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453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摘 要]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经成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评价中一个重要指标。但在以往的传统课堂中,学生实质性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很为不足。本文试图从什么是学生的参与度、为什么要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一些教学策略和做法等方面,来说明如何钳入相关因素,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以增强师生双边活动,激发双边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 课堂参与度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效率 民主平等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从调查中发现,在以往的传统课堂中,约有1/3的中差生因很少参与课堂活动而引发着好多课堂问题行为。这些学生每节课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约为20%—50%,其思维既游离于课堂,也游离于课本,纯属“身在曹营心在汉”;而其余2/3的学生尽管参与度从量上看要好一些,但实质性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很为不足,有“教师在耕耘学生之嫌”。而课堂气氛,不是沉闷如压,就是热闹务虚;不是如雷灌之,就是空泛论之。课堂教学明显烙带着“对知识的空前追求”和“对技能的绝世抛弃”之倾向,学生的厌学情绪不断滋生,师生相背的状态不断增加。那么,如何钳入相关因素,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以增强师生双边活动,激发双边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进行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如何提高参与度的策略和做法的研究。 二、什么是学生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