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让孩子一生受益
学前教育,顾名思义,是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是为孩子终身学习以及个人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而不只是单单地为上小学打基础的,幼儿园的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一种体现。然而,也有人对学前教育的看法不同,认为学龄前的教育不会对幼儿有多大的影响,但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社会已逐渐承认学前教育对孩子终身发展所起的重要性,年轻的家长也越来越明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通过正规的教育途径来实现。 一、一个成功人士,离不开良好的教育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可见拥有良好的学前教育就等于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现如今,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做了很多的投入。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之基础的学前教育理应受到重视和优先发展。但现在事实上,在社会上和教育领域中均存在着忽视甚至严重忽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象。这在相当程度上与其对个体早期发展和学前教育规律缺乏现代、科学的认识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学前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学习对和错,形成初步的判断对与错的能力;对外部世界和所处环境进行初步认知和探索;学会简单的社会交往,学会聆听、分享和合作;形成健康情绪,让他们经常进行正面的情绪体验(建立自信,学习与同伴和大人沟通);获得健康的体魄(通过活动锻炼身体)。 二、家庭为孩子的学前教育做精美的“铺垫”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强调人格的统一性,并指出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强调父母自身的角色定位将对幼儿生活风格的形成及人格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许多研究显示,儿童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发生,其多数是与家庭环境不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育实际上就是习惯的养成,一个人的习惯对于其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生活习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习惯。幼儿时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深刻而持久的。家长要从小培养,从小事抓起,通过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反复强化,通过家园配合等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作用 首先,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起着决定因素,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 其次,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研究表明,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比如,婴儿在3个月时便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1岁婴儿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学前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研究发现,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已有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单调、贫乏的环境刺激和适宜的学前教育的缺乏,会造成儿童的认知方面的落后,而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给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和教育则能够促进其认知的发展。 最后,培养学前教育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对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身体和感觉意识的发展,也包括情绪情感的发展。 发展幼儿自我意识,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较好地做到这一点,需要让幼儿掌握与身体和感觉、情感相关的一些概念和技能。 1.知道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区别它们的功能;认识到所有有生命的动物都要进食、排泄这些共同特征。 2.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于他人的外表,如肤色,眼睛和高度差异,但同时也具有共同的生理特征。 3.接受这一事实:所有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大多数人能走、跑,但人却不能飞。 4.理解身体的变化:生理现象有始也有终(死亡);睡眠和清醒是两个阶段。 5.有关感觉意识的知识。幼儿需要获得一定的词语,使他们可以讨论嗅觉、味觉、触觉、听觉和视觉,并让他们有具体的感觉体验。 6.了解身体的局限:知道身体会疲劳、生病;认识身体与生理病痛之间的关系,思考对付身体不佳的办法。 7.理解、接受和交谈如“愉快”、“悲伤”、“惊奇”等情绪情感的能力。让幼儿了解、懂得人有时会发怒或发火的事实是重要的。 建议,教育必须入乡随俗,咱在中国,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唯有迎头赶上,打好基础。培养她良好的,主动地学习习惯。英语学习,外教是比较好使一些,中国方块字,父母还是要随时随地的教。这不,周日坐公交车,指着车上的广告牌,和坐椅上的厂家名字,走一路,认一路,五个字就掌握了。这样下去,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处,黎明前的黑暗就快要过去了。 学前教育是很关键的,这个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在很愉快的环境中接触教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加强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培养对学习产生兴趣,这些是很关键的。只要是这样做了,孩子以后就会很好的去学习,去生活。总而言之,学前教育是人的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的有计划的高水平的学前教育必将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为受教育者的人生发展奠定终生受用的基础。而失败的学前教育也将对受教育者的一生产生消极、难以弥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