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668
论中学生校园暴力原因及对策
[摘 要]我国自改革开放后,暴力行为在学校中越演越烈,已引起了教育界乃至全国人民的深切关注。这些暴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秩序。因此,必须研究校园暴力犯罪的特点,揭示产生校园违法犯罪的原因,采取科学的对策,为更好地对校园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学生校园暴力 心理特点 家庭环境与家庭人际交往教育
校园暴力是指侵犯学校师生人身、财产等权力的强暴行为。校园暴力行为发生在中学生身上尤为广泛。在地域外上,国内外几乎无一幸免,只是程度各有轻重而已。在1993年4月20日,在美国的哥纶宾中学,18岁的艾里克·哈里斯和17岁的迪伦·克莱坡各自携带一支半自动步枪、手枪和几十颗炸弹,在校园中冲教师和学生射击,些时正值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的110岁生辰。在杀死12名学生和1名教师并打伤无数后饮弹自杀身亡。 现针对我国目前校园存在的暴力行为,下面我从形成主客观条件,特别是个人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校园暴力犯罪的特点 1、团伙性。由于青少年年龄与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模仿性。由于受影视、报刊中描写的“帮会”、“行会”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校园内拉帮结派,形成势力,打群架,共同犯罪等。这些帮派在中学校园中是一颗毒瘤,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