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768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自主 主动 创造[摘要] 长期以来,教师的天职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使教师扮演着既是学生的先知,又是知识的权威解释者和疑难的最后裁断者。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素质,是当前小学语文界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迈向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素质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因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即大力发展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力,只有当学生的这三种主体性能力得到了全面而又充分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关键词]自主;主动;创造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素质,是当前小学语文界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迈向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素质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因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即大力发展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力;只有当学生的这三种主体性能力得到了全面而又充分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对自主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给与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这三方面的能力。 一、自主性 所谓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就是教育应注重对学生自尊、自主、自我决断,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教育界遵循着应试教学的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简单理解为“传授——接受”的线性关系,教师是中心,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天经地义地认同教师灌输的一切东西。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重要的主体能动作用,影响和阻碍了学生主体认知、理解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