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 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格式 |
  • 个人简历 |
  • 工作总结 |
  • 入党申请书 |
  • 求职信 |
  • 入团申请书 |
  • 工作计划 |
  • 免费论文 |
  • 现成论文 |
  • 论文同学网 |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比较法”在小班“做中学”科学活动中概念内化和提升中的运用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比较法”在小班“做中学”科学活动中概念内化和提升中的运用
 [摘 要] 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孩子的认知基础,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有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才能让孩子在这基础上总结、组合、提升,从而汲取更多更新的知识、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丰富的知识要传授给幼儿,不可避免的与“灌输”相关联。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幼儿被动的接受方式。幼儿接收到的概念往往是苍白、模糊、容易混淆的。
 而采用“比较法”为抓手则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索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自主的思维、分辨来发现概念的本质,区别模糊的概念和经验,有效地主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过程是上下互通,生动有个性的。充分发挥了幼儿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幼儿的终身学习着想。但我们也要避免无效的、盲目的比较。
 [关键词]比较法、做中学、概念、内化、提升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比较法”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的。而要区别就要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之间在现象上和本质上都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现象上的同一和差异一般来说是容易识别的,而本质上的同一和差异就不那么容易识别。在教学活动中,它将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孩子的认知基础,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有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才能让孩子在这基础上总结、组合、提升,从而汲取更多更新的知识、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丰富的知识要传授给幼儿,不可避免的与“灌输”相关联。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幼儿被动的接受方式。幼儿接收到的概念往往是苍白、模糊、容易混淆的。
 而采用“比较法”为抓手则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索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自主的思维、分辨来发现概念的本质,区别模糊的概念和经验,有效地主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过程是上下互通,生动有个性的。充分发挥了幼儿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幼儿的终身学习着想。但我们也要避免无效的、盲目的比较。
    一、认知冲突激发幼儿自主的比较
 比较只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科学概念的真正内化却需要幼儿自主地比较鉴别,这就需要老师找到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幼儿自主的比较学习。
 金秋,园内一丛丛的一串红正绽放着娇艳的红色,煞是好看!孩子们每次排队经过花坛,总会被这团红色吸引,还忍不住要伸手摘上几朵。孩子们虽然喜爱一串红,可还未认识过一串红,看来一串红是孩子们一个认知的兴趣点,于是我及时组织幼儿开展一串红的认知活动。
 一串红的名字很形象,与花的外形十分贴切,于是我先从一串红的外形入手。我把一串红的外形分解成茎叶和零散的花朵(其中花朵的颜色、花形多样)让孩子自己来拼贴成一串红。
 首先从花朵中挑选出一串红的花朵,孩子们由于具备了观察经验,所以很容易就能成功完成了。其次是把花朵拼放在花茎上。花朵在花茎上生长的位置是孩子平时观察的盲点,也是认知活动的重点。孩子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回忆和猜想进行摆放,有的把花朵放在花茎的梢上,有的把花朵拼成一团花球,有的把花朵连接成一条长长的花链。到底一串红的花朵是怎样长的呢?孩子们的不一致激发了孩子更大的探究欲,急切地想要知道正确答案。
 带着疑问我再次让孩子们观察。这次的观察孩子们尤其地仔细,专注地看,用心地记。这下孩子们自信地拼出了一串红的样子,和一串红实物比较,终于成功了,孩子们别提多开心啦!这时老师加以总结:红红的花朵在花茎上整齐地排列成能一串,我们叫它一串红。孩子们一下就对一串红有了深刻的认识!
 分析:
 在一串红的认识活动中,我一改以往老师为“导游”带领幼儿按照老师的“路线”来被动认识的模式。采用挑出孩子探究点的方式,激发孩子自主地探索比较认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模式。
 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经常观察一串红,对一串红的颜色和花形应该是记忆深刻,如果把孩子已知的经验作为认识的重点,那无异于“炒冷饭”,孩子一定觉得索然无味,探究欲不但不会被激发,反而就被泯灭了。因此,我没有把这作为重点,而把孩子观察的盲点(花朵的生长位置)以过孩子的自主操作、比较暴露出来。孩子在自主的活动中发现了争议和疑问,这无疑成为孩子想要进一步探索的催化剂。为了寻求答案,孩子的再一次观察更有积极性,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成效了。
 更重要的是,由于疑问的最终答案是孩子们通过努力自己寻找到的,孩子们更有成就感,对于自主探究活动更加青睐,积淀了孩子好的学习方法、探索精神。
    二、运用多通道多感官比较
 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法”往往是单一通道的,比较的途径局限于观察、思考、分辨。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满足不了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小班幼儿认识周围事物,建构自己的概念体系是通过多通道、多途径、多感官来整合的。
 如比较认识水果的活动中,教师没有立即出示水果实物,而是拿出了水果的黑影图片,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果?
 幼儿积极性一下就调动了。纷纷猜测讨论。
 幼儿:“是苹果。”教师:“你怎么知道的?”“我家里有的。苹果就是这样圆圆的。”立刻有幼儿附议,“是的,我也见过的。”“我还吃过呢。”“是苹果。”
 但也有幼儿提出了异议:“是橘子!”教师:“怎么又是橘子了?你怎么知道的呢?”幼儿:“橘子是圆的!”此时也有幼儿附议。并且争论的声音更强了。
 “不对的,橘子上面没有那个小柄的,苹果才有呢!”这个细小的发现给了许多幼儿定论的依据。
 “到底是那种水果呢?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老师这才拿出实物苹果。孩子们立即欢呼雀跃起来“噢!~我猜对了,就是苹果。”
 老师把苹果传给每个幼儿,摸一摸,闻一闻,再尝一尝水果。却没有立即要求让幼儿来表述什么。
 接下来,老师出示橘子的黑影卡片,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是橘子!”老师问:“为什么你们都说是橘子呢?”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骄傲自信地说出其中外形的不同之处。这时老师拿出橘子实物,孩子们一片欢呼,活动室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老师再把橘子传给每个幼儿,摸一摸,闻一闻,再尝一尝。这次让幼儿讲一讲,橘子和苹果的不同。“哪种水果摸上去光滑?”“哪种水果是酸溜溜的?”“哪种水果果肉里的水多?”“它们的颜色一样吗?”“你还发现它们哪里不一样?”
 由于有了比较,孩子们的发现更多了。“苹果的皮薄,橘子的皮厚。”“苹果的肉是一大块的,橘子的肉是一小瓤一小瓤的。”“苹果硬,橘子是软的。”……
 其余几种水果,老师都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认识区分不同水果概念。幼儿的认识兴趣由于水果的变换,小话题的变换而始终处于较兴奋的状态。通过自主比较,幼儿能抓住水果外形的不同特征,在不断地比较、辨别、认知、表述下,幼儿对不同水果的概念有了更清晰更深化的认识。教学效果明显好而有效了。
 分析:
 对于幼儿来说,接收新信息是多通道多感官的。教师正是迎合了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和需求,通过视觉的比较、触觉的比较、嗅觉的比较、味觉的比较来丰富各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是有效地区分了概念间的不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采用“比较法”,围绕水果的不同特征,由幼儿自主地通过多纬度、多感官的比较,来抓住不同水果间最本质的区别,从而建立和深化水果的概念。
    三、同中求异
 在原有经验上进行知识累加或更新,从而获得的新概念。比突然进入幼儿认知领域的新概念更容易让幼儿接受。老师又选择得将新知识和幼儿的相关经验罗列出来,引导幼儿自主比较,帮助幼儿提升原有概念。这样做为幼儿掌握新概念搭建了脚手架。
 比较点:1、不同颜色的花朵
         2、不同的花形(主要是花瓣形状和花瓣数量)
 通过前期的观察,幼儿对迎春花有较深的印象,在活动中,孩子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认识状态。
 我出示了许多不同花色、花形的花朵任幼儿观察比较,从中挑选出迎春花,通过观察比较,幼儿首先选出了所有黄色的花朵,看来,孩子对颜色的认识很敏感、很深刻。
 在剩下的黄色花朵中,孩子挑选出近似迎春花的花朵,这过程里,孩子对花瓣形状出现过分歧,花瓣到底是圆的还是尖的,在出现分歧时,我没有充当“裁判”的角色,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我让孩子们观察迎春花的放大照片,比较一下各种花片和照片中的花形,通过比较,孩子们自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花瓣是稍尖的。
 孩子们挑出稍尖的花瓣花形,满以为花朵找对了,任务结束了,就不再注意观察更细致的地方,这时,我引导幼儿再次观察,这些花难道真的都是迎春花了吗?再仔细看看哪里不一样?
 经过老师的提醒,孩子们发现花瓣数不一样,有的三瓣,有的五瓣,有的六瓣,使哪一种呢?孩子们一下茫然了。“我们怎么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孩子们说:“只要再看看照片就知道了。”于是大家再观察起照片,通过与照片的比较,数一数,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迎春花。
 分析:
 孩子们在不停地观察、比较、挑选中认识了迎春花的花形特征,在熟悉的花色花朵中比较鉴别出不同的花瓣形,在相同的花瓣形中比较鉴别不同的花瓣数,幼儿就是在不断地观察、比较、鉴别、挑选中不断调整,渐渐清晰,完善了对迎春花的认知、比较,帮助幼儿对事物进行鉴别,而鉴别的过程恰恰是幼儿对事物本质认识、区别、记忆的过程。
 在熟悉的花色花朵中比较鉴别出不同的花瓣形,再相同的花瓣形中比较鉴别不同的花瓣数,幼儿就是在不断地观察、比较、鉴别、挑选中不断调整,渐渐清晰、完善了对迎春花的认知。
 四、异中求同
 许多事物表面看起来没有相似之处,但在本质上存在着共同点,这对幼小的小班孩子来说不易发现和掌握。运用比较法就能解决幼儿面临的难题。
 在认识“雨具”的活动中,雨具的防水性是活动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老师:“在下雨的时候为什么要带这些雨具?”
 幼儿:“因为他们不怕雨。”
 老师:“怎么会不怕雨?”
 幼儿:“因为他们没有洞。”
 老师:“这件衣服(牛仔服)有洞吗?”
 幼儿:“有,没有。”(意见不一)
 老师:“哪里有洞?”
 幼儿:“看不见洞。”
 老师:“你的衣服能挡雨吗?”
 幼儿:“不能,会湿的。”
 老师:“雨衣会湿吗?”
 幼儿:“会,不会。”(意见不一)
 面对幼儿迷茫的经验,我决定用比较实验来解决,先让幼儿摸一摸雨衣、雨伞、雨鞋,说说是什么样的?什么感觉?
 幼儿:“滑的,光的,没有洞……”
 老师组织幼儿做了三个小实验,把干燥的餐巾纸放进雨衣、雨鞋、雨伞里,然后放进水里,请幼儿观察这些雨具能否保护餐巾纸的干燥。许多幼儿都很担心这些雨具的防水性,可实验结果让他们兴奋不已。
 分析:
 活动中,比较法成为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雨伞防水性是在比较法中发现的,各种雨具的外行特点大不相同,可是他们之间却有着共同的防水特性,这个本质共同点也是在相互的比较中呈现出来的,比较得越多越细致,得到的答案就越丰富越全面。比较有助于幼儿总结经验,找到科学现象的本质原因。
 在幼儿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时,这就转化为一种学习、探究的动力,如果老师以“裁判”身份出现以说教的方式裁定结果,其结果一定无法让幼儿真正接受,真正信服。相反,如果老师能巧妙得捕捉这种动力,并引导大家细致观察、比较、表达,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关论文
上一篇:我”的《追忆似水年华》 下一篇:“奥运福娃乐园”游戏中手工创新..
Tags:比较法 小班 中学 科学 活动 概念 内化 提升 运用 【收藏】 【返回顶部】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计算机论文
推荐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论文格式网(www.lwgsw.com--论文格式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其他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论文格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