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 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格式 |
  • 个人简历 |
  • 工作总结 |
  • 入党申请书 |
  • 求职信 |
  • 入团申请书 |
  • 工作计划 |
  • 免费论文 |
  • 现成论文 |
  • 论文同学网 |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骆驼祥子》悲剧意义

本论文在中文系文学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骆驼祥子》悲剧意义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薄弱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骆驼祥子》是老舍优秀的代表作,也是30年代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故事真实描绘的是一个名为祥子的北平人力车夫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三起三落的悲惨命运,他在黑暗的现实中痛苦的挣扎,最终还是逃不过黑暗的魔爪。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是他的这一愿望“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手那些辛苦与委屈”[佟家桓:《老舍小说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第218页


参考文献:
1、孟广来等:《老舍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第1版。
2、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3、史继中:《京味小说八大家》,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第1版。
4、黄修己:《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5、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版。
6、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7、《老舍小说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①,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下面就通过对主要人物祥子的人物形象及命运进行分析来说明其悲剧意义。
 一、人物形象悲剧发生的根源
 任何一则故事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的。祥子生活在一个肮脏、不讲人道主义的旧社会。连年的军阀混战造成了经济萧条,社会混乱和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社会里发生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公平的,公平是穷苦人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或许在梦中能拨开乌云寻觅到。用作品中写雨的语言来说:“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这句话是当时的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
 当时的社会其实是一个地位低下的穷苦人民的人间地狱,在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黑暗社会里,许多穷人麻木的苟且偷生,剥削阶级抽干了他们的血后,还会贪婪的肯掉他们的骨头。在一个“吃人”环境中,下层劳动人民被人“吃”的残酷现实是无法改变的,他们的汗洒在昏黄的土地上且得不到一丝汇报,反而受到岁月的摧残。正如故事中老马说的“咱们卖汗,咱们的女人卖肉,我明白,我知道!”故事中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势玩弄老百姓,敲砸他们的血汗钱的孙侦探对着弱小无势的祥子说道:“你,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像放了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当时的劳动人民的命就是那么的低微,那么的不值得一提。这正是那个社会的悲哀,也正是祥子人生悲剧发生的根源。
 二、人物形象三起三落的悲惨命运
   作品生动的刻画了祥子这一形象,20年代,强权四起,军阀混战,大量的无路可走的农村劳动人民人流涌入城市。祥子因失去双亲和几亩土地来到了北平这个大都市。作品中描写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他淳朴善良,热爱劳动,对生活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祥子是北京“最出色的车夫”行列中的人物。关于他的第一次买车的辛苦,作品中未作详细的描叙,而只是概括地交待了他“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不知流了多少汗滴”,“才挣出那辆车”。然而,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洋车,这对自幼失去了父母,在农村受尽折磨才来到城市谋生的祥子,毕竟是第一件使他感到惬意的快心事,因此,作品着意用了较多的笔墨写了他第一次成了车子的主人的“喜”:他“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哪一天……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有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地方。”于是他费尽了心思来盘算如何去过这个“双寿”。这些地方,对祥子的喜悦之情的描写,实际蕴含了深刻的悲。此处写祥子的“喜”,更是为了在后面写他买车的第三次“起”、“落”所经受的悲苦作了准备,是以写小喜为写大悲作铺垫。
 关于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开头,是和第一次的失车结合起来写的。在军阀混战时,连北京城里的居民也感到惊惶的时候,祥子却不相信那些个传言。绝大多数的车夫都不愿意出城的时候,祥子却因而可以多得八九倍的车资,与另一车夫一起拉客人往西郊。他那自幼过惯农村生活所形成的保守和固执,作为北京第一等车夫行列的人物的好强,以及作为小生产者的自发势力的特点,都在这里显示了出来。然而,那个关于乱兵抢掠的“谣言”,却成了立竿见影的现实——祥子们没有把客人拉到目的地便连人带车地被十来个军阀的烂兵掳去了。作品略去了祥子在军营中受折磨和跟随部队在山中辗转的情况,经接着就写祥子趁部队车吃败仗使前走了大兵们枪来的三匹骆驼,这在剪裁上是颇为得当的。正当祥子为它的价值一百块钱的洋车忽然被化作“零”而“落了泪”的时候,却居然发现了骆驼,而且居然平安地牵走了骆驼,这在祥子是在感到“山穷水尽”时却又喜出望外,绝处逢生。作品对祥自从看见骆驼,打骆驼的主意,牵走骆驼,以及最后卖去骆驼的过程写得相当仔细,用去了一章半的篇幅,可谓是重笔。假如说祥子第一次买车主要是靠拼劳力而的成功的话,那么,它的爹日买车则是虽拼尽劳力,历尽险阻,但到头来却未能实现愿望。第一次,他使白手起家,而毕竟成功;第二次则是虽然是一开始就有了买骆驼的三十多元,并历经更大的艰辛,而最后却又退回到那令人心碎的“零”。这里,更显示了就军阀的混战和新军阀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罪恶,也说明了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一个个体劳动者要想成为“自由的”能掌握“自己的生活”的人的卑微愿望之不可能实现。祥子勤劳坚韧和淳厚善良的性格在第二次为买车而奋斗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他每天非“拉过一定的钱数不收车”。有时甚至还“”像一只饿疯的野兽“去“强别人的买卖”。他更在生活上“自苦”,不仅不沾烟酒,连对于洋车夫来说是必要的“补气散火”的茶叶费用,也作了自我勉扣。这一切,都是为了“早早买上自己的车”。以后他先后去杨先生家、曹先生家“拉包月”也是为了得到比较稳定的买车存储,虽然这存储也是微薄的,却也毕竟避免了与同办“挣座儿”的不体面,更体现着他在做人上的好强。一次,在一个隆冬的夜晚,他在茶馆里等候后曹先生看戏的时候,看见一个不认识的洋车夫老马因为饥饿和寒冷而晕倒了,平常那么在生活上自我勉扣的祥子,却不吱声地给老马祖孙二人买来了十个热腾腾的肉馅包子,这一行为,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祥子,也有一颗淳厚有友爱的心!正因为祥子的勤劳、淳厚和善良的性格得到真实深刻的展示,作品中写到他为准备第二次买车而受到杨先生家的非人的奴役和被孙侦探勒索去全部积蓄,就更显示了那个罪恶的社会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加深了读者对剥削者、压迫者的憎恨。
 从时间顺序上说,祥子拉包月,是先到曹先生家,后到杨先生家。但作品却把祥子第一次到曹先生家略去不写,而先叙述他到杨先生家的情况,这对于揭露剥削者的残忍、铿吝有着重要的作用。杨先生有两个太太,养了一群孩子。每天,这一家成员到衙门、到市场、到学校、到幼儿园,其接送本来以够祥子忙累的了,但还叫他做车夫份外事:挑水、带婴孩、扫地。这家主人的“政见”是:“不准仆人闲一会儿”,甚至“不肯让仆人吃饭”,使得祥子自己掏腰包买烧饼充饥;给祥子睡觉的地方则是连腿也伸不直。作品对这些虽然着墨不多,但却已颇有特色地写出了剥削者们是怎样地把人不当人看待,同时,也说明了他要继续攒钱买车的钱又是多么的不容易!也正由于祥子要使那三十多元的数字往上增加已属不易,而最后却又竟连这三十多元的老根也彻底地被孙侦探拔去,这对于祥子更又是沉重的打击,他不甘心,他不挣扎。虽然他已知道了面前的孙侦探,就是拉自己到北京西山去受折磨、并抢去了自己的第一辆车的“孙排长”,但他还是“摸紧了拳头”,发出了“我招惹着谁了”的控诉,这是祥子反抗性格的进一步发展。
 关于祥子买洋车的第二个“起”、“落”,是和他的爱情与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祥子是在和虎妞结婚以后由妻子用私房钱买到洋车的。因此,可以认为,作品写祥子被拉佚又从西山逃出,回到人和车厂,受到虎妞的关心,这也实际是为他的第三次终于买上了车而安下的伏笔。作品在写祥子第二次为买车奋斗的过程中,加进了对他与虎妞关系发展的描述,这是把第二次买车的失败和第三次买车的“成功”交织起来写,这不仅没有改变以祥子为中心的结构的单纯性,而且更使情节的发展显得愈加曲折有致。祥子从杨先生家回人和车厂那晚与虎妞的关系,是令人想象不到的“意外”,但这意外又决不是突然。被刘四耽误了青春的已三十多岁的虎妞,既然已经找不到一个“门当户对”的配偶,便看中了祥子这样一个从乡下来的老实的车夫,这也是很自然的。因此,在他带着满肚子怨气从杨先生家回到车厂的那个夜晚接受了虎妞的挑逗,这一“意外”的出现,实际却正是符合于生活逻辑和人物性格发展的。然而虎妞毕竟是车厂老板的女儿,粗俗刁辣,看不起劳动,好吃懒做,况且人又长得丑陋,年岁比祥子大,如此种种,又是祥子所不中意的;而且,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祥子为了挣钱买车而又不愿早早成家,这些,也就构成了下一步情节发展的“悬念”基因。因此祥子在和虎妞发生关系后,内心充满了矛盾,甚至惧怕虎妞。祥子第二次到“圣人”式的大学教授曹先生家拉包月,且多久未回人和车厂去看虎妞,正是这种矛盾和惧怕心情的体现。但虎妞终于用比片的方法,迫使祥子就范,并为祥子设下了“腊月二十七”回去给父亲刘四祝寿,讨老头子欢欣的计谋,最后,祥子终于不得不死心塌地地但又不甘心情愿地走向虎妞,但是,刘四做寿后,虎妞和父亲吵崩了,只好带着祥子一起离开人和车厂,到一个贫民杂院租了房子结婚。刘四决不愿“叫个乡下脑袋连女儿带财产全搬了走”,父女决裂了。这决裂充分显示了刘四的残忍、狠毒和薄情的本性。虎妞虽然帮助父亲剥削,但父亲实际上只不过把她当作可信的管家和不拿薪金的襄办看待,是父亲耽误了她的青春,使他的心理和行为出现变态,在这个意义上,他也是一个受害者。他看中了祥子,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祥子淳厚和勤劳。希望与祥子一起继承父亲的产业,这种思想,对于虎妞来说也是自然的。再说,祥子不是也曾想在有一辆车后,继续挣钱买第二辆、第三辆车,并租给别人拉么!这也是剥削。在这里,他们分歧其实只在于:虎妞是希望祥子不再拉车而当一个纯粹剥削者,而祥子则是想在剥削的同时也做一个拉车的劳动者,这也正是小生产者的思想特点。后来,虎妞难产而死,写虎妞的悲剧,也是为了加强祥子的悲剧。对虎妞的死,作品中这样地做了评论:“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这“另有原因”,一方面是指传统的封建思想和习俗对人们精神的奴役,而另一方面,也使更重要的,则是指那个罪恶的社会和反动统治者对人民的迫害。
  作品中,从祥子买车的第三次“起”“落”引出了二强子一家。这正是为表现祥子在虎妞死后走向堕落作准备,并进而对他的终于堕落起了烘托作用。假使按时间顺序,从祥子和虎妞住到大杂院起就会较快接触同住杂院的人家,也应包括二强子一家。但作品对这一家情况的介绍,却是从虎妞决定给祥子买二强子的车开始。关于二强子把女儿小福子卖给军官,做生意蚀本,买新洋车、喝酒,踢死老婆,为埋葬老婆而决定卖车,这些都是作为回叙交代的。二强子的车,虽然是用逼卖女儿的钱买来的,但他毕竟一度做了有“自己的车”的人了,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成了一个“自由的洋车夫”。由于家庭的拖累,妻子的死,终又使他失去“自己的车”,这对终于再一次又有了“自己的车”的祥子的未来的命运已是一个预示。这里还写了祥子和小福子的爱情,祥子和小福子之间是真挚的爱情,不过,确实也是带着悲剧色彩的爱情。祥子在对待爱情方面,首先考虑的是生计问题,他想他可负不起养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虽然他爱小福子,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离开。正如书中说的“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或许这个爱情原则在当时那个残酷的社会里用得比较广泛。而那种为了爱而不顾一切的爱情是难以寻获的。可见,爱情在旧社会里也大多是以悲剧来收场的。这不能怪人民的麻木,怪就怪当时社会的残忍与无道。
 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讨厌拉车了,连他的外形,也变的肮脏了。一次次的波折使得他丧失斗志,迫使他放弃了尊严。没有了尊严就等于没有了生命,他最后就像行尸走肉般寄生在这个昏暗的社会上。那时的他已经成了“钱的附属品,一切要听他的支配”。祥子把院子卖了六十块钱。为了钱,如今的祥子是任何事都做的出的。在这之前,他还变法子骗钱,连他一直都尊称为好人的曹先生家的钱,他都骗来吃喝。最后,他靠干红白喜事做杂工来维持生计,成为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车辆作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对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由。祥子被剥夺掉了,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德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及精神上的毁灭。
 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似的。”然而,这个在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样子,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个好人。他终于自甘堕落,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在不公平的社会里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人们从祥子的从“人”变成“鬼”也就会进一步引起深思,把憎恨移向罪恶的旧社会。
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处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在他所生活的社会的产物。在这里,阶级与阶级的对立,阶级对阶级的压迫,不是表现为政治上的破坏或者经济上的剥削,而是表现为深刻的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尽管他怀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确道路,他从来没有想到应该大家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而仅仅是执拗地幻想凭借个人的要强和努力去达到这样的目的。他的人生理想是狭小的,他的斗争手段更是错误的。结果,使自己远离了周围的朋友,孤独无援,更加无力抗拒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三、精湛的现实笔法表现人物的社会悲剧
 此书的最大特色是以精湛的现实笔法表现人物的社会悲剧。上面已经提到的祥子的遭遇是个悲剧,小福子的遭遇由何尝不是呢?迫于生活的无奈,为了撑起将要坍塌的家,他只能怀着高洁的心灵而做暗娼。最后因不堪凌辱而自尽。老马,小马的遭遇也是个悲剧,他们两个是相依为命的亲人。旧社会带给他们的是饥饿和寒冷。老马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因又冷又热而晕了过去。后来又因无钱给小马儿买药,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小马儿死在自己的怀里。本来老马还是个热心肠的人,而当遭遇了太多不幸后,他只能抱怨社会的不公,正如他所说“铁打的人也逃不出咱们这个天罗地网。”在围绕着祥子经历的描写中,作品中也写到了别的一些人物和当时社会的畸形面貌。车厂主人刘思的残忍霸道,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二强子的欲起又落的经历,老马小马祖孙两代的凄凉光景,小福子的一步一步走向毁灭,以及大杂院、“白房子”等处的残酷景象。由此交织而成的生活画面,作为整个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突出地表现了祥子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像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得罪恶。作品写道 :“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综上所述,老舍出身于贫民家庭,他深知下层市民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和性格,所以能在此篇中生动的刻画众多下层市民的形象。作者在作品中倾注了他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他用朴素的叙述笔调和具有北京味的语言风格刻画了书中的人物形象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画面,让人读起来很有味道和亲切感。祥子为中心是作者创作作品的动机——“从一个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所以作者把车夫祥子为中心是必然的;另外老舍创作《骆驼祥子》的宗旨在于反应“血和泪交织成的真实画面”而祥子则是这个画面的中心无疑。故事的结局弥漫着一种苦闷绝望的氛围,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作者这具有浓厚的悲观态度。书中提到小马儿的祖父在失去同他相依为命孙子后对祥子说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干苦活的打算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蚁吗?独自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逃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光,谁也没法儿治他们!”可见作者认为只要人民大众都联合起来,心连心,一起点燃烛光去照亮那个黑暗的社会,人民是会取得成功的。故事以凄凉的悲剧做结尾正是为了反映当时腐蚀人性的黑暗社会,让人民清楚的认识周围的一切,好让贫苦的人民都觉悟起来,去痛恨那个“吃人”的社会,并且去反对它。
 祥子的悲剧是对旧社会不合理制度的有利控诉。在旧社会里,贫苦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就是一个大悲剧,这种悲剧不是人为造成的,是那个残忍,无道的社会造成的。无论是人性,或是爱情都在这个“吃人”的世界里被扭曲,或者被异化。许多劳动人民就像行尸走肉般活在这个世上,没有信念,没有理想,甚至没有了人性,只留下了以吃喝嫖赌为主要生存意义的兽性。


上一篇:《白鹿原》的创作特色 下一篇:《雷雨》中蘩漪形象的分析
Tags:《骆驼祥子》 悲剧 意义 【收藏】 【返回顶部】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计算机论文
推荐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论文格式网(www.lwgsw.com--论文格式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中文系文学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论文格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