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摘 要]以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为基础,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在作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使作文这个拦路虎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 语文 作文 学生 作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文字进行写作的活动,作为一种书面语言的表达方式,它能够最有效的发展学生语言力和思考力。同时,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因此,写作文很重要,但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千方百计逃避作文,其实这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略有心得,现总结如下。 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作文。但现在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就用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整篇文章干巴巴的,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所以,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1、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的形象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的愿望。例如:在准备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首先提前一周让学生观察动物,并每天记录自己的发现,一周下来,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动物已了如指掌,有些学生从原来不喜欢动物到现在和动物建立深厚感情。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写起来还有困难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观察,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这样学生会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2、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三年级又一次作文是难忘的一次活动。为此,我在班会课时,组织学生做添鼻子的游戏、做蛋壳玩具、击鼓传花等,学生参与了整个活动,同时也体会到活动的乐趣。那么,再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历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正是因为让学生亲眼看到了、亲身体会到了融入了生活,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认识能力,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所以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具体、具有生活的气息。 二、多读书、读写结合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已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共识,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在作文教学中我让读与写同步进行,让读促进写、让写激励着读。我利用我校读书室藏书丰富的优势,每学期我都会给他们推荐几本好书,同时,我班也有自己的读书角,借还图书有严格的制度,全是由学生自己管理,笔记天天记、日记周周写。此外,还尽力鼓励学生家长不断给孩子订阅或购买能让孩子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获得乐趣的书。引导家长把家庭建成让孩子潜心读书、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愉悦成长的乐园。 在引导学生博采群芳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多向分析、立体思维的习惯。日本创造家嘉佑典说:“我们应该学会从各个角度看问题,一样东西,从坐着、站着、蹲着、站在凳子上等,各个不同角度,就会看到不同的样。”所以学习需要在平时培养学生多分析、多思考的习惯。如学生读了《东施效颦》的故事后,学生的感受不同,有学生认为东施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有的学生却认为东施没有错。于是我让学生写一篇自己想法的作文,学生都积极参与,大多学生不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只有边学边思考,才能让那些阅读的材料不断地酝酿、发酵、组合、交织成意识的快速流动,形成推动思维的强大动力,文思自然会奔涌。 三、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每天让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讲,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练习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课堂练,也可以利用讨论、演讲、辩论、复述、介绍、交谈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练,可赏析诗歌、再造意境,可品味人物想象动作、表情、心理,可续写小说,扩展情节,练习时学或叙述、或说明、或讨论、或抒情,久而久之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语的叙述,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批改作文时不仅要慎重,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的思维狭窄而广阔,言其思维“狭窄”,是指他们的社会、学习、科学等知识面有限,言其思维“广阔”是说他们对“一切”都有疑问,巴不得马上告诉他们。正是为此,他们画图才具有一种稚拙的美,他们的语言才具有天真的韵味。最近看到一本作文教辅新书,其中录有一篇学生的作文,作文中写到“……他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文末,指导老师的简评是“神态应从脸部去描写,人们只说头上冒汗,不说手心冒汗。”紧张得时候只有头上冒汗,手心不冒汗吗?恐怕不对,我们似乎都有过紧张得“手心捏一把汗”的经历,不论心理学还是生理学,都承认手心会冒汗,告诉孩子“神态描写从脸部去描写”似乎不够准确。所以他们的言语无论多“幼稚”、“天真”教师都要怀有一颗童心,到他们字里行间去发现童心世界的美丽,从而能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去欣赏那“幼稚”、“天真”甚至不成“作文”的作文,也只有这样,才能耐心的、认真的指导、引导学生写作。 同时,小学生都有爱表现、爱表扬的欲望,因此教师平时就有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进步,享受到写作文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尤其是不爱发言和文章写得不好的学生,老师一句表扬的话,比一百句训斥的话给他们的鼓励要多得多,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里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鼓励,使他们体会到被人喜欢和赏析的喜悦。那么平时,我们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例如,可以把写得好的作文投向学生广播室,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也可以把他们的作文编作文报,在班内展览,让每一篇作文都能发表,让每位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上山千条路,同仰一轮日。”指导小学生写作的方法很多,我按照以上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使许多学生变得爱上作文课,养成随时写东西的好习惯,尤其令我高兴的是许多不爱说话的学生也变得开朗、活泼、善谈起来,这与作文课带来的自信不无关系,同时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要有耐心、细心,而且还要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及时分析、深入研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