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
本论文在
其他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塑造的典型形象之一,是唐僧西天取经不可或缺的人物。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神话似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构成其猪面人身的荒诞性。但同时又赋予了他更多人性,使之成为猪神人“三位一体”的整合形象,从而揭示了人的心路历程和深广的社会历史蕴含。这便是猪八戒形象的真实之所在。近年来,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评论,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实是文学的生命,人物形象也必然要求是真实的。那么,猪八戒形象的真实性在哪里呢?以张翼为代表的评论家从阶级的角度出发,把猪八戒当作落后农民的形象加以批判,而且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猪八戒都没能挣脱这顶“帽子”。随着阶级观念的淡化,文学逐渐摆脱政治的束缚,打破了阶级分析独霸文坛的局面。尽管如此,猪八戒作为正面角色并未赢得应有的尊敬,相反,他得到的只是不断的捉弄和嘲讽,甚至是完全的否定。如山东淄博师范学校李荣昌、蔡相宗在《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试论〈西游记〉的主要精神》一文中说:“八戒几乎是一切恶德的代表,除了食色睡外,还胆怯无能,吹牛撒谎,愚昧轻信,自私自利,贪名图利,挑拨离间,公报私仇等。”还认为“惹事生非的是八戒,消灾解难、搬兵求援的是悟空。”这些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难免有不妥之处。要把握猪八戒形象的真实性,就必须公正客观的、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分析研究。猪八戒形象的多样、丰富与完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猪、神、人“三位一体”的整合形象,这三个方面使猪八戒形象因多样而显得丰富;因统一而显得完整。也因丰富、完整而显得真实。“三位一体”是说在猪八戒的身上既有“猪”的某些特点,也体现着“神”的某些特征,还包含了“人”的诸多性格,这三者相互依存,相互矛盾,辨证的统一于猪八戒的形象之中,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从猪八戒身上可以看到“猪”的某些形象特征首先,表现在外在形象上,作者就给猪八戒画了一副猪的脸谱:相貌奇丑,面目可憎。提起《西游记》中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确,猪八戒也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情节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你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总是在一次次地原谅自己的贪婪(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里。(在一个个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为师父西去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猪八戒,是吴老先生笔下的一个戏剧性人物,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的丑陋和厌恶。相反地,在他的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猪八戒,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 一、猪八戒身上“猪”的某些形象特征。 (一)从猪八戒的胎记长喙大耳说起 堂堂天蓬元帅落下这么一种胎记,怎不叫人难堪!好在长喙大耳;不像獐头鼠目,前者令人感到呆头呆脑,后者令人感到心术不正,呆头呆脑有憨的一面,而憨在我国民俗中则被认为是种不错的品格。它成了作者笔端猪八戒性格的基本点,而这也是人们喜爱这个人物的根本原因。 然而,这一胎记给猪八戒带来的后果又是那么严重!老高家明知他“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还是定要悔婚,不就因为他“后来就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吗?西梁女国的太师所以谢绝他的自荐而不肯去替他和女王做红媒,不就因为他“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吗?孙悟空从来不拿沙和尚取乐,而总拿他老猪开心,不就因为他“嘴长毛短半脂膘,圆头大耳似芭蕉”吗?最偏怜他的,莫过于唐僧,而唐僧也是认为“他两个耳朵盖着眼,愚拙之人也”。正因为那“碓挺嘴,蒲扇耳朵”给他老猪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难堪,而他老猪又曾经是个阔得可以的天蓬元帅,所以“呆子”二字虽非恶谥,在他却特别忌讳,于是,使总想一显自己的聪明,有用,不呆,喜戏也就由此开演了。 面对孙悟空的使促狭,猪八戒求得心理平衡的办法有三:一是咒骂.“闯祸的泼猴子,无知的弼马温!”骂弼马温“无知”,当然也就意味着他老猪的高明。二是编谎。“此间编造停当,哄那弼马温去。”却不知孙悟空变做个蟭蟟虫,就钉在他耳后面。三是以詀言詀语施报复,撺掇唐僧念紧箍儿咒。“你只念念那活儿,管他还你一个活人。”那长老信邪风,果然念了起来。猪八戒在孙悟空面前编谎虽次次输,而在唐僧面前编谎却把把赢。其所以会次次输,就在于他自以为聪明,而所编的谎却浅露得只能瞒过他自己。其所以会把把赢,就在于他两个耳朵盖着眼,至愚拙得令人不相信他会编什么谎。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面对唐僧的仪表,猪八戒自叹不如。于是便和他比干活,以获得心理的平衡。比如第二十三回,他就曾这么和变作妇人的菩萨说:“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多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虽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这一点不假,他在高老庄当姑爷时便是如此。好劳动是可以引为骄傲和自豪的,但是,他却忘了人家是在选女婿,不是在招长工! 面对妖魔,猪八戒也总好卖弄小聪明。或自以为机敏善应变,而把妖魔当作呆子。甚至接过狮驼王的话头“这厮没用”,说:“大王,没用的放出去,寻那有用的捉来罢。”结果还是被四马攒蹄捆住,扛扛抬抬,抛入池塘里浸着。或一遇劲敌便溜之大吉,还沾沾自喜以为是个识时务的人。甚至没轻没重,作弄沙和尚:“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说罢,一头钻进蒿草薜萝里,再也不敢露面,致使沙和尚成为黄袍怪的阶下囚。或一见被孙悟空打败的妖怪便抖擞神威,恍若天下英雄舍我其谁欤!最典型的例子是过朱紫国时,孙悟空按落云头,将妖精捽在金銮前,他跑上去,就筑了一钯道:“此是老猪之功! 然而,猪八戒的见识也有为孙悟空和唐僧与沙和尚所不及的地方,那就是他从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第三十九回,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变作唐僧一般模样,两个手搀手立在金銮殿前,弄得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难分真假。猪八戒笑道:“哥啊,说我呆,你比我又呆哩!师父既不认得,何劳费力?你且忍些头疼,叫我师父念念那话儿,我与沙僧各搀一个听着。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这主意更馊,却最管用。第四十七回,路阻通天河,不知河水深浅,又是猪八戒出了个好主意,说是“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不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第四十八回,灵感大工使妖法一夜之间把通天河冻结成冰,唐僧想趁冰过河,不知冰的厚薄,还是猪八戒的主意正,道是“等我举针把筑他一下。假若筑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筑不动,便是冰厚,如何不行行?” 农民主要是靠经验认识世界,猪八戒特别善于认死理,处处表现出一种阿Q式的经验主义,最足以说明他是个农民典型。所以,卵二姐将一洞的家当留给他都被他吃光,因为他不懂经营,老高家的土地到他手里却成了生材之道,但为他会耕田耙地,种麦插秧。所以,他的武器九齿钉钯也是古代十八般兵器中见所未见的,难怪孙悟空要问:“你这钯可是与高老家做园工筑地种菜的?”难怪沙和尚要说:“看你那个锈钉钯,只好锄田与筑菜!”确实,那柄九齿钉钯简直像魁星手中的,令人一看便知道人物的职业。正因如此,所以猪八戒的狡黠是农夫的狡黠。其为人也,小黠而大憨。因而“呆子”也就成了孙悟空对他的谑称和昵称。 要而言之,好耍小心眼,或阿Q式的掩盖自己的缺失,自尊自大,自欺自慰,或在尊者面前进些詀言詀语,让自己的对手吃点苦头,或阿Q式的投机取巧,面对强者退缩,面对弱者逞能,凡此,无非想占点小便宜,满足点虚荣心,这是芸芸众生的弱点,也是猪八戒的特点之一。但芸芸众生中有这一弱点者却未必都像猪八戒那样憨直,而这也就是这个人物虽云狡黠却颇令人喜爱的基本原因。 (二)从猪八戒的胎记贪吃贪睡说起 贪吃贪睡的猪,是叫农民喜欢的,因为它长瞟。这会通过“通感”作用,作用于人们的审美心理。 其所以说贪吃是猪八戒的胎记,一则由于他吃相之蠢,不论食物的好坏和软硬,都一个劲儿地吞,从来不嚼一嚼,品一品,诮言“猪八戒吃人参果”便是由此而来的。二则由于他食肠如壑,饭量大得惊人,堪称古今无双,高太公要悔婚的原因之一,就是嫌他“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当了和尚,就更能吃了。将他的馋相描绘得最淋漓尽致的,是第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那场戏。迎宾宴上,“你看那上汤的上汤,添饭的添饭。一往一来,真如流星赶月.这猪八戒一口一碗,就是风卷残云。”送行席上,只见那“长老在上举箸,念《揭斋经》。八戒慌了,拿过添饭来,一口一碗,又丢够有五六碗,把那馒头、锩儿、饼子、烧果、没好没歹的,满满笼了两袖,才跟师又起身。”这种贪吃,与他的尊容联系起来,只能教人忍俊不禁而不会令人厌恶。然而最值得注意的还是,能填饱肚子,简直成了猪八戒的人生目标,哪里能吃饱饭,那里就是他的西天佛国。将他的这一心理描绘得最活龙活现的,是第八十八回他与孙悟空斗嘴那场戏。老猪是这么埋怨老孙的:“也够了!也够了!常照顾我捆,照顾我吊,照顾我煮,照顾我蒸!今在凤仙郡施了恩惠与万万之人,就该住上半年,带挈我吃几顿自在饱饭,却只管催趱行路!”猪八戒一路上“怎么只思量掳嘴”呢?道理很简单:他当了和尚后“长忍半肚饥”,“且到人家化些斋吃,有力气,好挑行李。”这不正是生活中忍饥挨饿的劳动者固有心态吗?几曾见他们吃饭不是狼吞虎咽而讲“割不正不食”的?只要能填饱肚子,什么脏活累活都愿干。鼓励几句,就阿Q式的,干得更欢,甚至可以去拱开千年稀柿衕。 这是在笑老猪他贪嘴吗?不,这是作者在以喜剧的形式满怀同情为勤劳而忍饥挨饿的农民写心!正因为猪八戒一路挑着行李而又长忍半肚饥,所以偶而吃顿饱饭也就成了他的最大生活享受了。 其所以说贪睡是猪八戒的股记,是由于他睡觉不择地方。大青石上他睡得香,荆葛丛中也成眠,假若能在乱草堆里拱个猪浑塘,那简直就是他的席梦思。这种贪睡,与他的尊容联系起来,不会令人生嗔,只会引人发笑。然而最值得注意的还是,猪要吃饱了才睡,猪八戒却不然。睡对他来说,比吃还重要。平素他从不承认自己的丑,好以“耐看”自诩,只有息于树下,孙悟空让他去化斋时,他才不只承认而且渲染自己如何丑得吓人,长喙大耳不宜于去抛头露面。甚至说什么“他这西方路上,不识我是取经的和尚,只道是那山里走出来的一个半壮不壮的健猪,伙上许多人,叉把扫帚,把老猪围倒,拿家去宰了,腌着过年,这个却不就遭瘟了”,其目的无非是想找个地方多打个瞌睡而已。因而,当他夜间睡觉的时候,纵然唐僧叫他,他也是要光火的。如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三藏惊醒,惊得忙叫:“徒弟!徒弟!”老猪他醒来道:“什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猪八戒的贪睡是由于他的天生懒惰吗?不,高老庄的表现证明,他是个十分勤谨的人,曾替老丈人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世间哪一种人感到能睡一会儿比吃饭还重要,以致腹中虽饥而倒下便入梦乡呢?恰恰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而是成日劳作、得不到应有休息的人。取经四众中谁最辛劳?是猪八戒。他除了挑行李以外,还是孙悟空荡妖灭怪的主要帮手。一位海外学者说,“唐僧的简单行李这挑在他那宽阔的肩膀上简直就感觉不到什么”;③ 那是由于这位学者缺乏“远路没轻担”的实际体验,而小说作者却显然是根据这一生活体验来写猪八戒对唐僧的上述抱怨情绪的。由此可见,书中写猪八戒的贪睡,实际上也是作者在以喜剧的形式满怀同情为成日劳作而视睡若渴的农民写心!正因为猪八戒一路干的是累活重活而却得不到应有的休息,所以躲懒睡一会儿也就成了他的另一莫大生活享受。 问题很清楚,吃了睡,睡了吃,贪吃贪睡是猪的特点。“狼吞虎咽”和“倒头便睡”,是终日劳作而忍饥挨饿和缺睡少眠者的特点。二者虽有相似之点,却有本质的不同。作者欲状猪八戒的一路勤谨辛劳而渲染其歇息时的贪吃食睡,从而塑造了这一喜剧形像,这实在是种很高明的现实主义写法。没有对生活的经心观察和真切体验,是不能有此神来构思的。好逸恶劳,图饱口福,是芸芸众生的弱点。这就使人们在笑猪八戒的贪吃贪睡时,也在笑自己。而猪八戒的贪吃贪睡是植根于他的勤谨辛劳,并反映了他的天真憨直;芸芸众生中的好逸恶劳、图饱口福者,却未必皆是如此。这又使人们在笑他的这一缺点时,越发感到他的可爱可亲而不可庆。 二、猪八戒身上固有的神性。 “色胆如天叫似雷”是猪八戒的自供状。作为从母猪胎里带来的自然属性,集中体现为他的择偶不论妍媸,不问年龄,卵二姐亦可,三女待字闺中的妇人也行。作为投错胎的人的社会属性,集中体现为他已当和尚,却魂梦以牵高老庄,并不时付诸言辞,而且动辄想散伙。说来也更令人可怜,他实际上是被老高家撵出来的,而想到的却是那儿有他心爱的妻子,那儿有他耕种过的土地。因而,高老在也就成为他心中驱之不去的失乐园。这就最清楚不过他说明他理想中的乐园,只不过是“两垧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而已。乐园是失去了,可这种小农价值观念,一路上却常使他通过两种欲念表现出来,即所谓“色欲”和“财欲”。 说猪八戒“色心来泯”一点也不冤枉他。“四圣试禅心”,他想娶人家的小姐,小姐嫌他丑,他就对岳母说:“娘啊:……你招了我罢。”尸魔化为芳华妙女,他一见“就动了凡心”前去答讪,知道对方是来斋僧的,“满心欢喜,急抽身,就跑了个猪头风,报与三藏”。面对西梁国女王的“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他“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不觉的都化去也。”最恶作剧的,还是当他知道盘丝洞的七个蜘蛛精在洗澡,便非要去“打杀了妖精,再去解放师父”;可一到那里,却脱了皂锦直授,扑的跳下水去,变做一个鲇鱼情,“只在那腿裆里乱钻”。 说猪八戒“财货心重”,一点也不是对他的栽赃。夜宿乌鸡国,他一听孙悟空说妖魔有件宝贝藏在御花园,便觉也不睡,愿意和孙悟空去偷,提出的条件是:降了妖魔,功劳归孙悟空,宝贝归他。路过金兜山,他不分好歹潜入妖魔点化的院落,窃得纳锦背心穿着晤背,结果,被纳锦背心化成的绳索捆住,落入了独角兕大王手里。观灯金平府,他听孙悟空说摄走唐僧的像是犀牛精,便道:“若是犀牛,且拿住他,锯了角来,倒值好几两银子哩!”行至布金禅寺,他听唐僧说当年舍卫城太子曾以黄金作砖块铺地,请如来到此说法,竟想“也去摸他块砖儿送人”。离开天竺国,他听孙悟空说国王要为他们送行,便道:“送行必定有千百两黄金白银,我们也好买些人事回去,到我那丈人家,也再会亲耍子儿去耶。”最可笑的是他化缘化到点银子,攒在一起,悄悄求了个银匠煎成一块,呈马鞍型,塞在左耳朵眼儿里藏着作私房,足有四钱五六分重。 正是这两种欲念,它使猪八戒一有机会便想能第三次“倒碴门”。“四圣试禅心”,便是明证。当画饼难以充饥时,便分外想念高老庄。记得他当和尚那天,便与高太公说:“丈人呵,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西行取经与回高老庄,两种思想这在他心里是常交战的。他最怕的不是别的,是“和尚误了做,老婆误了娶,两下里都耽搁”。因而,一遇重大困难便嚷嚷着“各自散伙”。 然而光看到这一面还是不够的。这只是猪八戒思想性格的显性性格因素;深藏在这显性性格因素中的,还有与之反差很大的其思想性格的隐性性格因素,假若看不到这一点,也就失去了猪八戒形象。 诚然,猪八戒是有寡人之疾的。然而,它始终只表现为一种本能,一种意念,又由于他秉性的质朴和憨直,所以成了篱边的红杏,实际上他对两性问题倒是比较认真的,负责的。这可以从两方面看问题:其一,与杂剧中的猪八戒乘人之危盗人妻女不同,小说中的猪八戒在福陵山做妖怪时在这方面从未为非作歹。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卵二姐,这是他第一次“倒碴门”。卵二姐其色如何,从作者的命名可知;可卵二姐死了,他与观音谈起时还是满怀感情的。他的第二任妻子是高翠兰,这是他第二次“倒碴门”。高翠兰年二十优待字闺中,高家愿将此女嫁给一个无根无绊的黑胖汉,则其体貌如何,亦可想而知矣;而老猪他却以自己的勤谨让高翠兰“身上穿的锦、戴的金,四时有花果享用,八节有蔬菜烹煎”:这已不失为模范丈夫。可高太公却一次接一次请和尚道士“要祛退他”,最后又请来了孙悟空,而老猪他却不只临别依依,还思念不已。这就更见其情真意笃了。其三,与杂剧的猪八戒在女儿国犹偷偷和宫女鵉颠凤倒不同,小说中的猪八戒虽一路“色心未泯”而却始终没有破过“色戒”。他的向菩萨化为的妇人求婚,只是种阿Q式的向吴妈下跪;他的变为鲇鱼精在蜘蛛腿裆里乱钻”,只是种阿Q式的占小便宜掐小尼姑一把;他对尸魔化为妙龄女子“动了凡心”,亦只是常见于芸芸众生中的献献殷勤而且。况且,假如他识出对方是妖怪,也就不会这么怜香惜玉了,且看他上岸后如何举耙赶杀蜘蛛精,便是明证。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我认为。正像将阿Q的破毡帽换为瓜皮帽便失去了阿Q,假若将猪八戒的九齿钉钯换成匕首或水火棍也就失去了猪八戒。他的寡人之疾,是旷夫的寡人之疾。那道貌岸然而淫心与行为则皆过之的道学先生,其品格是不足以与猪八戒比严肃和率真的。 诚然,每遇到重大的困难,猪八戒就嚷嚷叫沙和尚回流沙河,照旧吃人度日,他仍回高老庄,回炉做女婿。然而,那也始终只表现为一种意念,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或出于以为唐僧必死,或出于以为孙悟空已亡,或出于以为唐僧已和妖精成亲,取经之事已成泡影,又由于他秉性的质朴和憨直,以及思维方法的极度务实,便脱口而出罢了,实际上他的取经意志是颇为坚定的。这可以从三方面看问题。其一,他是个贪吃的人,而自从观音菩萨让“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纵然在高老庄“倒碴门”时亦从未开斋,可见他的皈依佛门和西行取经还是比较诚心诚意的,只是某些积习一时难改而已。其二,他本人被妖魔捉去,吊他也好,浸他也好,要蒸他也好,要煮他也好,从不倒旗;只要唐僧和孙悟空二人无恙,他就不会有散伙的念头。一次,孙悟空因唐僧总不听人说,又被圣婴大王劫去,不禁说了句意懒心灰的话:“兄弟们,我等自此就该散了。”他接口便说:“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沙和尚却认为不该“各寻头路”,那会“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的。孙悟空问:“八戒,你端的要怎的处?”他说:“我才自失口乱说了几句,其实也不该散。哥哥,没及奈何,还信沙弟之言,去寻那妖怪救师父去。”可见到了真正紧要关头他还是能坚定立场的,则其本心亦明矣!其三,实际上书中对他的取经立场曾作过集中描写,那就是第三十回和第三十一回,这两回以浓墨重彩写出他“六不易”。孙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而被逐回花果山,沙和尚被黄袍老怪捉入碗子山波月洞,唐僧被黄袍老怪点化为猛虎锁在朝房铁笼里面,白龙马为救唐僧而被黄袍老怪打伤了后腿,他虽因自己不是黄袍老怪的对手而动过回高老庄的念头,但还是听从了白龙马的劝说,“撑起两个耳朵,好便似风蓬一般”地踏着云急匆匆去花果山请孙悟空:一不易。 平素他与孙悟空就“有些不睦”,孙悟空此次被逐回花果山又正是他在唐僧面前三进“詀言詀语”的结果,因而是冒着挨几下“哭丧棒”的危险战战兢兢去请孙悟空的:二不易。孙悟空识出了他说的“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是谎言,定要与他游一游花果山,游完山又邀他进水帘洞用膳,他一则说:“哥啊,这个所在路远,恐师父盼望去迟,我不耍子了。”二则说:“哥哥,师父在那里盼望我和你哩。望你和我早早儿去罢。”三则说:“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师父久等,不劳进洞罢。”他恐怕误了救唐僧而心急火燎如此:三不易。孙悟空见他还不吐真情,便让他上复唐僧:“既赶退了,再莫想我。”他下了山边走边骂道:“这个猴子,不做和尚,倒做妖怪。”这就写出了他自己的本心,是不想再做妖怪,而想当个和尚:四不易。孙悟空知道他骂人,命猴子猴孙捉他上山,他一面告以实情,并苦苦哀求:“万望哥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他一救!”一面又耍了个小聪明:“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他为了救唐僧而几乎施出了全身的解救:五不易。他还非得和孙悟空“携手驾云”同去,直过了东洋大海才放心:六不易。这“六不易”,充分反映了他取经的意志和立场。正是基于这三点,所以我认为:他的动辄想散伙只是他看不到取经前景时的一种意念,又由于他秉性的质朴憨直而信口乱说,论其取经的意志和立场,倒是颇为坚定的。要知道,作者赋于唐僧取经的目的,是要使“**回转,皇图永固”。那平素信誓旦旦要“上报国家,不济苍生”而一到真正紧要关头却倒了旗鼓的贰臣贼子,其思想品格是不足以与猪八戒同日而语的。 “色胆如天”,乃猪八戒的胎记。寡人之疾,芸芸众生人皆有之,却未必人人能像猪八戒那样可以成为好丈夫。理智上想“正果西天”而感情上却依恋家室,亦芸芸众生人之常情,但未必个个能像猪八戒那样终于没有离开“取经队伍”。其人可笑处在斯,其人可贵处亦在斯。不同时看到这两个方而,也就失去了猪八戒形象的审美价值。 三、猪八戒形象中他的人性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的思想性格,主要是通过孙悟空对他作弄以及他对孙悟空的反作弄来显示的。他俩的性格完全相反,而又是天造地设的最佳搭档。一个身材瘦小,一个体态粗胖;一个怀抱理想,一个沉于世俗;一个见事凭胆识,一个作事靠经验;一个勇往直前,一个瞻前顾后;一个爱战劲敌,一个好扫小妖;一个尚名不图利,一个图利不尚名;一个情田鞠草,一个色胆如天;一个喝风呵烟,一个食肠如壑;一个机敏诙谐,一个质朴憨直;一个好使促狭,一个好弄狡黠;一个伶牙俐齿,一个笨嘴笨舌;一个以不干赃活累活为尊,一个以长于耕田耙地为荣;一个市民气质,一个小农心理。《云麓漫钞》云:“杂扮或曰杂班,又名经兀子,又谓之拔和,即杂剧之后散段也。顷在汴京时,村落野夫,罕得入城,遂撰此端,多是装为山东河北叟以资笑端。”可见这种市民对农民的捉弄以及农民对市民的反作弄之结对子形式,这在艺术表现中是由来已久的,《西游记》只是对它作了长足发展而已。然而,这一发展却给这取经小家族带来时而和睦、时而不睦的氛围,却使整个作品的情节洋溢着忍俊不禁的喜剧情趣,从中也就举重若轻地刻划了人物性格。其性格的丰富性和幽默性是塞凡提斯笔端的唐吉诃德和桑首形象所难以比拟的。 作者笔端的这类谑而不虐的喜剧场面,如“八戒巡山”等等,并非皆为揭示作品主题思想之所需,却是刻划人物性格所不可缺。不是把构思作品的情节放在第一位,让人物性格作为情节的附丽,而是把刻划人物性格放在第一位,让人物性格去支配作品情节的发展,这是《西游记》对中国长篇小说叙事结构模式的一大突破。作者笔端的猪八戒,特点是“俗”。“俗”得令人可笑,“俗”得令人可爱。这是由于:他外在的种种缺点掩映着他内在的种种优点,而且这种掩映几乎是对应的。既狡黠而又憨厚,既懒惰而又勤谨,既好色而又情真,既畏难而又坚定,既自私贪小而又不忘大义,这就是我所见到的小说中的猪八戒。缺点是其显性性格因素,优点是其隐性性格因素,二者反差虽大,却相辅相成,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小说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因而,这不是个“扁形”形象,而是个“圆形”形象。 尤需注意的是,作者笔端的猪八戒所以能正果西天,职封“净坛使者”是由于“挑担有功”。如果说,职封“净坛使者”意味着猪八戒的图利不尚名以至于只求吃饱肚子的人生目标的实现,那么,“挑担有功“四字,它对揭示猪八戒的基本品格则不仅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是种极为细致的现实主义运笔。何以言之?我们知道,《西游记平活》中的朱八戒,是唐僧的三弟子,而从元代取经瓷枕上看,是扛着九齿钉钯走路,肩上无担子。《西游记》杂剧中的猪八戒也是唐僧的三弟子,也未言及其挑行李不挑行李问题。可《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虽已演化为唐僧的二弟子,却“行李日逐挑着”。照理,挑行李应是三弟子的任务,而猪八戒却从未与沙和尚说什么。这实在是种极高超的不写之写,它充分显现了猪八戒的憨厚和勤谨。所以,我说:猪八戒的人生目标是勤谨一生而忍饥挨饿的农民的人生目标;猪八戒的狡黠是农民的小黠而大憨;猪八戒的贪吃贪睡是累极了的长工放下担子后的口壮身慵。这是一种深刻的现实主义写法,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是何等的深细入微。 说远一点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关羽等蜀国英雄人物是“半神半人”,《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也是如此;但前者仪表是“人”,精神状态是“神”,而后者却反是。其缺点既反映了芸芸众生的弱点,其优点也是芸芸众生虽非人皆有之而却可以做到的。因而当人们笑猪八戒的缺点时,心里却在笑自己灵魂深处的隐私,却在笑世人的劣根性,却在笑人性的弱点,从而于反思中获得精神境界的升华。只有这么认识这一喜剧形象的审美价值,我认为才算到了位,才算没有辜负作者的苦心孤诣和创造才能。
四、结论和余论 综上所述,从一定意义上说,猪八戒可以看作阿Q的远祖。
[参考资料]
(1)、李希凡:《“神魔亦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谈〈西游记〉的现实性》,见《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6年6??10月。
(2)、蒋孔阳:《形象与典型》,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四页。
(3)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见《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71页。
(4)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42??143页。
(5)任蒙:《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论〈西游记〉的双重价值兼述几个有争议的论点》,见《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4年第四期第49??56页。
(6)狄德罗:《论戏剧艺术》,《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一期第145页。
(7)曾庆元《文艺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9页。 ...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2 —3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
:
《史记》一用字及其通用字
Tags:
《西游记》
猪八戒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