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701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提高当代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启示【摘要】目前语文教师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自身并不喜欢语文、不擅长语文、不精通语文教学,自身知识结构还比较单一。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思想启示下撰写了提高当代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几项策略与具体方式。
【关键词】叶圣陶教育思想 语文教师 素养
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我国现代最受敬重的文学家、教育家之一。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并仍然对中国21世纪语文教育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走进他的字里行间,我们会深感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对于孩子语言的发展、身心的成长是多么重要,而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语文教师的确不简单。目前语文教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有些语文教师尚不喜欢语文。 语文是众多学科中最具人文性的学科,从事这一学科教育的人首先应该是喜欢这一学科的。但从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调查来看,真正看过“四大名著”的语文教师很少,仅占调查人数的20%,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看现当代中外文学作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叶圣陶曾说过:“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而‘身教为先’总归是最重要的一条。”一个不倾心语文、不广泛阅读的语文教师,一个不欣赏语言文字精妙之处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使他的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独有魅力的,自然也无法使他的学生挚爱语文,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 2.有些语文教师并不擅长语文。 叶老指出:“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可上海《语文学习》举办过一次教师、学生的同题作文竞赛,出人意料的是教师的作文总体水平竟不如学生,令大家都瞠目结舌。诚然,语文教师除有时发表教学论文之外,又有多少人在真正写作呢?叶老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能写的人对教材的分析往往也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深受学生欢迎。可现实中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充分的阅读感受、写作体验,更多的只是对教材表层的理解,或依照教参的说法人云亦云,于是整堂课中缺乏“我”的主体意识和对教材的再创造,上课就势必显得呆板,乏味。 3.有些语文教师还不精通语文教学。 如今,教育更走向人文化、科研化。国内外诸多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或学说理论不断涌现,教师们也越来越明确地知晓“更适合孩子的才是更好的”,但是执教于课堂的教师们,有多少能够时时把握儿童的心理需求、准确采取教学方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呢? 4.大多数语文教师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语文是极具综合性的,它的内容涉及面广,因此要求语文老师除了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外,还应当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对各种知识领域都有所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可事实上很少有语文教师能够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尤其地理、自然、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恐怕更是多数语文老师的盲区。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