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李杜诗歌艺术风格的比较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李杜诗歌艺术风格的比较
【摘要】风格,对于诗人而言,是诗人的思想感情、性格、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艺术素养等等在诗歌中的反映。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唐代诗歌的乃至我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李白和杜甫在思想、表达方式、诗体等三方面都体现了独自迥异的特征,由此形成李杜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
【关键词】李白、杜甫、诗歌、艺术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有着鲜明艺术个性的诗人。被郭沫若先生赞誉为“我国诗坛上的双子星座”。由于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性格、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等因素的不同,表现在诗歌艺术上:李白注重形象的超现实性,抒情的高度主观化,用超现实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现实生活,一切为自我服务,万景都为我所用,感情逻辑取代一切;杜甫则更倾向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万景皆实”,艺术形象真实具体,叙述描写客观化。王安石论李白诗曾说:“白之诗歌,豪放飘逸”,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跌及也。”这其中的“清雄飘逸”、“沉郁顿挫”用来评论李白、杜甫艺术风格,恐怕是最为贴切的了。作者想从一下几个方面的比较中来浅谈两位诗人的风格差异。
一、李杜诗歌风格的形成历史背景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二、李杜的思想是构成风格差异的主要内容
李白有开朗、豪迈的个性,热烈奔放的情感,强烈的个体价值观念。自我中心意识是他的思想核心,不喜欢按部就班,多灵魂的呼唤。由于受到道家、游侠思想的影响,道家的飘逸与侠士的豪放高度统一,集于一身。表现在诗中时而豪迈慷慨,时而飘逸洒脱,化为具体形象是“酒”和“剑”。“酒”成了诗人激发灵感的催化剂,为此,李白热烈奔放的感情的表达方式总是爆发式的。读他的诗,可以感到他的诗的强烈感情总是突然喷涌出来,一旦触发诗情,心中就再也没有闸门节制他感情的潮水。他的感情是喷发出来的,而不是慢慢流淌出来的。而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杜甫,经过贫困、战乱酝酿而成的内在的感情则是真真切切的忧国忧民思想,这一思想是构成其风格的主要原因。读杜甫的诗,常常感受到在深沉的忧思中蕴含着一份忧念国家和人民的情感,博大精深,含蓄深沉,感情表达往往是百转千回、反复咏叹的方式。他的诗情仿佛是从压抑中流出来的,波浪起伏,一纵一收,好象有一座节制感情潮水的闸门,当感情激越欲出时,它就使之回流,越加深沉,而且仿佛无穷无尽。所以有人认为:李白的感情似“火山喷发的岩浆”,杜甫的感情似“地火在地下运行”。这种感情通过同是写洞庭湖的诗比较,就显得更为突出。“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洞庭秋草间。淡扫明湖开玉境,丹青画出是君山。”“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前一首是李白的《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洞庭》第五首,感情一泻千里,拿主观感情来改造自然,清雄奔放。后一首是杜甫的《登岳阳楼》,似有一股深沉的感情在盘旋流转,融个人遭遇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中,感情表现有渗力。
三、李杜诗歌在诗体上的艺术风格之比较
1. 李杜七言古诗艺术风格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诗(包括七言、杂言乐府歌行)是唐诗七古创作的最高成就。明人胡应璘曾对唐代的七言歌行有一个总评:“唐七言歌行,垂拱四子,词极藻艳,然未脱梁陈也。张、李、沈、宋,稍汰浮华,渐趋平实,唐体肇矣,然而未畅也。高、岑、王、李,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畅乎,然而未大也。太白、少陵,大而化矣,能事毕矣。降而钱、刘,神情未远,气骨顿衰。元相、白傅,起而振之,敷演有馀,步骤不足。昌黎而下,门户竞开;卢仝之拙朴,马异之庸猥,李贺之幽奇,刘叉之狂谲,虽浅深高下,材局悬殊,要皆曲径旁蹊,无取大雅。张籍、王建,稍为真澹,体益卑卑。庭筠之流,更事绮绘,渐入诗馀,古意尽矣。”(《诗薮》)这段话说得比较简略,对个别诗人的概括有简单化的趋向,但还是比较客观地把李杜七古在唐代的地位标举了出来。
从数量上看,李白现存的九百多首诗歌中,七古有一百三十多首,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歌中,七古有一百四十多首,在盛唐诗人中,他们也是作七言乐府歌行最多的诗人。七古在他们的创作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可见,以两人的七古作比,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关于七古的创作,元人范梈曾总结道:七言古诗,要铺叙,要开合,要风度,要迢递、险怪、雄峻、铿锵,忌庸俗软腐,须是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奇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备此法者,唯李杜也。开合灿然,音韵铿然,法度森然,学问充然,议论超然。古人说诗常常比较主观化,但也多为真知灼见。范椁的这段话正点出了李杜七古的一个共同特点:章法多变,舒卷自如。
我们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这首诗,笔气纵横,不受拘束,一气贯注而又翻腾多变,无怪乎后人以此诗誉李白为仙才了。《唐诗鉴赏辞典》记:唐以前的《蜀道难》本是非常单薄简短的。而李白不但在句式上杂用三五七言各体式,且以散句入诗,整首诗长短错落,参差不齐,极为奔放纵恣。而诗歌的用韵也不受拘束,随时转韵,极尽变化之能事。这种变化莫测的笔法,纵横腾挪的章法,在李白七古中俯拾皆是。读他的诸篇乐府,常常能感到篇章的转折多变而又神气顺畅。这是天才的创造,非常人能及也。
而杜甫则更以章法多变而又不失法度见长。他的《饮中八仙歌》一诗,其结构之奇特,章法之奇纵,历得学人之好评。清人王嗣奭云:“此系创格,前古无所因,后人不能学。描写八公,各极生平醉趣,而都带仙气。或两句,或三句、四句,如云在晴空,卷舒自如,亦诗中之仙也。”(引自《杜诗详注》)
此外,两人的七古多方师法,汉魏乐府和楚辞汉赋都曾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营养。“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梦游天姥吟留别》)“风尘澒洞兮豺虎咬人,忽失双杖兮吾将曷从”(《桃竹杖引》)有离骚之气,而《战城南》、《行路难》和《兵车行》等诗篇则源自汉魏六朝乐府。而初唐乐府则给予了两位诗人最为直接的影响,如《白头吟》、《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和《洗兵马》等等。这种多方汲取营养的创作思路,是否能够解释两人章法多变句式长短自由的形成原因呢?正如胡应璘所说的:“凡诗诸体,皆有绳墨,惟歌行出自离骚、乐府,故极散漫纵横。”(《诗薮》)
还有两点需要补充的是,两人的诗中极见才学,从两人信口拈来的典故古法就可明晰。黄庭坚说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实际上李白诗歌又何尝不是“多有来处”?看王琦等人为李诗所作的注解,这种感觉最为明显。不过,两人都未必拘泥典故和篇名原意,常有新变新用。这似乎可以为上论的襄助。
李杜七古的区别也是明显的。读李白的古诗,一个很鲜明的感觉是李白好用宏阔的意向,比如出现极其频繁的“万里”“长风”。杜甫诗中也多有“万里”字样,但多在“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佳客适万里,沈思情延伫”等句中,感情深沉而没有“长风万里送秋雁”“愁为万里别,复此一衔觞”等句的豪气。这种特征,往往是发自胸臆,了无牵疾而骨气豪壮。与之相对,杜甫七言歌行则多以精心布局谋篇取胜,他的古诗,章法精严,剪裁精当,情感深沉高蹈,另有一股矫健苍劲之色。比如杜甫的《洗兵马》(《杜诗详注》作《洗兵行》),“一篇四转韵,一韵十二句,句似排律,自成一体,而笔力矫健,词气老苍,喜跃之象,浮动笔墨间。”(王嗣奭《杜臆》)
实际上,李杜二人的乐府歌行都是有所寄托的。萧士赟(音氲)认为李白乐府都是实指,这话有点过,但是李白的古诗讽喻多是毋庸置疑的,杜甫则更是如此。然而,两人在表现上却一个“以气为宗”,一个“以意为主”,就象胡震亨所说的:“五言古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唐音癸签》)这个气,葛景春认为是“灵感的冲动”,而这种灵感的源泉则是丰博的学识和绝冠的才气。而杜甫则徇法而动,属意为之,那便是“以意为主”了。
与之相适应,李白的七古从大处写意,意象多为俯瞰遥望所得,略貌取神,气度恢弘“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而杜甫则从细处入手,以小见大。“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杜甫着重对眼前景象的刻画,以深沉凝重的情感出之,与李白相比,别有气质。
2.李杜近体诗艺术风格之比较
两人的近体诗也有着非凡的成就。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在字数、句数、声韵和对仗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唐代的近体诗按体裁可分为律诗、律排和绝句,每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偶有六言律绝和六句三韵的律诗出现。 李白律诗创作合计约一百三十多首,其中五律一百二十余首,七律八首(《李白新论》中统计李白律诗约百首,其中五律九十多首,七律九首),而杜甫仅七律便有一百五十余首,他的五言排律的数目已经和李白律诗数目相当了。因此,有人认为李白近体不行,比如胡应璘曾在《诗薮》中说:“唐人特长近体,青莲缺焉。”
读李白律诗,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李白的律诗处处体现着李白的个性特征,他的律诗内容涵盖面广,感情强烈而意境高远,少精细雕琢而多浑厚古朴。此外,李白似乎也不严格遵循格律要求,比如他的《送友人》,首联就出对(“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后人称之为“偷春格”;杜甫《春望》亦如是);而《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通篇不用对偶但音律又严格谐对。阵仅《竹林答问》直称此诗“纯乎律调而通体不对”。因此,对于此诗是不是律诗,古来自有争议。而王琦的一段话则很能说明问题:“赵宦先日:律不取对,如李白‘牛涪西江夜’云云,……无一句届对,而调则无一字不律。放调律则律,属对非律也。……杨用修云:五言律八句不对,太白……有之,乃是平仄稳贴古诗也。杨缪以对为律,亦浅之乎观律矣。古诗在格与意义,律诗在调与声韵。如必取对,则六朝全对者正自多也,何不即呼律诗乎?律诗之名起于唐,律传之法严于唐,未起未严,偶然乍对,作者观者慎勿以此持心,方能得一代作用之旨。”
而杜甫以律诗反映现实,寓意深远,议论横生,读其诗颇可知人论世。而他又非常重视谋篇布局,炼字炼意,无不匠心独运,非同凡响。陆时雍评杜甫说:“工部七律,蕴藉最深,有余地,有余情,情中有景,景外含情,一咏三讽,味之不尽。”他的《登高》甚至被胡应璘誉为“当今古七言律诗第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白与杜甫的绝句也各登擅场,而后人对李白的绝句评价似乎更高,李攀龙说:“白五七言绝,三百年第一人。”李白的七绝与王昌龄并称为“有唐绝唱”,五言绝句则太白摩诘“犹胜诸人”,也有认为李白崔颢水平最高。李白绝句水平高,主要是因为李白对绝句的艺术内涵把握的非常精到,内容高度凝练而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和思绪,说它是“神品”似不为过。后人对杜甫的绝句评价褒贬不一,杨慎认为杜甫绝句“拘于对偶而汨于典故,乏性情尔”;清人黄子云在《野鸿诗的》中却认为杜甫绝句“风韵动人,愈歌愈妙”。杜甫的七律和绝句多数是他入蜀之后写的。他的绝句多数是写景之作,再就是即事名篇,咏古抒怀。杜甫诗歌好铺叙,因而杜甫绝句有很多联章之作,如《闻河北节度入朝绝句十二首》、《夔州歌十绝句》、《六绝句》等等。杜甫又好在绝句中用拗律,如《夔州歌十绝句》第一首:“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第一句全为平声,第二句二四两字皆仄。这样,显得诗歌顿挫峭拔,独具特色。李重华的《贞一斋诗说》认为杜甫“欲与诸子分道扬镳,故尔别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外,杜甫绝句也不乏清灵蕴藉之作,比如《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全篇无一字抒情,却又情深绵渺,耐人寻味。即使是杜甫那些“拘于声律”的绝句,也多流利自然,声色清丽的作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李杜诗歌的风格特色-清雄飘逸和沉郁顿挫
1.李白的清雄飘逸
李杜风格,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引用严羽的话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这似乎已成定论,李白的风格蔽之为飘逸,杜甫则为沉郁。 实际上,李白和杜甫两人都曾经为自己的风格做出了总结。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前此郡督马公,朝野豪彦,一见尽礼,许为奇才。因谓长史车京之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而杜甫则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可见,“清雄奔放”(飘逸奔放)和“沉郁顿挫”确乎可以代表二人的风格。不过,对于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学术界历来各抒己见,没有完全形成共识。
在综合比较了诸家意见之后,我对二人的艺术风格做出了如下分析。先说李白的“清雄飘逸”:
首先是情感上的壮大高扬。李白是个豪迈自信的人,这与他所处的盛唐时期所给人的激昂高蹈的心理趋向有关系,也与李白个人的豪放性格有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历史上,能给人这种高度自信豪迈的心态的时期大约只有汉初和初盛唐。魏晋南北朝时期自不待言,宋元明清时期的士人则多偏理性化,而理论的桎梏又比较明显,所以唐以后难有唐诗汉赋的磅礴气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是在抒发抱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则是他自我的写照。而在他发泄自己的郁闷之情的时候,仍然能够使自己的感情喷放而出,笔下景观都有大气貌,从不萧索渺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然而李白的送别之情或闲逸之情又显得清新俊朗,不缠绵牵眷,这实际上也是高扬自信的情感的体现。
其次便是情感表达上的了无拘束,喷薄纵横。李白的情感很宏大开朗,不局限于方寸之中,在他的感情纵横驰骋的时候,就如曾巩所形容的:“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泄。”(《代人祭李白文》)李白情感豪壮宏大,则无物可阻,一经爆发,便有不断向前冲击的力量,一去不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箜篌谣》)
再次是想象的纵横变幻。李白的想象,纵逸奇特,变幻万端。在他的诗歌里,上天入地,前贤显贵,长风万里,烟波茫渺。《说诗啐语》中评价道:“太白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涛自涌,白云舒卷,随风变灭。”而且,李白的想象极具跳跃性,前后可以了无关联,跨度极大。伴随着丰富的想象的,则是大胆而瑰丽的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再次,则是极富个性的意象之摭取。袁行霈有专章论述个性化意象与李杜风格的关系。我个人的感觉是,李白在选取意象的时候,便多带有个人色彩,他的意象多可与他的风格互为表里,如“长风”、“朗月”、“黄河”、“长江”……此外,李白也通过了个性化的语言。赋予了该意象以豪逸阔远的艺术生命。
再有,那便是李白的明丽清朗的语言。李白的语言,真率自然,不加雕琢而脱口成章,果如他自己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一种天然混成的语言,是一种自然奔放的语言,这种清丽明朗的美,也是李白“清雄飘逸”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情雄奔放也好,豪放飘逸也好,其内涵大约如此吧。
2.杜甫的“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首先表现在杜诗有一种深沉的忧郁。读杜诗,使人感到情思浑厚,忧思深广,无论是写民生疾苦,还是感叹人生,思念亲朋;无论是忧念国家的安危,还是写自己的困顿不平,都是如此,感情基调是悲慨的,但悲而不凄凉,悲而不伤感,有一种壮大深厚的感觉。如读《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本是一旅游诗,作者于城都满怀崇仰钦慕之情凭吊武侯祠堂。但睹物伤人,想到先主知人善任,托付之重,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到六出祁山出师未捷,五丈原头大星陨落,如今空留寂寞祠庙。碧草黄鹂不关人事,只增伤情,长使千古仁人志士感慨不已。特别是想到自己许身稷契,空怀抱负,穷老西南,空有忧思,不禁百感中来,忧思深广,老泪纵横。
沉郁顿挫还表现在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百转千回,反复咏叹上。深沉蕴藉的情感本欲倾泻迸发,忽又变为缓慢低回,回环往复。如《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颔联写登岳阳楼,看洞庭景色宽阔广大。本可接着写壮大情怀,腹联却转叙身世,凄凉落寞,出现了极大的转变。但作者未沿着个人的身世写下去,而是由个人的不幸转向国家的不幸、人民的不幸,尾联“戎马关山北”,气势一振,这样的胸襟与颔联宏伟气象,就上下衬托起来了。
深沉的忧思、波浪起伏的感情表达方式,最后都通过语言、形象描写和节奏韵律,表现为诗的意境的悲壮美,构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上一篇
:
红楼梦重要人物贾宝玉形象分析
下一篇
:
精忠爱国、感时忧民——浅析陆游..
Tags:
李杜
诗歌
艺术
风格
比较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