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575
试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 要】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把握时机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把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不同的标准 转变角色 创设情境 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 当今世界,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也是教育的竞争。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广东教育创新编委会:《自然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我见》,广东教育学会出版,2001年第(3)期,第101页]泽民总书记也曾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如何用体现知识经济特征的创新理论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改革我们的教育,构建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优良品质、智慧、才能的综合体现,而这种创新的基本品质的形成必须是在儿童少年期开始的,儿童少年期是培养创新品质的最佳时机。传统的中国教育,特别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道尊严和注入教学法,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和经受尝试失败、挫折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小变得谨小慎微,懒于动手,性格闭锁,童真泯灭,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如何改革小学的教育、教学,开发儿童少年的潜能,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思维能力方面差距很大,怎样才能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