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本人对于小学教育专业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曾经有人告诉我,“作为老师,快乐地收获,收获着快乐。那便是最高境界了。”我不想评判这句话的正确与否,我只是在想,老师不也像春耕秋收的农民吗?只是我们播种的季节在秋天,收获的季节在夏天罢了。所有撒下希望的人都有美好的憧憬,虽然角色不同,收获的对象也不尽相同,但当时辛苦耕耘时的心情却出奇的一致。虽然明白付出的艰辛,但在劳作时仍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正如“春秋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轮到我们收获收获的时候,那种满足感要比其他角色的人更加浓烈些吧?因为,我们劳作的对象是未来的希望,祖国的栋梁。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关键是让学生养成勤于积累好习惯,因为积累是学习语文的灵魂。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它需要放眼于课文,更需要放眼于课外;他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他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他强调读写,也重视听说;它讲究方法,又似乎没有定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尤为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怎样将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我们通过实践和思考,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而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的智者。教学模式也要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角色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给生成留有空间,要对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善于课堂提问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勇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前、课后,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实行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孔子在《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术: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同样问题要先提容易解答的,通过对容易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难题也回得到解决。 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趣开头,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教师应巧妙、适时地提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从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使语文教学在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例如:教师在句子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尤为必要。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常用的方法是扩词、造句,还可以让学生们讲述一下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个字或某段话的,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利于学生记忆生字,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此外,教师们还应该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便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其次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再次教学中要善于和学生一起探究,不要怕丢面子。有学生问我猫是怎样睡觉的,我还真不知道,于是我叫他查找资料,请教家里养猫的同学,我也去找,我不能留给学生一个“?”。后来他果然找到了并告诉了我,我仍装做不知,看着学生好为我师的样子,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然而学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师的成功。在教学中,我先学生之忧而忧,为学生之乐而乐。学生在课堂上会思考,会提问,我感到欣喜;学生能自己主动阅读,写笔记。我为他高兴;学生在运动会上获奖,我为他欢呼;我学着做一个伯乐,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喝彩;我试着和他们一起体验学习的压力,成功的喜悦。 在新课程自由、崭新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改变,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式。为此,我愿意学习,汲取,探索,在学习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 只要我们能够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把语文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并获得成功。新世纪的帷幕已经拉开,社会的巨变已初露端倪。新世纪的教师要做一名在21世纪的土壤中培养健康花朵的园丁,就要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以祟高的敬业精神为躯干,以丰富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尚的智能品质作四肢,精心呵护株株幼苗,使他们长成参天大树,支撑起祖国蔚蓝的天空。愿新世纪的教师们努力塑造自己,为21世纪中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