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583
浅谈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策略【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和欲望,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了,才会正视习作,勤于动笔,乐于表达,习作训练才会事半功倍。本文从观察、留心生活、阅读这三方面来激发小学生习作的兴趣,指导学生作文言之有物,从而让小学生飞舞着“兴趣”的翅膀在作文的天空自由翱翔。
【关键词】小学生 习作兴趣 培养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费时费力,得来的却是小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和欲望,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了,才会正视习作,勤于动笔,乐于表达,习作训练才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是小学生言之有物的基础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学生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是现实生活,所以,观察是认识的起点,自然也是作文的起点。教给观察的方法 观察就是要我们仔细看、留心听、认真想,把周围的事物看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为作文积累了素材,写作时就能言之有物了。要观察就必须掌握方法。 观察景物必须弄清楚景物的方向、位置,确定好观察点。 观察动物,要学会从动物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静态,即动物的外貌、特征,抓住头部、身体、尾部、足、皮毛等来观察。动态,即动物的动作。抓住爬、飞、跳等方面进行观察。 观察人物,除了要求观察人物的外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观察人物动作和对话。 观察事物,要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变化细节、高潮等方面观察得仔细、透彻,只有这样,小学生作文时才能言之有物,文章才能有条理、有重点、有详有略,不记流水账。 观察顺序,为避免小学生作文的杂乱无章,观察时还得注意顺序,先看什么,接着看什么,最后看什么,或由远及近,或从左往右,或从里到外,或形—色—味。如此有顺序的观察,才能有条理地记叙,做到既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 2、习作前预先观察,防止文章“言之无物”“内容空洞” 如观察一种小动物,一种植物;写一个活动场面,记一次参观活动等,极需要预先观察,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给予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如《海上日出》的奇观是巴金“常常早起看日出”后而成文的,又如《猫》《喇叭花》《爬山虎的脚》无一不是作者长时间观察的结果。活动中要有目的地观察。 3、观察还得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 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究其原因,除了观察不细致外,与缺乏合理的想象有关。小学生作文,一般只是用简单的语言去重现已感知的事物,而对事物的提炼、创造、升华却往往从不考虑,因此,这就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诱发他们运用想象开拓思路,由观察(认识)到思维(想象)到激情(一吐为快)。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唯有这样,文章的情感才会丰富、人物的形象才会丰满,学生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情。 鲁迅先生说过:“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我们只有认认真真去锻炼和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扎扎实实地打好小学生作文言之有物地基础。 二、激发学生留心生活的兴趣,生活是小学生作文言之有物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