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阿基琉斯的愤怒与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阿基琉斯的愤怒与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
荷马既不是古希腊惟一的、也不是最早的史诗诗人。《伊利亚特》基本上取用古老的伊俄尼亚方言,同时亦包容大量的埃俄利斯方言的用语、变格和其他语法特征,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慕凯奈时代。此外,阿耳卡底亚一塞浦路斯方言也在《伊利亚特》中留下了它的印迹。很明显,关于特洛伊战争的史诗起源于古远的年代,(可能)以不太长的故事形式流传于宫廷、军营和民间。荷马的功绩,不在于首创描述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或史诗,而在于广征博采,巧制精编,苔前人之长,避众家之短,以大诗人的情怀,大艺术家的功力,创作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不朽的诗篇。
一、荷马史诗在结构上的特征
1、史诗结构的巧妙和完整,历来为文学史诗家所称颂。两部史诗各自涉及十年间发生的事件,又是如此广泛而全面的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荷马史诗并没有从头到尾的长篇累牍的叙述十年的事情,而是采取高度集中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一小段时间上,把众多的人物、丰富的情节和画面,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
2、《伊利亚特》全篇围绕阿基琉斯的发怒和息怒这一情节线索来组织材料。这一情节本身又写的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时,十年的战争只写最后一年间五十一天的事,具体描写的也只是四五天的事,这样的结构有利于突出史诗所要歌颂的英雄主义思想,也有利于塑造英雄人物。
3、《奥德修纪》的主要情节也是由一个人物,一个事件构成。具体描写的也只是五天的事,但也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另外,在叙述情节时,《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4、主干和插曲相结合的手法,也是史诗结构上的重要特色之一。插曲在史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约占全诗的三分之二。主干和插曲相结合的方法整个诗篇像一棵大树,主干分明,枝叶繁茂,更显得宏伟,丰满。
二、阿基琉斯的愤怒在史诗结构中的作用
荷马史诗的“立足点”是个人,《伊利亚特》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第一主题。从总体上看,《伊利亚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始于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的争吵,止于以奥德修斯为首的(对阿基琉斯进行抚慰的)“劝说团”的无功而返(第一至九卷);第二部分涵盖两军一个整天的战斗,始于宙斯派遣争斗挑起械斗,止于阿基琉斯战盾的铸毕(第十一至十八卷);第三部分较第一、二部分短些,始于阿基琉斯和母亲交谈后聚众出战,止于特洛伊人为赫克托耳举行葬仪(第十九至二十四卷)。
此外,可以把《伊利亚特》第一卷看做全诗的引子或“序曲”,将第九卷看做是由第一部分(第二至八卷)向第二部分的过渡,第三部分始于第十六卷,止于第二十二卷。赫克托耳死后,特洛伊的败亡应该已成定局,但《伊利亚特》并没有就此中止,而是另外设置了两个附段。作为“尾声”,第二十三和二十四卷分别讲述奠祭帕特罗克洛斯的葬礼(与赛事)的进行过程以及普里阿摩斯的赎尸,使双方的两位主要战将在死后受到了与英雄身份配称的礼待。这一划分强调全诗结构上的起始、承接和结尾诸要素的安排,从而突显了第一与第二十四卷的对比:前者以阿基琉斯的愤怒和(与阿伽门农的)激烈争吵开卷,后者以他怒气的息止和冲突的暂时缓和收篇。
史诗结构的巧妙完整:
《伊利亚特》结构严谨,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十年大战,集中描写了发生在几十天内的事情,充分表现了阿基琉斯的“愤怒”。故事集中、紧凑、重点突出。其次是把人物置于具有时代特征的矛盾冲突中,通过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并在情节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再次是作者善用比喻,有明显的口头文学特征,例如赫克托尔战败逃到城门边,作者说他“有如一条长蛇在洞穴等待路人,那蛇吞吃了毒草,心中郁积疯狂,蜷曲着盘踞洞口,眼睛射出凶光”。再如阿基琉斯追赶赫克托尔时说:“如同禽鸟中飞行最快的游隼在山间敏捷地追逐一只惶惶怯逃的野鸽……”这些比喻生动贴切。总之,《伊利亚特》在艺术上的成就给后代的文学艺术创作以深刻久远的影响。当然,史诗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因为史诗形成的时代还是“历史上人类的童年时代”,作者常常把人的行为及其成败归结为神的意志。
荷马知道如何制造悬念。他在《奥德赛》第一卷第1行开宗明义地点到了“那位精明能干者的经历”,但却没有提到此人的名字,以便在听众心里引发对提及此人名字的盼念。同样,在《伊利亚特》的开卷部分荷马提到了阿基琉斯的愤怒,称它“把众多豪杰强健的魂魄打入了哀地斯的冥府”(1.3)。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们得知这众多的豪杰中不仅包括阿基琉斯最亲密的战友帕特罗克洛斯,而且还有特洛伊主将、王子赫克托耳。悬念有助于故事内容的连接,有助于情节的稳妥和“艺术地”展开。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荷马最拿手的好戏不是制造而是“消除”悬念。不过,这种“消除”不是一劳永逸式的,而是通过再三的提及或预告,使听众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不断”等盼结局的实现。很明显,这是一种在(自行)消除悬念的同时加重听众等盼心情的做法,能使他们在没有悬念的情况下体验悬念的存在。荷马的高明不仅限于用此法抓住了听众,使其欲舍不得,而且还在于用这类反复的“预示”带活了情节的有序滚动和部分之间的胶连,促进了结构的整一。
荷马史诗使用了两种语言,一种是就事论事的情节语言,另一种则是与之形成配套的以衬托为主并与情节的常态发展“无关”的明喻语言。明喻通常解析诗人的叙述,璜饰史诗中占主导地位的情节或叙述语言,它能影响作品的布局,有力地推动篇幅的扩展。在古代诗史中,大量使用多行次明喻或许是荷马史诗的特色。
明喻“置身”作品的结构之中,给看似机械和略显僵硬的构造注入活力。这样,大跨度展开的明喻既是情节的部分,又是增强它的可读性的点缀。偌大的气势也符合史诗本身的品位,为描写大规模征战的作品平添应该属于它的恢宏。在第二卷里,荷马着重描述了阿开亚全军在众位将领的激励下同仇敌忾、奋起赴战的豪情壮志。荷马抓住时机,一连排比使用了三个明喻,生动而又形象地描述了这一排山倒海般的势态。他用“像焚扫一切的烈焰”形容阿开亚全军嗜战的激情和甲械的辉煌。用“宛如不同种族的羽鸟”(及其飞翔)显示军阵的浩大和响声的芜杂,用“像成群的苍蝇”喻指队形的密集和人员的众多。
在描述两军为争夺帕特罗克洛斯的遗体而长时间激战的结尾部分,荷马一口气用了五个明喻,形象而又逼真地讲述了特洛伊人进逼和阿开亚人回撤的情景,使双方将士的搏杀场面和野猪、猎狗、骡子、寒鸦、烈火、峰脊和江河等“画景”交织在一起(参阅第十七卷第735—759行),使人读后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我们要感谢荷马,感谢他为世人编制了这样一部诗篇,能够把叙事和比喻结合得如此完美无缺。
明喻语言通常配合以讲故事为目的的情节语言的展开,但这并不妨碍它在配合或辅助的同时拥有自己的结构,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实体。
史诗的线索:
《伊利亚特》并没有描写全部战争,它只是记叙了战争第十年里51天中的事情。诗人在史诗一开始就点出“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并以此为情节主线安排材料。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无理抢夺阿基琉斯心爱的女战俘,这引起阿基琉斯的无比愤怒(第一次“愤怒”,部落内部首领间的内讧),因此他拒不参战。以赫克托尔为首的特洛伊联军乘机反攻,希腊军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当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战死后,阿基琉斯怒火万丈(第二次“愤怒”,部落之间的矛盾),他把愤怒的矛头指向赫克托尔,于是与统帅言归于好,再次出战,终于杀死了赫克托尔,并把尸首带走。特洛亚老王到阿基琉斯的营帐赎取儿子赫克托尔的尸首,暂时休战,举行葬礼,史诗便在这里结束。
三、“阿基琉斯的愤怒”在结构上体现的审美价值
《伊利亚特》通过对特洛伊战争的描绘,歌颂了氏族领袖的英雄品质,反映了希腊社会从远古公社部落制到奴隶制城邦形成的演变过程。《伊利亚特》塑造了四十多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作者着力描写的中心人物是阿基琉斯,在他身上,体现了远古氏族英雄的一些特征。他是人与神结合的后代,希腊联军中的勇将,他英勇善战而又暴悍任性,不怕牺牲而又自私残忍。他自尊心强,因统帅对他无理而拒不参战,即使战局危急,统帅认错,他也置之不理。可当他的好友战死后,友情点燃了他的复仇之火,他决心战斗到死,表现了死无怨悔的英雄主义品质。阿基琉斯又有些自私和残忍,他攻城掠地,为了抢掠财物和奴隶,他拒绝同赫克托尔订约,不同意死者家属赎尸,当赫克托尔战死后,他把尸体拴在战车上拖回军营,每天还绕战友坟墓拖尸三匝,以泄余忿。更为严重的是表现在置广大盟军和本部士兵生死于不顾,他看到那些被特洛亚人追赶得四处奔逃的联军士兵,想到的是统帅少了他不行,为统帅将会卑躬屈膝地跪到他面前来而“衷心喜悦”。但阿基琉斯也不是一味残忍,当特洛亚老王前来乞尸时,他又产生了同情心。这样作者就把阿基琉斯的复杂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显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荷马是一位功底深厚、想像丰富、善于创新的语言大师。《伊利亚特》“词章华丽,妙语迭出,精彩、生动的用词和比喻俯拾皆是。荷马知用暗喻(如“战斗的屏障”(喻善战的壮勇)。“羊群的母亲”(喻山地),但却更为熟悉,也更善使用明喻。《伊利亚特》中的明喻分两类,一类为简单型,另一类则是从简单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复杂型。简单型明喻的结构特征是A像B。埃阿斯的战盾“像一堵墙”,兵勇们像狼或狮子似地战斗。阿波罗从俄林波斯上下来,“像黑夜一般”(l·47);塞提丝从海里出来,“像一层薄雾”(l·359)。此类明喻,荷马用来得心应手,熨贴自如,其技巧可谓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另一类明喻,即复杂型明喻,在其他民族早期的史诗中绝少出现,但在荷马史诗中却是个用例众多、趋于普通的语言现象。此类明喻的结构特征是在A像B之后附加一整段完整的内容,其修饰或解说对象不是接受喻示的A,而是作为喻象物的B。例如:
如同一位迈俄尼亚或卡里亚妇女,用鲜红的颜料涂漆象牙,制作驭马的颊片,尽管许多驭手为之唾涎欲滴,它却静静地躺在里屋,作为王者的佳宝,受到双重的珍爱,既是马的饰物,又能为驭者增添荣光。(4·141-45)
通常,诗人以“就像这样……”结束明喻,继续故事的进程:
就像这样,墨奈劳斯,鲜血浸染了你强健的大腿,你的小腿和线条分明的踝骨。(4·146—47)
一般说来,史诗属叙事诗的范畴。《伊利亚特》中的叙述分两种,一种是诗人以讲叙者的身份所作的叙述,另一种是诗人以人物的身份所进行的表述、表白和对话。亚里斯多德称第一种形式为“描述”,称第二种形式为“表演”。[注]《伊利亚特》中,直接引语约占一半左右,而直接引语即为人物的叙述(包括复述),近似于剧中人的话白。毫无疑问,此类语言形式为表演式叙述提供了现成的材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伊利亚特》是介于纯粹的叙事诗(即诗人完全或基本上以讲述者的身份叙述)和戏剧(诗)之间的一种诗歌形式。
荷马史诗采用六音步诗行,不用尾韵,但节奏感很强。这种诗体显然是为朗诵或歌吟而创造出来的,在歌吟时,大概还弹着琴来加强其节奏效果。由于这种叙事长诗是由艺人说唱,因此常常重复不少惯用的词句,甚至整段重复,一字不改。有时有些形容词的重复使用,只是为了音节上的需要,并不一定对本文意思有多少加强。而许多重复词句的一再出现,象交响乐里一再出现的旋律,又能给人一种更深的美的感受。这大概是由于古代的某些艺术手法虽然比较简陋,但有经验的说故事的诗人运用技巧非常纯熟,所以才能产生这种成功的效果。使用比喻来加强气氛,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是荷马史诗里一个突出的艺术手法。此外荷马史诗还善于用简洁的手法描写,用寥寥数语,表达出很深的感情。
荷马史诗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艺术技巧或者从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享有最高的地位。从公元前8、7世纪起,就已经有许多希腊诗人摹仿它,公认它是文学的楷模。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
四、结论
《伊利亚特》描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中最悲壮的一页。它展示了战争的暴烈,和平的可贵;抒表了胜利的喜悦,失败的痛苦;描述了英雄的业绩,征战的艰难。它阐释人和神的关系,审视人的属性和价值;它评估人在战争中的得失,探索催使人们行动的内外因素;在一个神人汇杂、事实和想像并存、过去和现在交融的文学平面上对影响人的生活、决定人的思想、制导人的行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严肃的、认真的、有深度的探讨。
在荷马史诗的深层都有背靠古代神话(或传说)的“抢夺新娘”的交织。《伊利亚特》将其作为特洛伊战争和导致两军残酷拼杀的始因,《奥德赛》则将其作为象征正义战胜邪恶的终篇。不能说荷马有意设计了这么一个过程,即让“决斗”贯穿两部史诗的始终,但这一“巧合”至少在作品的表层内容以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深层次问题的理由。此类古老的命题不像定型的语言程式那样一眼即可辨识,而是如同一张潜网般地铺展在故事和程式化语言的深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它们的存在才是促进古代史诗扩展和最终定型的最原始的推动,因为它们不仅以隐蔽的方式牵动着故事表层结构的展开,而且还在一个结合驰骋想像、合理叙述及有效展示的错综复杂的运作“系统”里,和在一定程度上受它们促动而形成的程式化语言模式一起构成了史诗的可解析的纵深。
《伊利亚特》所触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的有限,和在这一有限的人生中,人对生命和存在价值的索取。和平时期的生活是美好的。牛羊在山坡上漫步,姑娘们在泉溪边浣洗;年轻人穿梭在笑语之中,喜气洋洋地采撷丰产的葡萄。诗人弹拨竖琴,动情的引吭高歌;姑娘小伙们穿着漂亮的衣衫,跳出欢快的舞步(18·561—72)。然而,即便是典型意义上的幸福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包孕着悲愁的种子,人的属类使他最终无法摆脱死的迫胁。人是会死的,不管他愿不愿意见到死的降临。人生短暂,短得让人不寒而栗。
了解西方有大篇幅文字记载的人文史应该从哪里开始?是从“诗歌之王”荷马用结合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方法所精彩描述的古希腊社会,还是从在此之后的希腊化时期、中世纪、或是文艺复兴以后?我想,答案是现成的。我们有理由为自己对近当代西方比较充分的了解感到自豪,但却不想、也不应该聊无终期地为自己对西方源头文化的所知不多惊讶不已。如果把目光跳出西方以外,我们同样需要知道荷马及其史诗里的人物对一些带有永恒属性的“命题”的理解:对人与神(和环境)、对爱与恨、对荣誉和耻辱、对和平与战争、对公正与邪恶、对道德原则的终端、对伦理观念的知识背景、对人生的局限、对生活中出于必然和偶然以及有时会显得捉摸不定的变幻。毕竟,我们今天仍在苦苦思索当年荷马思考过的某些问题,尽管我们有时能够侥幸和不致过分荒唐地提出新的见解。不能精确地了解过去,就难以不失偏颇地展望未来。在人们热衷于谈论新世纪挑战的今天,谁会想到回顾过去有时也是一种挑战?和我们一样,荷马远非总是对的。然而,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他是西方文学乃至人文史上第一位有完整和大篇幅作品传世的史诗诗人。所以,即便是他的过失也带有令人羡慕的历史积淀,是点亮我们批判精神的火花。让我们了解荷马的成功,受益于他的失败。在觉得回顾或许比展望更有或同样有意义的时候,让我们走近荷马,贴近他的诗篇。
参考文献:
《伊利亚特》
《奥德赛》
《奥德修纪》
《荷马史诗》
上一篇
:
论《雷雨》中深刻的矛盾冲突
下一篇
:
论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Tags:
阿基
愤怒
荷马
史诗
结构
艺术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