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体验幼儿园的舞蹈教学 幼儿的舞蹈教育活动,是以音乐为媒介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优化人才素质,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经常是先通过动作表达出来的,有资料表明,周岁的孩子会听到音乐节拍会晃动身体或手臂,特别在听到节奏非常鲜明的音乐时更是这样。到二岁,会对节奏鲜明的音乐作出主动的反应,三岁幼儿已能基本上合拍地做动作。如:小兔跳、小鸭走、大象甩鼻子等,已初步具备学习一些简单舞蹈的技能,由此说明,孩子多学习舞蹈动作有一定的需求,并且也具备一定的舞蹈能力。在幼儿园里开展好舞蹈教学对于幼儿的表现力、节奏感、欣赏能力的培养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还能激发他们的美好情操。以下是我在园内开展舞蹈特色班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从幼儿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从事任何活动的最根本的动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幼儿乐意学。首先,教师运用自己的体态语,亲切、柔和、舒展的表情近距离地接近幼儿,用缓慢、充满激情的语言和幼儿说话,让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引起学习的兴趣。其次,让幼儿欣赏。(将完整的舞蹈展示给幼儿看)尽可能地让幼儿欣赏教师的表演,或者请能干的幼儿示范给其他小朋友看,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还有,所选择的教材也是关键,音乐的节奏利于引起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选择适当地舞蹈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了舞蹈动作较简单的、队列变化少的。教师边示范讲解动作让幼儿跟着教师进行练习。这种方法的运用能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 第二种方法运用分解的方法,可以把较难的几个动作明确化、简单化,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如:手腕转动、踏踮步、跑跳步等等。在跑跳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发现这个舞步,其实是幼儿在平时活动中经常看到的,在与同伴游戏时常常边跑边跳,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这个舞步,正式教幼儿学习时可运用随意“遛”的方法比正规地学效果要好地多。又例如教踏踮步时,总有不少小朋友在强拍上踏脚,身体还往一边倾斜,又在弱拍上恢复原位,姿势如高低走路。老师只要注意分解,先要身体稍稍蹲一下,音乐开始用脚尖把身体踮起来,这样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种方法是连贯讲解的方法。主要运用在队列的排列上。以讲解、小组示范为主,让幼儿有整体的感觉。在舞蹈教学中运用辅助材料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幼儿对空间知觉发展较弱。在加左右概念不清,常会弄错方向。如:教集体舞时,教师无法采用镜面示范,特别是做方向不同的动作时,幼儿更无法区分,只要让幼儿手上拿上舞蹈道具可以帮助幼儿明确区分方向。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形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舞蹈教学中,要运用好重复。一个舞蹈中并不是所含的动作越多越好,相反,如果动作有机重复处理得好,不仅能给舞蹈带来统一美感,而且便于幼儿学习记忆。如:我在教小班集体舞《花仙子》时,为小朋友们提供了手戴手花,做了几个柔和、缓慢的动作,有左右几遍,几个动作有机重复,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动作。如:双手做花形状、双晃手小碎步、做蝴蝶花形等,很好地将音乐与动作结合起来,并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按照他们可理解的几个队形,注意加强幼儿对队形的认识。一般幼儿在舞蹈教学中可运用以下几组队形: * * * * (一字形) * * * * (八字形)
* * *(一斜排) * * * (蝴蝶形)
* * * * * * (方形) 四、选择有效的训练步骤 教授一个新的舞蹈往往要经过若干步骤才能完成。我是这样按计划来进行训练的: 1、 节奏训练 幼儿节奏差,我现在所教的幼儿都在4——5岁之间,在训练中要求他(她)们能自动的在一个音乐节奏上,随音乐旋律变化而改变节奏。 2、 基本训练 幼儿控制能力差,每个动作的起和收都摆胯,在练习中要求幼儿起得准,收得稳,进行基本的控制训练。并且有计划地进行动作训练。我现在教的是小班,得先从上肢有节奏的动作开始,再练习脚的动作,然后手脚配合动作。 3、 感情训练 感情是舞蹈的灵魂,幼儿往往只注意舞蹈步伐和动作而表达不出感情。感情是通过眼睛来表达的。在训练中,要启发幼儿的内在感情,就要训练幼儿的眼睛,让幼儿的眼睛随着老师所指方向移动,能在空间利用假设目标而转动。如:我在训练中,要求幼儿做数星星的动作时,要感觉自己好象夜晚坐在阳台上看到了无数的星星,用眼睛去告诉观众,自己在数星星。我觉得这样训练,跳舞时就有了灵魂,感情也逼真了。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编舞法。如:小班歌曲《秋天》我先让幼儿根据歌词内容,配合音乐自己动脑编写舞蹈动作,我从旁启发,在帮他(她)们进行少量的修改。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还启发幼儿自己动脑所学到、看到的舞蹈动作展现出来,组合成为舞蹈。 作为舞蹈老师还必须懂得幼儿舞蹈的创作,才能及时反映幼儿的思想和情趣。虽然能力有限,但我很喜欢创编舞蹈。 创作儿童歌舞首先要有一颗童心,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动作特点,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去寻找题材,这样创造出的舞蹈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天真烂漫的儿童味,才能赢得儿童的喜爱。 五、在舞蹈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教幼儿舞蹈前让幼儿感受音乐是关键,也就是说听清音乐的节奏。那么在教动作或动作之间变化时,更利于统一。如有歌词的音乐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幼儿做动作,能帮助幼儿感受和记忆。 口令的运用也相当重要。一般教舞蹈时,总是以教师的口令或哼唱为主,在基本熟悉的情况下,再配以音乐。如:三拍子的交换步,老师可以用左二三,右二三。四拍子拍手转腕,教师可用拍二三四的口令,使音乐和指令同时对幼儿学动作起指导作用。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不要一味灌输,机械地学、枯燥地练,要注意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要以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为首要前提。 六、小结: 总之,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立竿见影的。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弱,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往往需要借助于自然的形体动作。他(她)们喜欢手舞足蹈,动作棱角突出,同时,受身体比例的限制,动作短促,节奏快,为了让幼儿对舞蹈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要不断地注意观察,去捕捉儿童动作的造型,并进行提炼,逐步丰富儿童的舞蹈语汇,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素质及艺术修养,不断积累丰富的舞蹈素材和掌握教学方法,以适应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