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四川灾后儿童心理状况及干预 [摘 要] 重大灾害后的心理干预最重要的是稳定情绪,让受干预者放松下来。特别是对老人和孩子,不要强迫他们回忆当时发生了什么,否则会造成二次伤害。心理干预需要一个过程,但最好的介入时间是受伤害后的一个月之内。此次四川地震后,国家派出了大量的保志愿者小分队此次在灾区已经利用这段黄金时间为包括儿童、战士、帐篷区老人进行了灾后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灾区儿童 心理状况 心理干预
5日12日14时28分,时间在这一刻停止,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这是一次罕见的、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灾后民间组织,国际救援队,纷纷投入到各式各样的救援行动中,灾民的生活在逐步稳定,学校也开始逐步恢复开课了。但灾区儿童的心理状况不容小视。 此次四川灾后全国、全世界各方面都派出了大量的医疗队进入灾区各地进行了包括心理问题等的各方面的救援行动。在四川安县黄土镇志愿者帐篷学校安置点内有30多个孩子年龄三、四岁到十三四岁不等。表面看起来,这些孩子状态不错,似乎已经从创伤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孩子们的人格还没有发育完全,情绪的稳定性和控制性都较差,这些因素决定了孩子们会在灾难来临时痛苦,当快乐来临时快乐,但痛苦并消失,只是被搁置在了一边,当适当条件条件出现时,比如夜晚来临、一个人的时候、天气发生巨大变化时等等,灾难带来痛苦体验又会马上出现。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这种状态会持续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据研究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机率幼儿组要比青年组、成年组明显高出很多。 一、什么是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症 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症,PTSD是一种焦虑性失常,不应和一般的悲伤或创伤后之调适混淆,此疾病也有可能伴随著其他精神失调(合并症comorbidity)包括重度忧郁(major depression)、一般性焦虑失调(general anxiety disorder)、和各种成瘾性(例如酒瘾,毒瘾)。大部份人对创伤事件的情感会在几个月后淡去。如果其持续过长的时间,就有可能导致精神上的失调。大部份经验创伤事件的人并不会产生PTSD。只有少部分人可能会得上,PTSD的发病时间可能会延迟数年甚至数十年。创伤记忆有时候会被贮存在程序记忆(procedural memory)中,当病患做了某一特定身体动作时,便触发了创伤后压力症。延迟发病的PTSD也有可能在另一个压力事件下浮出台面,如家人或亲密朋友之死亡、或被诊断患有重大疾病。 安置点的孩子们表面是很快乐的,甚至是淘气的, 但通过心理测试发现,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 二、治疗方法和干预 意象对话是面对这类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咨询师透过意识层面的阻抗,直达潜意识,了解问题的实质,在孩子们编故事的过程中就能发现问题。 心理师让他们编了一个营救小动物的故事。测试结果有一例显示出对地震的错误理解,认为地震是不听妈妈的话造成的,其余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出了地震带给孩子们心灵的恐惧和伤害。大多数认为地震是偶发的事件,较多地把地震比作是大象和巨莽,受到的伤害表现为被冻结,创伤,甚至于直接被压在巨石下。 孩子们的恐惧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对地震迅间毁灭的恐惧。感受到人的脆弱和无力; 一类是目睹同学,老师的受难惨状,内心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的恐惧。这些恐惧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来袭,孩子们的心灵根本无力抵抗,只能在无比恐惧中期待天亮,成长的年龄已经懂得了在同伴中要强和争的一份面子,面对强烈的恐惧就越发显得单薄和无力,恐惧像无边的黑暗将心灵渐渐吞噬。 再有一类是担心父母回死去,自己变成孤儿的恐惧,这类多表现在年龄稍小的一点的孩子身上。对一个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们整个世界,成人根本无法想象失去父母对于一个孩子的恐惧。在日常咨询中,很多婚姻有问题的家庭都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孩子,或者是身体上的问题,或者是心理上的问题,因为在孩子的心理,他们发现如果自己出了问题,父母忙于此事就不会分开了,他们宁可承受问题带来的痛苦也不愿失去父母任何一方。而地震告诉孩子,父母是会在顷刻间失去的这让孩子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也正是由于他们知识的不完备性,导致这种恐惧时时刻刻存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使他们回到初始的恐惧状态。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人就会变的越发脆弱,没安全感,更加依赖父母,没有自信等等。更有甚者会演变成神经症。 除恐惧之外,孩子们还存在着内疚和悲伤。面对突然死去的亲人和朋友,内心喷发出的强烈感受会让他们产生愤怒等情绪,并把这中情绪指向自己,产生愧疚和自责。还有一类情况是对死去亲人没有做应有的哀伤处理,成人往往会担心孩子受不了而故意把他们置于哀伤之外,事实上完整的哀伤过程和应有的仪式才是帮助个体走出哀伤,开始新生活的最好办法。 我们都以为孩子是无知的,其实孩子知道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得多,感受力也要比成人强。一个孩子在亲人死后甚至不能好好哭一场,压抑着内心巨大的悲伤,因为她说;“我不敢哭因为我一哭爸爸妈妈就会很伤心。” 在团体治疗中,心理师带领他们面对创伤,启动自身的潜在力量进行自我拯救。针对测验结果,又对6个孩子进行了个体心理辅导,陪伴他们面对恐惧,表达悲伤,鼓励他们与父母沟通,交流感受和想法。干预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有的孩子从一开始的不能闭眼变的可以闭上眼睛了,有的孩子从完全恐惧发展到可以处理悲伤了-------孩子们的心理状态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恐惧的能量得到了释放,激发了自身正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 范琳.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J] .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 (2 ) ,125-127. 2、 刘智勇. 心理创伤测查结果的比较分析研究[ J] .中国心理学杂志,1998,12 (2 ) ,. 3、 张晋.孤独感状况调查[ J] .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10 (2 ) ,113-116. 4、 陈树森. 医护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J] .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10 (1 ) ,14-15. 5、 章晓晓,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症调查.中国校医,1998,12 (5 ) ,3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