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论文在
其他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创新能力往往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要使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强林之列,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则必须依靠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创新教育已成为目前和今后学校教育的主题歌。而计算机辅助教育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有着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独特的优势。
一、创新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必须使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人人都有创造能力,只是开发培养与否。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个跳蚤放在一个瓶子里,给它盖上一个透明的玻璃板,它一跳就弹回来了,一跳又撞回来了。跳来跳去形成了条件反射,当再把玻璃板拿开时,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试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限制了孩子的才能。因此在创新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
2、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第二要素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它是指发明和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的特征。具有这五个特征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的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
创新技能
创新教育的第三要素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是实践能力的体现,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还应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创新教育的第四要素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比如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学生的创新才能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二)多媒体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
1、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景别切换、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课件中,有利于开拓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引发创新火花。比如,在教学中,通过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可以把显微镜下的金属结构、微生物、昆虫器官等微观物像展现给学生;可以把地球、太空等宏观物像展现给学生;可以把大型集成电路、人体血液循环、病毒感染等平常无法看到或看清的复杂结构展现给学生;可以把彗星、子弹发射等转瞬即逝的现象展现给学生;可以把鲜花开放、胚胎发育、金属生锈等变化缓慢无法感受的过程展现给学生。当那些有如晶莹宝石的蜜蜂复眼、有如航拍照片的皮肤肌理、有如丝带飘动的长江黄河等物像一旦出现在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上,即刻给学生震惊、新奇、神秘的感觉,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有利于激情激趣,突破难点,创设民主和谐自然宽松的气氛。
西方有句谚语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这是说,我们可以使学生坐在教室里,但却不等于使学生都进入主动学习的临界状态。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形象逼真,生动新颖等优势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和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创设民主和谐自然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比如学古诗,学生难于想象古时的情景,难于领悟诗歌的意境。但是利用多媒体优势,就能很方便的为学生创设诗中一系列动态情景,缩短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时空距离,突破了学生领悟诗歌意境的难点,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有利于感官整体交互,提高学习效率,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基础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离开基础知识,创新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加课堂密度,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为学生拓宽了发展空间。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4、有利于培养学生采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社会,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结果表明:在19世纪人类的知识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近10年是每3年增加一倍,而在信息社会则是12个月就会翻一番。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创新,就必须具备采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快速地知晓已有的历史信息和现有的发展信息,才不会出现自己准备研究的课题项目是他人已经或正在实施的。以Internet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正好可以为这种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如果学生从小就有机会在Internet的信息海洋中自由探索,这无疑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从而能较快地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二、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前提。
更新终身教育的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更新教学观。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 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更新知识,发展能力。
计算机系统设备、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能力,新教材,尤其是网络教材的研发能力、开展创新教育的教科研能力是实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二)变革教育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内外部环境。
1、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电脑绘画《缤纷四季》这节课时,自制了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例如: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网络媒体等第三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积极开展各种有效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例如:
(1)我在计算机教学开始时,就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不断积累有关计算机的各种知识,并把他们积累的各种知识,定期举办展览会,让学生们到这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2)我运用金山画王笔软件的画图教学,与美术组共同举办了我校小学生电脑制作绘画,贺卡课外兴趣小组。电子绘图与美术教学紧密联系,并在全校同学面前展示他们的作品,肯定他们的辛勤创作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我结合字模块教学,与语文,数学,科技,体育等学科共同联合举办不同主题的电子板报竞赛。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综合类电子板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4)我把简单易学的电脑图片处理和传统摄影相结合,开设电脑摄影课外兴趣小组,把电脑引入摄影的后期制作,对照片进行再加工,结果学生创作出生动活泼的电脑作品,有些还把自己的照片处理成明星照,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4、发展和运用远程教育,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教育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学习变成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个性化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在互联网上,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
总之,创新教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为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个工具,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极大地发挥创新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领域的优势,为培养具有创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民族自主创新能力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1.师书恩主编:《计算机辅助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刘德亮:《Internet及其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2期。
3.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4.肖川:《论创新教育》,《教育研究》,1999年第11期。
5.郭琴:《现代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国际互联网》,2000年第3期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论校园文化建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
下一篇
:
论利用PowerPoint辅助教学与旅游..
Tags:
学生
创新
能力
培养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