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诚信体系构建的思考
[摘要]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践约、守诺、无欺。诚信原则是个人的立身之本,社会发展之规。任何领域都需要健全的诚信体系。当然,电子商务也不例外。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网上购物的快捷和方便逐渐被人们认识。但是,商家和商家并不见面,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是从零开始,这使得诚信问题成了这个行业成败的关键。过去十多年,中国电子商务经历了一轮高速发展,但交易安全和诚信问题也正在使得整个中国电子商务行业进入一种相对国外更为混乱的状态。电子商务渴望进一步发展,诚信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开的问题,它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对我国电子商务诚信的重要性和现阶段状况和问题与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电子商务下的诚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诚信体系 诚信缺失
一 、诚信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发展。而这十年的电子商务历程走下来,得出一条黄金定律:诚信是金。正如一位网商所说:因为互联网上人们最担心的是诚信,所以在网上做生意,需要做好的其实只有一件事:用一切机会证明自己的诚信。没有诚信的电子商务就是犯罪场所。 令人担忧的是,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假企业、假产品、假广告的出现,让整个网络行业的基础运营发生了颠覆。“现在的电子商务还只是一个‘小孩’。”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卫哲这样形容电子商务中诚信的重要性,“互联网可以把不良行为迅速放大,电子商务这个小孩,他干的坏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如此一来这个小孩也就长不大了。” “诚信问题是个老问题。互联网因为本身具有虚拟性,确实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其中,网商应该成为重构诚信的领跑者,发挥更好的作用。”维库信息科技总裁周邦兵表示,优秀的网商应该有一个沉重的责任感,想办法去建立良好的诚信体系,立足于通过自己的行动,利用互联网的特性,让互联网成为重构中国诚信的领跑者。
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诚信的基本状况 网上购物这种新的购物方式随着网络的发展给了人们的新的购物体验,大批电子商务类网站的涌现和发展也吸引了很多的消费者。但人们在享受网络购物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屡屡受到欺诈,网上的信誉度差也成为电子商务的一大缺陷。除了商家的诚信缺失以外,消费者也有不讲诚信的情况。 三、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原因 我国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网络的虚拟性,而社会、法律和制度等更深层次的因素是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1、我国诚信基础薄弱导致电子商务社会信任度低。 现实社会中,假冒伪劣商品肆虐、虚假广告泛滥、合同履约率低、信用卡诈骗等诚信问题几乎成了普遍现象;而“眼见为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这些问题成为电子商务这种不见面的交易模式发展的心理障碍。 2、社会信用体制不完善是电子商务难以运营的重要原因。 社会信用体制不完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用管理制度缺失。我国信用系统严重滞后,还未建立起健全的诚信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失信、违规行为监督惩罚机制和行政管理机制; (2)电子商务贸易内的信用评级还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认可,评级中介机构、评级依据都未得到法律认同,从而评级也就没有法律效力; (3)信用信息存在分割问题。我国以前的信用体系建设是行业性质的,这些信息库没有相互联网,因而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即使在电子商务贸易中信息库进行互联,但是由于有些商业信用信息相互保密,贸易双方还是无法从中获得有利的信息。 3、网络购物的虚拟性、技术上的特点是影响电子商务开展的直接原因。 由于网上交易双方通过网络沟通,双方对商品的信息掌握程度不一,只能根据经验进行交易。在信息不对称下,消费者只选择些商品信息不重要的商品,而对购买卷入度高的大型家电、电子产品以及伴随着休闲行为的服装产品则相对购买热情不高。 四、构建我国电子商务下的诚信体系的建议 针对我国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状况,要从根本上改善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我认为应该必须通过如下途径进行改革: 只有消费者、企业、社会、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的电子商务诚信环境。 1、提高全民诚信素质,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的大环境。 弘扬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倡导诚信观念,提高社会公德和全民诚信素质,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只有培养国民的诚信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失信现象,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2、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机构 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商品交易和提供服务与利用其他贸易方式一样,进行交易或涉及到交易行为的各方参与者会遇到交易各方的资信风险、产品风险,包括产品质量是否可靠、产品品牌、产品是否假冒伪劣等问题;物权转移中的风险,包括先付款还是货到付款问题,产品如果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还涉及到物流企业的信用问题;支付风险,这里不是指网上支付过程中的支付安全性风险,而是指交易中付款方是否付款的问题;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风险,在交易完成后,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提供方能否履行其义务的问题等。 这些风险不仅仅在电子商务模式中出现,在任何一种贸易方式中都会存在。要防范这些风险,必须建立起以政府为背景跨部门的,包括银行、工商管理、公安、税务等部门协同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 3、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制 构建诚信机制首先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活动模式,它的的每一次交易活动都要涉及到多方参与者,包括参与交易的双方、电子商务网站、第三方物流公司、银行、税务部门、工商、公安以及其他机构,每个参与者都要承担一定的信用责任。他们需要在一个完善的诚信环境下进行交易,但建设这种环境不是电子商务活动的某一参与者具有诚信意识就能解决的问题,这种诚信环境和机制需要社会各方共同长期努力才能营造出来。 4、进一步加强政府信用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除了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外,还包括政府信用。政府信用建设的主要思路是按照"取信于民、服务社会"的要求,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建设公开、透明、高效、诚信政府,努力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制的宣传。西方企业信用意识较强,信用管理机制较为健全,同时拥有先进的保密技术和发达的个人资料网络,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我国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信用基础较薄弱,无论是企业或个人均缺乏资信管理的意识。虽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但时至今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对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缺乏最起码的了解。观念意识不强,行动上也就难以跟上。因此,为了尽快提高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积极性,加速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更新观念,大力加强宣传力度和培训力度,加强和拓展信用披露制度和方式,增强全社会的资信观念,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企业领导观念的现代化。 信用体系中的信息安全技术是相当重要的。随着B2B、B2C和C2C等商务交易模式的深入发展,网络信用安全已成为制约网络经济发展的瓶颈。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严格规定信息管理、发布、交换、查询的管理权限、审批流程、传递方式、密码管理、保密规则,保证企业及个人信息的安全、可靠、有效。 五、总结 电子商务的腾飞离不开健全的信用体系,而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必须不断加强网上安全认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制订政府信用相关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交换和存储标准、电子签章、CA认证等服务体系。 没有诚信的电子商务,它不再是一个创业天堂,而是一个犯罪的场所。建立好电子商务的诚信体系,才能发挥它更重要的作用,打造一个透明、健康、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 参考文献
1、 曲云波 《网络营销》 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年 2、刘珍. 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M].优秀硕博论文,2005(6). 3、 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方美琪 《电子商务概论》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