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论李清照词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论李清照词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在词人济济的宋代,李清照之词总是被世人取与苏轼及辛弃疾相提并论。有人称她为宋词婉约之宗,更有人说李清照是北宋第一大词人,尽管其名气言过其实,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已经与伟大的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论不朽了。她不仅在女性里面是第一大作家,她的文品与作品,已经与世界永存了。她的创作集《漱玉词》,不过二十余首,但首首都是精金粹玉之作。 她的词有其独特之处,最突出一点是她能够直抒胸臆,写真情实感,而在写真情实感的时候,又掌握了高度的语言技巧,写得淋漓尽致,却又不是一泻无余。她的作品字里行间包含着生动的形象,这种艺术力量,不是靠夸张,也不是靠铺陈,而是靠白描的笔法,达到了一种自然的境界。[关键词]: 抒情词 抒情主人公 形象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慕名女词人,自宋至今,称誉者不计其数。自有文学史以来,李清照于文学史地位渐高: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李格非女清照………亦以倚声有名。”胡适《国语文学史》称:“李易安乃是宋代一个女文豪。”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刘大杰则认为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中国文学发展史》)这些言词并非都是虑美,都是有其充分理由的。她的创作集《漱玉词》,不过二十余首,但首首都是精金粹玉之作。 李清照一生坎坷不平,飘泊无定。她曾经沉浮尘世之情海,得失尽是泪,又历经国家政权更迭。所以她的作品与其人生经历无不息息相关,在表现尘世之悲欢离合所突显的人的感情也有轻重。她出生于贵族家庭,其父母能文善词。她十八岁便脱离了她的处女时代,和赵明诚结为连理,这算是她一生生活中最美满的时代,由她的词“绛绡薄,水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帱枕簟凉”(《采桑子》)“绣幕芙蓉一笑间,斜偎宝鸭依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綄溪纱》)等等,这样的描写,总算能够深深地烘托出少女的情致和心绪,这样的生活,总算是人生最美满的了。 但是青春的年华,是这般容易消逝的,甜蜜的生涯,已成为过往的回忆了。当李清照四十六岁时,明诚为其母奔丧到金陵,独剩她一个渡过孤寂的生活。后来金人又陷青州,明诚病死他乡,家仇国恨染其一身。从此李清照便变成了以悲痛聊渡余生的老妇人了。其后期之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般深沉地为她自己唱一首悲伤的挽歌。 纵观作为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一生,她前半生为喜,后半后为悲,像一条分水岭被划得清晰如水。她的词也应以她南渡人生的这条轨迹为界,分为前后二期,这样我们就更能清晰地看到李清照的抒情词里表现的各种抒情主人公形象。她前期人生得意,其词里的人物多有浪漫之情,且乐观向上,热烈。多是写在少女少妇的闺阁及爱情生活。后半期失意,其词里人物也多半是带着沉重的乡愁与破败之感。多抒写对国陷家亡的伤感之情及个人与社会的水火不容。把作者及词里人物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联系,我们在分析李词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便具有了社会价值及审美意义了。 第一 其抒情词表现了少女真实和热烈的情感和那种热爱生活及大自然,大胆追求爱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之以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记,形成了词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其父母对待儿女教育的态度非常开明,所以她从小养成开朗的性格,其天才也得以发挥。王灼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脆,逼近前辈”。(1)我们可见的易安词中,大约是她少年时代所作的仅有《点绛唇》一首: 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俦门回首,却把青梅嗥。 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作者用笔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调的“肖像”。从线条上看,可能有点稚嫩,但并不纤弱;从构图上看,虽是轻浅色勒,却以传神之笔略加点染,塑了一个纯洁、活泼、聪毅、多情的少女形象。在封建社会里,要求女孩们“下面相逢,低头看顾”,(2)而作者虽则“和羞走”,却又“倚门回首”,假装“把青梅嗅”,更何况还“袜划金钗溜”,好一个“风魔相”。也难怪后人评说“清照乃名门闺秀,少有诗名,亦不致不穿鞋而着袜行瞳;含羞迎笑,倚门回道,颇似市井妇女之行径,不类清照之为人。”(3)并以此据列此词为存疑之作。实际上这首词通过人物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轻灵姿秀、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这恰恰再现了作者少女时代不受封建礼教过多约束,生活的丰富多彩,而慧一些名门闺秀只知“学针凿,刀剪缝”的生活;同时又再现了她敢于传达自己的一首回忆少女生活的小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勾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图。同时,我们又可看到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而来。把这两首词中的少女形象一比较,不难看出许多共性,这就是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无忧无虑的李清照。李清照青年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她虽出“名门闺女”但终有属于她的少女生活和情怀,所以在她的词里年少时代,她词里总活跃着少女活跃的激情,青春的欢娱,生活的高潮这几类形象。 李清照于年少时曾有过美满的爱情及婚姻。她的许多词也有许多描写爱情,其中有描摹少女初恋和少妇生活的,也有撰写自己与丈夫离别的相思。如《綄溪沙》:诱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回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这首写少女恋情的过程,“眼波才动被人猜”将少女眉目传情,又恐被人识破的矜持心理表现得维纱维肖。“月移花影约重来”则表现少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与情人约会。全词心理描写得十分细致生动,感情开展富有波澜,可谓姿态百出,曲尽人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青春少女这种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的光辉形象。 李清词是宋代词坛上留下大量佳句的不多作家之一。她的佳句能抵他人数篇文章,更能够传神地传达人物的感情及形象。如这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生动地描写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见到生人,感到害羞。那“倚门”及“却青梅嗅”等一系列的动作,使一个天真娇憨,活泼妩媚,好奇而又含情脉脉的少女形象活现在读者眼前。达到了出神入化,真实细腻的境地。又如此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句之所以超绝,是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中“瘦”字是“词眼”为全篇画龙点睛之笔。作者先以“帘卷西风”一句作动态描写,借助西风把帘儿卷起,让帘外的黄花与帘内以花喩比的人相互辉映,达到了花与人浑成一体,花瘦便人比花更瘦,形象地表达了闰中人爱情之深,相思之苦,写情至此,堪称极至。又如《一剪梅》中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无法“消除”的。邹着的眉头才舒展,而万端的思绪又涌上心头。在这里,作者把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具体形象。“才下”“却上”两词连用,极其生动逼真地表现出主人公的感情在短暂是起伏变化的波澜。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来看,李清照前期之词,通过闰中生活的写照,揭示了自己内心世界。即词里表现出的抒情主人公几乎等于她自己,表现出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和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她利用词的形式为抒情工具,冲破封建思想禁区,勇敢而热烈地为自己追求幸福美满的爱情谱写心曲。在这些爱情词中,女主人公形象的人性美恰恰又是通过李词的语言美,形式美,及音律美传达出来的。 第二 表现了一个饱经风霜,而又忧时伤世的知识分子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靖康之难”后,除了与当时许多士大夫有着同样的流亡经历处,李清照的生活还发生了一连串特殊的不幸事故。先是丈夫病逝,接着便是被人认为有通敌之嫌。受此重重磨难,她的思想和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与摧残。国家的沦亡,民族的屈辱,生灵的涂炭,个体的不幸,这一系列的变故使李清照的后期之词在思想与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在她的后期作品普遍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所见所闻所想:抗金愿望,乡都之念,身世之感。如以下一首词:风住尘得花忆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天在金华写的。时值金兵进犯,她避难到金华,她那时已是51岁。我国的抒情词本来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但概括起来说,可大别为直抒胸臆的写法和曲折见意的写法。但李清照在宋代体现这个传统是独特的,她的抒情词所透露出来艺术力量是不可多得的。如上词的起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仅仅七个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落红满地的凄凉环境。生活在这个环境的词人是“日晚倦梳头。”这说明,在这样一个凄凉的环境中,词人内心是充满愁苦的,而不只是空虚无聊了。再加上国破家亡,强敌当前,丈夫逝世,自己孤身飘零。“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个有着满腹心事心酸重重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作者本身。为了传达那种伤时忧世零乱漂泊无助的烦乱之情,她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形象,生动。又多么具有感染力量!用语是朴素的,几乎没有任何雕痕;音节也自然,却非圆滑,不同滥调。李清照这个利用语言表现抒情人物除了李煜可以和她相比之外,唐宋词人之中,并不多见。 但在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莫属。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这首词被称为千古佳作,佳世绝唱。整首词便是作者晚年凄凉、愁苦境况的艺术写照:在凄风苦雨的秋日黄昏,乍暖还寒的时节,晚来的寒风、雁儿南来,黄花憔悴,都深深融动了词人满情愁绪。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这首词的上片,集中写愁苦难禁之状。作者一下笔就直抒胸臆,以抒情开篇的词并不罕见,但像这首词起笔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字,实属罕见,这十四个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立即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弦。“寻寻觅觅”四字即包含了作者流亡以来不幸之遇,又极准确。传神地表现出她在极度孤独中那种若失若有,茫无所措,要抓住一点什么的精神状态。后十个叠字既写环境又写情,将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发展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一层层写来,多么细腻曲折,十四个字一气而下,笼罩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调,使以后逐次出现的景物,都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接着,作者集中写孤独难耐之情。“这次第,怎一个愁了得。”整首词不着一“愁”字,却始终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愁,这是种“栩栩然,荒荒然,幽然、悄然、无端的愁”。(4) 作者在最后收束以上几层可伤之事,与开篇十四字下下呼应,终于点出一个“愁”字,感情的分量非常沉重,更妙的是:全篇写愁,未了都说,这情景,用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呢?这样,在结尾一句又把诗意推进一层,犹如异峰突起,遥指天处,使通篇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在这首词里,作者对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有深切的体验感受。心中有无限凄楚要倾吐出来,她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抒情的典型环境,融情入景,从而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这里,李清照采用了丰富多变的抒情手法,有螺旋式的表情法,例如以上词里有几层可伤之事,像螺旋一样越旋越紧,一层深一层。而开篇的七对叠字,把极度的忧愁和哀痛之情照直地迸裂到字面上,同时又层层深入。可以说是兼用了奔迸式和螺旋式的表情法。还有引曼式的表情法。像“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就是声调深浅,长言咏叹,但词中更多地运用了含蓄蕴和的表情法,用环境,景物来烘托,作者通过铺叙,把多种表情方法结合起来运用,表现出多侧面,多层次,深刻细腻的感情。 作为一个有着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李清照,身处乱世,她一生却找不出几首表达爱国主人公的抒情形象,但这并不是说李清照不爱国。只是李清照在表现这类人物时没有采用直接的方法,却是那般委婉和含蓄。她没有描写乱世如何如何的触目惊心,而是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揭示自己如何如何的思念故都和丈夫。对美好的过去缅怀其实就是否定现世的动乱不安,如她的《永遇乐》里面所表现的爱国主义者形象是李词里人物抒情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清照是一个杰出的女作家,不仅她的作品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她的某些思想品格至今仍有光彩。她不但热爱大自然和生活,又敢于藐视传统的封建观念,更有着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伤世忧时之社会责任感。正因为如此,李清照抒情词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才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她也凭着这种高超的艺术才能在中国词史上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人文风景!
注释:
(1):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2):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论语、学礼》 (3):唐圭璋《词学论丛、读李清照词札记》 (4):汤显祖《牡丹亭、题词》参考书目:
《李清照》 上海古籍出版社 徐培均 著 《李清照诗词评释》 广东人民出版社 《李清照诗词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清照诗词鉴赏》 齐鲁书社 《李清照研究论文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清照研究论文集》 中华书局 《漱玉词集注》 王延梯注 《李清照集校注》 王仲闻校注 《重辑李清照集》 黄墨谷编注 《李清照新论》 刘瑞莲著 《李清照全集评论》 徐北文主编
上一篇
:
论晴雯艺术形象的特点
下一篇
:
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
Tags:
李清照
抒情
主人公
形象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