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商务萌芽于1990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阶段:即1990-1993,开展EDI的电子商务应用阶段,国家计委、科委将EDI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被运作到国家外贸、中国外运海运/空运、中国化工、石油、橡胶贸易等多个领域,EDI叩开了中国电子商务神秘之门、1993-1997政府领导组织开展"三金工程"阶段,为电子商务发展打基础,1993年成立国务院付总理为主席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相继组织了金关、金卡、金税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1994年10月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研讨会在京召开,使电子商务概念开始在我国传播。1995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商业化。互联网公司开始兴起。1996年,全桥网与因特网正式开通。1997年4月在深圳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各省市地区相继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省开始制订本省包含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化建设规划。1997年,广告主开始使用网络广告、1998年开始进入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阶段,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1998年首都、上海等城市启动电子商务工程,开展电子商场、电子商厦及电子商城的试点,开展网上购物与网上交易,建立金融与非金融论证中心,和有关标准、法规,为今后开展电子商务打下基础。1999年兴起的广义电子商务开始启动,并进入实际试用阶段。200年,我国电子商务进入了务实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中国电子商务得以取得长足进步及发展。 二、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趋势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现代商务方式,从95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显现了巨大的现代商业价值。电子商务的发展将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原来面对面谈判、纸上交流的管理与商务活动方式逐步变成了由计算机远距离操作完成的数字化活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和人为条件上的限制,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将变得方便、灵活和自如。特别在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各种服务活动、付款、送货方式等方面将有根本的变化。在21世纪,电子商务 将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也将成为数字化社会的基础。 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低,目前尚停留在对安全、保密、认证、法律等技术手段和标准规范是否成熟可靠的讨论上,实际应用较少,发展水平仅为美国的0.23%,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经国务院批准,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于2000年6月在京正式成立,架起了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的桥梁。这些机构一经成立,就着力推广电子商务及其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有关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中的安全问题。行业认证中心,如电信、海关、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的安全认证中心已经成立,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认证中心也相继成立,与安全标准、电子签名、密码系统等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也得到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2002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规、法律也在趋于成熟. 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世界的核心,也是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具有无法猜测的增长前景。电子商务还将构筑二十一世纪新型的经济贸易框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我国电子商务的市场发展潜力是无穷的,一方面,潜在消费者的发展速度惊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8.5%,而1997年10月首次调查结果只有62万,几年间增长了109.7倍。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到2003年底,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B2B和B2C的交易总额将可能达到40亿美元之巨,B2B的年均增速为194%,而B2C的是274%。当今世界,除电子商务市场以外,其他任何市场都难有如此高的增长率,因此,其市场前景极为可观。 我国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将日益完善,支撑环境逐步趋向规范,具备了良好的网络平台和运行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将成为今后信息交流的热点,成为各国争先发展,各个产业部门最为关注的领域。中国电子商务虽然还处在初始阶段,面临着体制,技术,管理等诸多问题,但是已迈出可喜的一步。我们只有具备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眼光,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努力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商务发展所需要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国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完善,有关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电子商务的发展所需要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 尚未完全建立起电子商务所需要的法律环境 我国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环境尚待完善,部分现有法律法规尚待修订,目前缺少有关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等电子交易的法律法规。需加快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目前还缺乏有力的技术经济政策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网络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它必须遵从法治的规律。脱离法制轨道的经济模式不仅是前途渺茫的,而且对现存的社会秩序也是危险的。所以建立一套与新现实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将电子商务活动纳入法制轨道,使其“有法可依”是发展与繁荣网络经济的迫切任务。 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尚缺少内在的动力 我国缺少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缺少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行业业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广大职工及人民群众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知识水平较低,消费观念与电子商务不相适应。部分基层领导对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计算机应用水平低,上网企业与上网家庭数量还较少,信息技术在企业与家庭中应用不够普及。 电子商务的发展所需要的市场经济环境、运行环境尚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网络带宽、反应速度尚不满足要求,电子支付手段尚不完备,物流配送体系尚不配套。 我国信息产业国产化产品技术水平与市场占有率低,重大电子商务应用工程、应用系统所用的软硬件产品主要依靠国外公司,系统集成,信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中国应当挣脱传统模式与理念的束缚,走出对电子商务认识上的误区,踏上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之路。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网络的商务活动,需要建设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手段,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的研制、信息技术的开发等,使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在坚实的环境建设基础上。要构建一个值得信赖并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多层次的开放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网络的建设,改善国内用户环境。建立覆盖全国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健全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特别是企业信用体系和消费者信用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发展环境,完善保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 21世纪将进入电子商务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将别无选择地生活在电子商务时代。如何面对电子商务方式、如何适应数字化生存并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时代的国际竞争,是涉及到每个人、每个企业、部门及国家发展与生存的重大问题,也是国家管理部门现在应该规划、并促进其发展的战略问题。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说的代表着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