而是有感郁积于心中,不吐不快。写出的论文有了实践经验的滋润,就更加生动、真实、有说服力了。    “A+X+1+Y”新备课模式的指引下,教师的教案设计、课堂教学、教研和科研等方面水平明显高于学校其他年级教师,他们已成为我校课改的领头羊,必将带动其他教师共同进步。    总之,以上措施是我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几点初步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成绩。但我们觉得,在“怎样切实有效地减轻教师负担?如何加强备课过程的管理?如何建立一套更加合理、完善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还需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我们将一如既往,使我校的课改工作再谱新篇。
 
 参考文献:《新课程改革》、《教育管理》、《教育文献》、《教师备课素材》。


相关论文
上一篇:学生激励制度浅析 下一篇:新加坡伊顿幼儿园特色的经验调查
Tags:课改 理念 备课 管理 初探 【收藏】 【返回顶部】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计算机论文
推荐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论文格式网(www.lwgsw.com--论文格式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其他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论文格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