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托班幼儿入园初适宜环境的创设
〔摘要〕在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关注到环境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环境是儿童最好的、最自然的启蒙老师;能对儿童的情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形成积极和主动的行为方式;适宜的环境能吸引儿童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从而启动智慧之门;还能引导孩子在自然、自主的状态下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故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良好环境,促使孩子全面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目标。 〔关键词〕幼儿托班 环境创设 适宜
儿童从出生到学龄期大致经历了从胎内到胎外、吸乳到断乳、家庭到托儿所、托儿所到幼儿园、幼儿园到小学这样五次典型的环境转变。每一次的环境转换,不仅标志着儿童生理方面的生长发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儿童心理、认知的发展。然而环境转换的突变性与心理发展的渐变性之间常会表现出矛盾的冲突,如果这一冲突不能很好的解决,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各期幼儿对环境的需要是什么,从而创设与之心理发展需要相识应的环境才是必要的。本文就幼儿入园初对环境适宜的创设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物质环境的创设
(一)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轻松地玩耍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是孩子快乐成长的关键。孩子们既生性好动,动作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家都倍受家人的关心和呵护。到了幼儿园,换了陌生环境,任何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都会造成他们心理的紧张和对幼儿园的害怕。故此,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生理特点,对现有环境进行调整和处理,创设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 1.设置合理、童趣的场景 我们首先对水泥墙面和地板等进行软包装,用吹塑纸、泡沫和布等柔性的材料给“墙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在地板上铺设柔软的地毯、彩色的泡沫,防止孩子在跌倒时造成意外伤害;根据便于孩子活动、进出的原则,我们把鞋箱、杯架和毛巾架等幼儿经常使用的用具,设置、安排在走廊、过道和盥洗室等处最合适的位置,尽量避免孩子之间的拥挤和碰撞,最大限度地降低周围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2.提供轻巧、柔性的玩具 毛绒玩具是孩子们从小喜欢的玩具,既柔软又不会伤害孩子;塑料、木制玩具轻巧、易洗;有一些玩具价格昂贵,我们就利用休息时间,搜集碎布、海绵、纸盒子等质地较柔软的原材料,制作一些可爱的“小东西”——“ 布艺千层小包”、娃娃四季小服装和动物宝宝盒饰……让孩子大胆、轻松地玩耍。 3.准备舒适、便利的服装 颜色漂亮、款式新颖的服装谁都喜欢,但有的服装,如:公主裙、喇叭袖往往会束缚孩子的活动。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建议家长为孩子穿质地柔软、又合身的衣裤,如:春天薄绒衫裤、夏天汗衫短裤、冬天备一件羽绒背心,鞋子最好是运动鞋和布鞋,让孩子轻松、自在地玩耍。托班孩子自理能力较差,难免会有许多孩子小便在身,我们家园共同为孩子准备换洗衣裤,及时解决孩子的尴尬,让孩子开心、舒服地玩。在用餐时,我们还为每个宝宝准备了反穿衣,鼓励孩子大胆地自己进餐。 (二)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 家庭式的摆设和氛围,自然会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模仿和摆弄。“家”是温馨的港湾,我们营造家庭式的氛围,给每个孩子“家”的感觉。我们尽最大的可能按家的布局来设计幼儿园,如设计有宝宝餐厅、宝宝卧室、宝宝厨房、宝宝客厅等。把墙面刷上淡粉色、淡绿色等温馨、和谐的颜色;挂上有卡通图案、色彩鲜艳的窗帘;贴一张“宝宝全家福”的照片;摆几处小方桌、小沙发、小床,再放上几只柔软的小靠垫等,这些精心的布置无不让孩子真正地感受到“幼儿园象我家”的感觉。 (三)让孩子在动态的环境中自主地游戏 孩子是在活动中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我们老师便要做个有心人,处处关注孩子、创设环境。如: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接触最多的游戏,我们便从区域环境的创设入手,合着孩子发展、需求的节拍,动态地完善、调整环境。 1.不断地调整区域环境,减少对幼儿的干扰和影响。 托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以,我们尽量帮助幼儿减少和避免周围环境以及幼儿之间的互相干扰和影响,为孩子们创设了四个较宽松的区域:娃娃家、客厅、书房和玩具天地;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材料,让他们愉快地来园操作、摆弄。 孩子们被玩具所吸引,哭闹等消极现象就会较少。但我们逐渐地发现:与其说孩子们是在玩玩具,不如说他们是在扔玩具。瞧:娃娃没有了衣服,小床也翻了身,蔬菜、瓜果耷拉着脑袋……虽然每样玩具都有自己的“家”,可孩子们光顾着玩,全然不顾玩具宝宝的“哭闹”。较长一段时间中,有好多孩子不是在区域中快乐地玩,而是在与同伴争抢、吵闹。 于是,我们又重新将区域划分作了调整,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用橱柜和小栏杆等,以半封闭、半开放式,创设适于孩子独自 活动、平行活动和小群体活动的空间,把活动室划分成6个较小的区域:宝宝餐厅、宝宝卧室、宝宝厨房、宝宝客厅、宝宝书房、宝宝汽车城。尽量减少幼儿之间的互相干扰和影响,并开设多种形式的活动内容,吸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随时调整和增添材料,满足孩子兴趣和需要。 一是提供新颖的材料,引发幼儿更强烈的游戏欲望。随着孩子们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和熟悉,他们对一些重复使用的材料渐渐没了兴趣。为了进一步吸引孩子参与游戏,我们自己缝制了两套综合性墙面布艺玩具,让孩子和墙面上的“狗宝宝”说悄悄话;跟小动物“捉迷藏”;为“树妈妈”找“水果宝宝”;接着,我们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把孩子们喜欢的电视机和VCD“请”"进了宝宝的“家”。孩子们经常围坐在一起,看喜欢的动画片,拿着话筒唱卡拉OK……在愉快的操作、练习中,小朋友参与游戏的愿望更强烈。 二是提供充裕的同种玩具,减少幼儿之间争抢的矛盾。孩子生性好模仿,又以自我为中心,小年龄的孩子不是很善于与他人共享或合作。因此,当看见别的孩子手中有新鲜、好玩的玩具时,就马上会丢下自己的东西,去模仿他人。而当此样玩具数量较少,不够大家分享时,孩子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争抢。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尽可能多地考虑投放数量较多的同种玩具,以便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进而减少孩子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发生。如:娃娃家的餐具有3套,分别放在厨房、餐厅和客厅,幼儿可以去三个地方同时取用、玩耍。 二、心理环境的创设 (一)家长提前对入园幼儿进行相关常识教育 在幼儿适应托班的环境中,家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是幼儿的依恋对象,他们给幼儿创设怎么样的心理环境十分重要。 在入园前,可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提前熟悉环境,认识班上的老师,让孩子看看幼儿园有滑滑梯等各种各样的玩具、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就会觉得幼儿园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产生我“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家长们应在孩子入园前多说有关幼儿园生活的故事,帮助幼儿对幼儿园有正面的认识。另外,家长还应该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上厕所等;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生活,使幼儿的生活钟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并准备好即将用于上课的衣服和用品,充分酝酿上学前的氛围,让幼儿有一种期待感。 在开课后,特别是开学日,最好由家长亲自接送,假如没法抽空接送,应设法安排一位幼儿熟悉并信任的成人代劳。为使幼儿情绪稳定。在离开托儿之前,千万别偷偷从幼儿园溜走,应清楚告诉他,父母暂时离去,但放学时会准时来接他回家。若幼儿还是不停地哭闹,要尽量安抚他,让他知道你了解他的感受,并告诉他,老师会像父母一样喜欢和爱护他,千万别用恐吓或贿赂的手段使幼儿就范。回到家中,不要太急切问及幼儿当天在园内活动情况,以免令幼儿感受到压力及负担。 (二)教师对入园后的孩子进行各项相关训练 第一是做好家长工作,班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家庭访问,使孩子感觉到教师是她们家的好朋友,消除陌生感,增加安全感。了解每个孩子的孩子的性格、爱好及生活习惯、身体状况,也可以采用他的昵称称呼他。同时,对特殊幼儿做好个案记录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同时征求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措施。利用“家园联系窗”向家长做好各项宣传工作,如托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新入园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每周工作重点及家长所应配合的事项,加强家园沟通。 二是在托儿未入园之前,就敞开幼儿园的大门,允许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到幼儿园做客,并组织相关的亲子游戏,让托儿亲身体验幼儿园里的活动带来的快乐,建立有关幼儿园生活的丰富表象,以消除托儿初来乍到的陌生感。 三是当托儿第一天进入幼儿园时,教师可以非常亲切地呼唤他的小名,使用不同方式热情的迎接每个托儿的到来,如以抱抱、亲亲、摸摸等肢体语言表示出亲切感,消除托儿的恐惧和不安心理。 四是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孩子要象母亲一样,细心、耐心地关心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也能得到母亲般地关爱。教师的一脸微笑,一个抚摸的动作,都会给幼儿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师亲切目光的注视,和蔼话语的交流,也可以很快安定幼儿的情绪,使其更快地融入集体的怀抱。教师要细心照顾好每一位幼儿,保证每一位托儿吃好睡好玩好。对于拒食的托儿想方设法喂食,对于入睡困难的托儿采用抱、拍、抚摸、哼歌等方法帮助其入睡,对于尿床的幼儿随时清洗,更换干净的衣服,允许幼儿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不呵斥、恫吓幼儿。让孩子逐渐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 总之,幼儿入园初适宜环境的创设,能减轻和逐步消除托儿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使其顺利地融入集体,早日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适应托儿所新的生活环境,健康地度过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