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综观成功的班级案例,无一例外地都拥有良好的班风。从魏书生的“以人为本”、“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到于漪的“走进学生心灵”等等都表明班级秀班风对管理好班级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工作实践摸索中,我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起班风建设效果最为明显:1、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2、要有健全的组织结构;3、统一的规范,自觉的纪律;4、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要开展效果良好的班集体活动。 “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 我们教师只有利用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能建立起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 关键词:奋斗目标 潜移默化 责任心 责任 人格魅力
浅谈小学优秀班风建设 班级作为教育的基本构成之一,是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也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因此,管理好班级是管理好学校,乃至管理好整个教育的前提。毋庸置疑,好的班级要靠优秀班风来维系。那优秀班风是怎样的呢?优秀班风有什么特点?优秀班风是怎样去建设的呢?优秀班风跟班主任管理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刚刚踏出师范校门,步入工作岗位,到现在这些年来我扮演着同一个角色,小学中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时间虽不算长,但在班级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就必须加强班主任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然后由教师带动和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这点对于中低年龄段学生特别重要。在近10年的实践摸索中,我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起班风建设效果最为明显:1、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2、要有健全的组织结构;3、统一的规范,自觉的纪律;4、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要开展效果良好的班集体活动. 一、班级班风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念,是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需要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并融入到每个成员的思想,并反映在成员的行动上。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全班同学共同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这个目标不是由班主任老师自己拟定的,应该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应该太笼统,而是在全班同学民主参与下进行的,由师生共同认可。在制定时,可以分远期、中期、近期三个阶段来制定,先由班主任老师讲解学校的目标,再依据教育方针和社会要求及班级情况师生共同拟定班级目标,学生必须十分明确,牢牢记在心间。然后根据各阶段的分期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逐步实现,在这一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制定班级奋斗目标时,还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适合本班的奋斗目标。在不断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去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这一个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应该说每一个集体的分期目标的实现,其中无不凝聚着大家辛勤的汗水,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当目标实现后,一定要让大家一起来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在这一欢庆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第二 班级班风就是一种工作和学习的态度,进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制度,通过无声无痕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班级的每一位同学。 良好的学风对于全班学生的学习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浓厚的学风,首先要进行科学引导。引导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的紧迫性。引入竞争机制,开展班级之间和班级内部的竞争。竞争提供的优胜劣汰,能有效刺激与促进竞争者的责任心和学习热情。一般说来,学生都好学上进,希望自己和自己所在班级在竞争中取胜。这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心,促使学生顽强拼搏;又会增强自己和班级全体同学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原因多方面:如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刻苦勤奋等。对此,我分别让不同学科成绩好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学习方法,召开经验交流会。对同班学生来说,条件大体相同,遇到的情况、困难基本相似,学生对经验交流会感到亲切可信,并积极效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和严格的管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自觉做到按时出勤。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踊跃发言;狠抓考风,使学生能够端正考试态度、遵守考试纪律;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多看书、多思考、多动笔。良好的学风使绝大多数学生具备广泛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评优评先,班级干部的选拔都优先考虑学习成绩,形成班级群体对良好学习成绩的认同意识,激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有利于培养浓厚的学风。 第三、 良好的班级班风要求学生做事要有责任心,学习要有责任心,待人要有责任心,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些方面存在着相同或相似之处,即班级的共性。班主任要细心观察,一旦发现一些共性的特点,即可加以优化利用。在优化共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内化个性与改造个性。在班级中往往有个别学生的个性与班级共性不太和谐,容易影响优良班风的形成。对这样的学生,既要完善有利于本人发展的个性,又要科学的改造其个性缺陷。内化个性就是用班级共性形成的舆论力量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把正确的群体意识转化为个人意识,把班级的共性内化为个性。 第四 、良好的班级班风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责对老师负责,对父母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拥有坚强上进心和强烈的荣辱感。 良好的班风还得益于班集体的管理方式。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在班集体中施行干部轮换制,即学生轮流担任学生干部,班委和团支委的全体成员均任期一学期,一学期改选一次。这种制度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成长很有好处。干部轮换制的施行使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都将担任一学期的学生干部。这样,每一位在任的学生干部都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努力开展工作。 但是中年级的同学担任班委,可能要更多地借助老师手把手地“教”与“扶”,孩子们做得成功,老师要表扬,做得不是太好,老师也要鼓励,总之是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他们工作的热情。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几年来,我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六名班委,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助任课教师的工作。 四级管理: 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灯长”“盒长”“桌长”“门长”“窗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第五 、班主任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 “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所以,我很注重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班级建设中,首先从我自身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比如:我要求学生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说话,那我就首先做到这些。在上课时,决不迟到;在集体性的活动中如周会、集会期间,我决不和其他教师闲聊,不管他们注意与否,我也要身体力行地做到这些。 班主任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做得正,行得直的作风,都能使得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得学生能尊重你、支持你,主动地聚集在你的周围,“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班主任也才能在教育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良好班风的形成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们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相信一定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 。 参考文献:: 1、(著作)廖大龙主编的《新课改班主任职业素质与班级管理》, 人民日报出版社。 2、(论文)作者:浦月霞,《关于班级的软管理》,《苏州教育研 究》,陆天池主编,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5年1-2期, 第18页。 3、(论文)作者:顾 燕,《浅谈班干部的培养》,《苏州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总第75—76期,第46页。 4、(论文)作者:《我理想的班集体》,《人民教育》,中国教育 报刊社, 2005年第7期(总第5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