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348
以博爱之心筑师德之魂 [摘 要] 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做教师的责任;选择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就选择了以高尚的行为示范于学生,以优雅的志趣感染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产品是人,教师所从事是教育人、塑造人的职业,因此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长期的、细致的、多方面的艰苦的劳动,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是一切道德之源。有了爱心,人才会变得善良、宽容、不自私⋯⋯,世间才会充满真、善、美。
[关键词] 人师 自信点 自新 认知 一、师德的含义 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教师的工作又是繁琐的,而师德正是从这些繁琐的小事折射出来的,是教师的爱心、细心、耐心、进取心凝聚成的,它不是空洞的理论,它是脚踏实地的行动,因为师德背后是一分责任,是一份做教师的良心。 我国西汉著名学者杨雄在《学行》中首次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的观点,指出教师不仅要博学,而且要在道德上成为学生的表率,这样的老师就是“人师”。德为师之根本。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在西方有位哲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最好的办法是让美德占据它。作为教师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应该让美德占据自己的灵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俗地说,教师应该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即教育的真正目的何在。在师生交往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发生了真正的精神层次上的相互作用,教师敞开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接纳着学生,同时又把自己投向学生,获得理解与沟通,这便是师德。师德表现具有情增收性与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与错误、承认学生是知识的可能性源泉等等。教师不是使用工具去作用于学生,而主要是以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以自身的人格力量,通过示范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师德范畴包括教师道德原则、规范中所有的基本概念,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