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917
“声情并貌”学古诗词——小学学科课程整合融入中国古诗词吟诵唱初探[摘 要]早在本世纪40年代,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就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倡中小学学生读背古诗文。改革开放之初,中共中央指出:“从小学开始就要让学生读点“文言文”。这“文言文”包括古典诗词。 据《人民日报》1998年报道,在京参加全国政协八届九次常委会议的几位中国文艺界权威人士向会议提出了关于《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悠久及其在文化史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现在,各地许多教育部门和教师中的有识之士,纷纷编出各种古诗文类的读本,深含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与能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等等。[关键词]古诗词 吟诵 吟唱 学科整合 课程整合 在现代汉语中,“诗”与“歌”并称,这反映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认知:“诗”、“歌”“本是同根生”,这也符合客观实际。《礼记·乐记》篇中说“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所说的“长言”,我认为既可理解为“歌唱”,也可理解为“吟”和“诵”。 诗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带着鲜明的“乐”的“胎记”。它是语言中的音乐,音乐中的语言,可以说它的本质目的,是给人听,而并非给人看。因此吟诵唱可成为古代诗文,尤其是诗词的表现载体。 然而,既要在小学日常教学中使古诗文精髓融会贯通于其中,又不打乱常规秩序,不过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在学科整合和课程整合上拓宽思路,有效提高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