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 独独追求,而没有积累,会阻碍语言能力的形成。获得各类语言的积累,如表二,从而形成语言储备囊,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丰富教师本身的语言。 表二 表二 (二)学以致用掀波澜——在运用中规范并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 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跃跃欲试,可站起来又“说不清,理还乱。”其实是他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合适的表达方式,是缺少语言积累与经验的表现。教师语言需要锤炼,学生语言又何尝不是?我们应该搭建最有效触摸语言的平台,引导学生把握语言规律,充分关注平日鲜活灵动的语言,指导学生理解运用,从而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最终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 1.点“文本”成口语交际教学“幕后台词” 纵观我们的“文本”,深究我们的“文本”:各种题材一应俱全,谋篇布局精当各异,遣词造句形形色色,描写手法各显神通……然而这些,更多的学生学会了远观和欣赏,而面对迁移和运用,却束手无错。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拥有一颗“活用语言”的心,能点“文本”成口语交际的“有效对话”。 如在学生学习了“咖啡色,柠檬黄,湖蓝色”等各类颜色词之后,让学生照样子也说说这样的词并加以归类;学习了“花儿好像在对我点头微笑”后,让学生明白这是借物衬托人物心情,也说说“天上的星星似乎 ”“蝴蝶在我头上转悠仿佛 ”“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好像 ”;学习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后,让学生说说类似的句子……学生在照样子说说中积累了词汇,丰富了情感,也学会了“活用语言”表述情感。看着试卷,王天舒说:我,一个粗心的女孩,一张大而不难的试卷里,错别字一个劲地往里挤。唉!说到摘桂花,陈语说:桂花香飘千里,可他们的行为臭名远扬;还有人说:桂花每天总催醒我,唤我来学校,你们怎忍心损坏我的“小闹钟”…… 文本的谋篇布局,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都可让学生模仿运用,在平日的尝试中我发现改文本成口语交际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师生和文本“有效对话”的过程。更是口语交际课“台下十年功”的有效练兵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说:情感,诗意地栖居在语言中。语文充满诗意,文学作品又以流淌语言的“情”感人,因阅历、认识理解能力欠缺,有时学生即使理解课文思想感情,但也难以真切表述。每次用诗歌概述自己想要表述自己的思想,学生总瞪大眼睛,如获至宝。耳目一新的语言表达总掀起一个个小小高潮,学生陶醉在诗歌的意境中,沉浸在创作的兴奋中。例在上《说说你喜欢的名人》这堂口语交际课时,我要求学生用诗一般地语言表述你心中最真的感受。我们班有孩子说道:雷锋,一个平凡的名字,可在我心里,这个名字是如此的震撼人心,它如春花那般灿烂,夏雷那般响亮,闪电那般闪亮。说完,周依琳振振有词:“闪亮与闪电重复,读起来不好听,改成耀眼!”试问:没有平日改文本成诗歌的训练,学生怎会字斟句酌。有孩子诉说:刺骨的冰水呀!怎能阻挡您救人的脚步?塌了的冰块呀!怎能阻止您又一次钻入冰窟窿?您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您已经精疲力竭了,可您还是用尽全身力气将孩子顶了上来。您救人的每一个动作一次次在我心里回放,我怎能忘怀您年仅22岁的年轻生命?您,走了,可您永远烙在中朝人民心坎!孩子将情感凝结在诗歌中:有人将自己崇拜的名人比作四季最动人的花朵,有人为有这样的崇拜者而自豪!……“情自心达”呀!因为有了平时口语交际的奠基,有了诗一般语言的引领,学生的思维火花已被点燃,学生的纯真童心也被激活。因此,学生语思畅达,情感溢动,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喷涌而来。 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心中有了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的训练点,那么他的口语交际课堂语言肯定引领学生朝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轨道走,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心心相应的有效对话!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一定要用合适的语言引领学生在与他人分享自己独特体验的过程中达成“视界融合”,在不断融合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语言,这才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真实本色!
2.酿生活成口语交际“有效对话” 鲁迅先生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依然课桌换得起劲,我忍无可忍,板下了从未有过的愤怒脸,随之便是与之匹配的怒喝。惊吓后的孩子异常安静,这倒使我腾生尴尬。强压心中怒火,转身写下:换课桌原来如此 ,因为 。 “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脏,废纸冒出了箩筐。” “挤,通道水泄不通。” “吵,‘空话大王’大显身手。” “后悔,惹得老师大动肝火。” …… “换课桌唤来了‘暴风雨’。” 精彩的语句又唤回了我脸上的笑容。 “换课桌唤来了‘雨过天晴’,瞧,张老师脸上的彩虹!”。好机灵的孩子呀! “呦!小燕子来教室了!”我卖起了关子,“换课桌唤来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小燕子呢!” “咦,蜜蜂也飞进教室了?”有孩子也吊起了我的胃口,“张老师,上次您说您有时是一只会蛰人的蜜蜂,所以换课桌也唤来了一只蛰人的蜜蜂!”绝!嫁接巧妙而自然。 “是呀,我这只蜜蜂可使出了我的看家本领——刺!被我刚才的愤怒刺痛了吧?”孩子们都笑了。 “‘蜂巢出动’吧!孩子们,接着换课桌……” “耶!又换课桌了!” 最终,课桌 “唤”来了孩子们的欢呼雀跃! 换课桌,年年、月月都有,或许正是因为太熟悉了,许多老师对此往往不屑一顾,根本不会想到把它作为“口语交际”的资源来利用,也不会拥有出乎意料的师生“心心相应”。其实只要留心,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成为师生有效对话的资源。 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出口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如果说“真实”是口语交际课堂的生命本色,一如“青苔”是古钱币的生命本色,那么“规范”便是生命中的血液,任何事物唯有保留了最真实的本色才有价值,任何事物唯有坚持了规范才成方圆。简而言之,关注口语交际课堂语言,不仅有利于减少语文课堂师生对话“失真”现象,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我不禁憧憬一番:要是师生“对话”简单而又深刻,清晰而又丰富,独特而又生机勃勃,质朴而又楚楚动人,那么,我们会很欣喜地看到师生的“对话”心心相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不会再是空中楼阁……虽然谁都知道这只是“共同愿景”,但它的魅力让我们无法抵挡。因此,我们应当将关注口语交际课堂语言作为提高和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每一位教师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精心耕耘,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让自己的课堂趣味盎然,从而达到教学得心应手,教师如沐春风的效果。当今时代,师生共学,教学相长,变讲堂为学堂,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发言中锻炼口才,在自由讨论中放飞思想。教师只需适时点拨,激疑导趣,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扇思考的窗户,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何将新课程、新标准的精神实质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