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842
“示范式”作文教学初探[摘要]学生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智力活动,需要有一个科学而高效的训练过程,能否恰当地组织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从理论到实践都进入了写作的“自由王国”。叶圣陶在六十年代初就提倡“教师下水”,“经常动笔,勤写多作”,“深知作文的甘苦”,以给学生“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经验”。教师勤于“下水”,并用自己写的文章和写文章的体会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是掌握作文教学主动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关键词] 示范式 作文教学 初探 学生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智力活动,需要有一个科学而高效的训练过程,能否恰当地组织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从理论到实践都进入了写作的“自由王国”。叶圣陶老先生在六十年代初就提倡“教师下水”,“经常动笔,勤写多作”,“深知作文的甘苦”,以给学生“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经验”。从2010年下半年起,我们进行了“示范式”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示范式”作文教学的定义 “示范式”作文教学也称“下水文引路”作文教学,是将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必先下水示范。“示范式”(下水文引路)作文教学是指习作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下水式”写范文,并用自己的习作和写习作的体会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从而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掌握作文教学主动权。 二、“示范式”作文教学的意义 老师写下水作文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关于教师动手写“下水文”、“范文引路”的意义,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自己动手写,最能体会写文章的甘苦。自己的真切体会跟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讲解就会更加透彻,指导就会更加切实,批改也会更加恰当。” 作文教学的一般程序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老师出作文题,学生习作,大部分教师只讲不写,有些老师可能还多一点解析作文题目、搭建结构框架等等,文章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写。作文教学过程多以“教师为中心”,少有互动和交流,由于教师述而不作,学生思路狭窄,行文滞涩,于是从心里厌恶、害怕作文。 学生平时接触的大多是名家佳作或优秀作文,文中思想深邃,情感充沛,确实是学生精神食粮和写作参照,但由于时空和地域的巨大差别,他们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社会认知仅仅活跃在文字中,对于还处在写作起跑线上的学生觉得他们几乎是神,自然是高山仰止,遥不可及。不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强烈的参与意识,热情不高。 经过一年多的“示范式”作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感到,“示范式”作文教学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主要表现为:教师写“下水文”能够亲自体验,品尝学生写作的甘苦;教师为学生习作提供范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示范习作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习作的问题,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写作;经常写“下水文”还可以锻炼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三、使用的“示范式”作文教学主要方法 (一)引路式“下水” 引路式“下水”作文指导,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达到作文中的某项要求,或为了帮助学生借鉴课文范本写法而“下水”作文,并把其中的体验、方法教给学生,引导他们正确理解习作的要求,掌握作文的方法。 常用的引路式“下水”指导法有以下几种。 1、将教师学习范文的体验交流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