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条件,让课堂充满乐趣;师生共建凸现学生地位,分享学习乐趣;开展课外活动,保持学习兴趣等。
关 键 词: 小学生 英语 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我有了实践中的几点感悟。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是特殊的群体,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连接非常紧密,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如我在教授灵通英语中的一个环节,教授词组“go to the bedroom, go to the living room, go to the bathroom, go to the kitchen”,我把图片放在了教室的四个角上,然后通过手势的指向,请孩子们快速说出教师所指的房间名称,配上动作节奏,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Free Talk)。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或者开展一些针对课文内容的话题演讲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脱口秀,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创设教学条件,让课堂充满乐趣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教师的教授知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的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
人总是通过感官获取各种信息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存在,所以视觉在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过程中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单词卡片、头饰、图片 等,在教每一个新单词学生都能亲眼看见,这样也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含义,也能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如:我在教动物单词时,和学生一起动手做小动物的头饰,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比一比谁是模仿秀中的冠军。孩子们都雀跃起来,模仿得非常好,课堂的气氛也相当活跃。最后带着大家一起听听声音,猜猜这些都是什么动物,然后复现一下,边复现边做动作,帮助加深记忆。
在教“Do you like hamburger?”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教学的办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操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灵通少儿英语》这套教材的内容编排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但是针对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在课外学生也没有听、说的机会,我就多给学生提供“习得”的机会,并非让他们有意识地学习,而是一种“无意识、无压力、无包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益 ,这就需要打破课堂常规,不限于传统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在课堂上创造真实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习得语言。其中有这样一篇课文“Sorry. That’s OK.” “Are you ready? Yes.” 这组对话时,我利用小学生喜欢玩的特点,上课拿出几个海滨球,告诉大家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一起玩球,学生都跳跃起来,非常高兴。然后我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我笑着问:“Are you ready?”而且从表情、神态中尽量流露出含义,但不讲出来。提示学生可以回答:“ Yes or No.”然后把球抛给他,故意抛得太高,让他接不到,我很悲伤地说:“Sorry.”引 导他说:“That’s OK.”随着活动继续开展,同样的语言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学生在反 复感受语言的过程中,已不经意地领悟出这段对话的具体含义。再请一位接受能力强的学生 代替老师的角色,然后不断换人,这样全班就在玩球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这组对话。是学生乐于去学习,有完成了教学任务。
英语歌曲教学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唱歌可以引出课文话题和背景知识,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使学习变得轻松和愉快。有时候碰到有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但是我一放出歌曲来,学生马上就跟着摇头晃脑,坐动作。如教学“Color Song(颜色歌)”时,我用水彩笔、水粉颜料、毛笔、铅画纸和颜色的单词卡片等为辅助教具,分四个步骤进行教学。第一,学生看、听、跟唱VCD “颜色歌” 两遍。第二,开展小组比赛活动,学生听录音认出、说出颜色单词。第三,学生边听和唱边拿出水彩笔,即听、唱、认同时进行;然后,学生按歌里的颜色顺序分别用水粉毛笔和水彩笔画出两道美丽的彩虹,引出课题“Let’ paint /draw.”,突破了教学难点“paint” 与“draw”的用词区别。第四,用不同的颜色笔我边唱边画了七朵花和一个小丑,把歌词里“I can see a rainbow.” 唱成“I can paint/draw flowers/a clown.”。在示范和启发下,学生开始创造性的边唱边画活动,我把学生中好的图画放在投影上,画着什么就改唱什么歌词,对那些没能完成画画的学生,下课后再做完。在“整体语言教学”理念指导下,歌曲教学不仅是一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课,而且是一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活动课。总之,歌曲教学活动是趣味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根据歌词的意思以及乐曲的旋律编些动作,甚至让学生自编动作,边唱边舞,全身心整个“动”起来,增加了趣味性和理解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迎着21世纪的曙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向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三、师生共建凸现学生地位,分享学习乐趣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 way”一内容时,我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 “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例如在教“Planning for May Day”一内容中,文中是两个同学的对话,我把这两个孩子的话分别录了两盘磁带,要求孩子们听其中一个学生的话,然后试着把它们记住,然后和录音中另一位孩子对话,学生就觉得好像自己在打电话一样,然后再试图记住另一个孩子的对话,孩子们分角色来表演,孩子们非常主动积极,完全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去了。 对于小学生来说,批评是一种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孩子一旦受到了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行,对这门学科产生恐惧感,也就不会积极参于课堂的教学活动,所以从小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要设法消除孩子生理、心理障碍。俗话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获得胜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的话语对于小学生来说 很重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培养孩子对英语的自信心,这样他们才有 信心继续学下去。如:在二〈7〉班复习单词时,我请了一位上课很少发言的同学,他非常紧张,不敢回答。我一直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他,拍拍他的肩膀并对他说:“I believe you.”(我相信你。)遇到他回答不上来的,我就请其他同学帮忙,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这样也打破了孩 子回答不上来的尴尬局面,之后同学们都以热烈的掌声鼓励他,此后,每节课他都积极发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为学生准备了各种精美的奖品,满足小学生成就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英语。 四、开展课外活动,保持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编辑英语学习园地或办英语壁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辨析词语用法、英美风情知识讲座等,还可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英语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日记等;可以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智力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任何知识的汲取都少不了学生的兴趣作为原动力。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如果失去了兴趣还能如何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的让学生变成我要学,而非要我学,让孩子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 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