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8084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内容提要: 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感受学习过程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由乐而求的理想效果,也是激发学生自行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 激趣 学习兴趣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能不断地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全面适应性,为此,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必须改革,在实践中尝试一些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育模式和学科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教育模式,如“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等,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发挥自身主体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众所周知,学生的认知行为,不仅是一个认识增长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和意志成长的过程,而自身的心理因素对学生活动又起着制衡的作用,由于外界的客观条件又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就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重中之重。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索或从事某种活动意识的倾向,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是构成学生良好学习心理的最活跃的成分。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是一种内部动力心理因素。激发这种心理因素,能最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导引积极的思维状态,启动“内驱力”促使其探究知识,取得最佳效果,这是参与学习全过程的基础。[李静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进修与探索》1999年第3期 第16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使学生较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心智发育还不完善,注意力容易分散,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却比成年人还要丰富,因此,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以诱导学生的想象按照教学大纲来发展,吸引学生注意力为目的,使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学、积极学,进而主动学,那么,教学目标也就容易达到了。 为了达到促成学生乐学的目的,笔者认为,应该围绕这目的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而设计,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也算是这些年的点滴浅见吧: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要摆正教师的位置,教师首先确定是主导而不是主宰,那就要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另外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自我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进而引导学生在每次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