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9071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
烦琐的分析,填鸭式的讲解——这些以书为本,以师为本的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已逐渐丧失了生存的空间。小语新大纲明确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307页]而研究性阅读正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它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要求学生用研究的方法会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这种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倡导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的自主感悟、体验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三月的春风吹拂着阅读教学的田园。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笔者一直以此为指导,努力探求着一种适应新课程理念、适应创新教育要求、适应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性阅读。一、研究性阅读的指导思想1、研究性阅读以学生为主体 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说:“教师的教为的是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有对象的,有内容的,这就是学习的客体。谁来学呢?学生。学生必然是学的活动的主体。”[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182页]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研究性阅读教学的视点是“学生”,即学生处于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人,突出了阅读是学生的活动。但这一活动不是一个个体封闭式的自学,而是在班级集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群体开放式的合作学习。它不可能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这绝不是教师的灌输或传授。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创设引领学生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