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浅论曹植诗赋的艺术成就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浅论曹植诗赋的艺术成就
[曹植生平简介] 曹植是汉末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钟嵘《诗品》称之为“建安之杰”,谢灵运更称之为“天下才有一斗,子建独得八斗,余一斗,天下人共一斗。”可见,前人对他的才华及诗赋的艺术魅力评价是极高的。他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他现存的作品也是建安诗人中最多的一个,诗有八十多首,辞赋、散文完全的或残缺的共四十馀篇。这些作品词采华茂而劲健质朴,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和他自己的独特风格,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曹植,字子建(公元192- 232),乃曹操第三子,他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诗人。曹植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他从小就爱好文学,十多岁就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并能“言出为论,下笔成章。”(《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在他的传记里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曹操在邺城建成了铜雀台,命诸子登台,各人为赋。曹植握笔立成,文章写得好,曹操看了都为之惊异,可见他少年时就很有才华。正因为曹植少时候即天资聪敏,因而深得其父曹操喜爱。曹操曾几次想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由于行为放任不羁,饮酒不节,“性而行,不自雕励”,屡犯法禁,终于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工于心计,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逐渐占了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称帝。曹植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由于曹丕对曹植的的才华一直猜忌,多方迫害,曹植虽名为侯王,却不得自由,行同囚徒。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魏明帝继位,曹植希望改变自己的地位,多次上书要求为国效力。然而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改变并且渐趋恶劣,惶惶不可终日,而拥护支持他的得力仕人和朋友也不断遭杀害,在这样的打击压抑之下,只有四十一岁的曹植最后郁郁而终,死于所封陈地,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的诗歌就其创作经历来看,大致以建安25年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曹植由于深得其父曹操的宠爱,显得踌躇满志,昂扬乐观,其作品充满浪漫情调,《白马篇》可以算是代表作。后期的创作,由于在曹丕父子的猜忌、迫害下屈辱求生,心情极为悲愤苦闷,所以其诗歌创作的内容及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品那种豪迈自信、激扬乐观的情调完全不见了,代之以深沉的激奋与悲凉。因此也有文学理论家认为,曹植后期的作品更趋成熟、深刻和更有现实意义。曹植后期作品集中表现为抒发对个人命运、前途的悲哀和失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对自己在碌碌无为中空耗生命的哀伤和叹息,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为世立功的愿望,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钟嵘在《诗品》中写到:“其源于《国风》,骨气奇高,词秉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其赋继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诗经、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骨气奇高 词秉华茂 情兼雅怨
前人把建安诗歌的思想风格称为“建安风力”,而曹植的诗歌更因为他独特的魅力而为后世人所倾倒,而我喜欢上曹植诗歌的因由,却是因为被《洛水梦会》这首粤曲的传统艺术魅力所吸引,故而毫无理由的崇拜起曹植的诗歌。《洛水梦会》根据《洛神赋》原形改写成戏曲,描写一段美丽凄迷的人神恋爱情故事,是曹植浪漫主义名篇的代表作。
一、下面以《洛神赋》为例阐述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
《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给以极高的评价,常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相提并论,认为此赋兼两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有宋玉谐赋对女性的精妙刻画。此外,它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为之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在历史上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但也有人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甄氏是曹植之兄曹丕的妻子,由于才曹操连年征战,醉心于帝业,曹丕便也跟随曹操转战南北,曹植因年幼,生性不爱战争,遂与甄氏朝夕相处,进而产生一段情意。曹丕即帝位后,策封甄氏为妃,次年甄氏郁郁而死。
1、《洛神赋》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洛神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作品全篇大致可分为六个段落,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想象自己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这段类话本的“入话”。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余”非常爱慕洛神,她实在太好了,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恨人神之道殊”以下二句,是此赋的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我”对洛神的思念。
(1)洛水神女形态的生动刻画
《洛神赋》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骨气奇高,是一幅绚丽生动的人神相恋艺术长卷,想象丰富:“他”指作者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愁帐丝丝。但这想象并不离奇,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作者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勾画出一个美丽绝艳的神女:“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这里作者连续使用排比和对仗的手法把这位洛水之神描画得美艳绝伦:体态轻盈柔美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象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美、华丽,明艳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一动一静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诗人用鸿雁、游龙、菊花、青松、明月、雪花这些现实中的美丽事物,用他们的动态,赋予洛神这位仙女以翩翩神韵。可以说,诗人在这里把大自然的美态都发掘得淋漓尽致并且让这些东西与神女的美态柔合在一起,那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仪容令人倾倒,刻画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使人不由生出与诗人一样的情怀。
(2)对洛水神女的动态描写
如此艳绝无双的神女,诗人并非把她纯粹停留在静态的“睡美人”、“冰美人”的字句里,而是把她成功地刻画成一个动态的、充满感情的绝世佳人。含情默默,目光神采飞扬;“明眸善睐……”, 晶亮动人的眼眸顾盼多姿,欲去还留,眼波流动柔情;爱情润泽着姣好的面容,多少话语含在口中;“践远游之文履”,她踏着绣着精美花纹的鞋子;“曳雾绡之轻裾”,拖着雾一样轻薄的纱裙;“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隐隐散发出幽幽兰香,在山边缓步徘徊,“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偶尔纵身跳跃,一边散步一边嬉戏...…这里诗人首先通过对神女动人的眼眸、丹唇皓齿、轻纱薄裙等的一系列外貌描述,使一个“流波顾盼暗神驰,绰态柔情风姿万种”的女子浮现在读者的眼前。再通过描写神女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使一个体态轻盈、风姿绰约、飘拂无定、若隐若现的美丽女子跃然纸上,成功地赋予洛神这个传说中的神女以活泼的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洛神赋》的文字艺术表现手法---词彩华茂
(1)排偶 对仗 音律
《洛神赋》有高超的文字水平,词藻华丽而不浮躁,丰富而不杂乱,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同时通过多种修辞手法,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及构思在汉赋中绝无仅有。譬如诗中对洛神的一段描写:“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载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一系列的排比、对仗,并附之以节奏、音韵、色彩,引人入胜,又给人以美的感受,诵之若优美乐章。
(2)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
《洛神赋》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蓬莱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诗人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直至沾满霜露而至天明。目睹神女绰约风姿,几乎情不可自已,这段描述,亦入木三分。“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这里意思是说,“我”深深地爱慕上了神女的贤淑和美丽,心情振荡,闷闷不乐。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传达爱慕之情,就用脉脉含情的眼光表达我的爱意,希望真挚的情感能先于别人向她表达,于是解下腰间的玉佩赠与她,表示要与她相约。尽管已是心神恍惚,但尚未神魂颠倒。“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谨谨保住贤人君子之风。最后,只得”遗情想象,顾头怀愁.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于无限惆怅中结束一场人神互恋的美梦。这段描写,仿佛将读者引入仙境,与诗人融为一体,共同体味爱情的失落和怅然。
3、《洛神赋》的思想内涵---情兼雅怨
《洛神赋》也充分表达作者对感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苦闷,具体表现在一是人神有别,有情人不能成眷属;二是“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代表他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她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现实中难以找到,故而失落无限;三是以此诗寄赋托失意,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煮豆相煎,无奈之余又感到悲哀和愤闷。
《洛神赋》是综合现代爱情及人神共恋的情节,而又升华至更高更完美的完整诗赋。源头是诗经的《蒹霞》:“蒹蒹苍苍,白霞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源从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优美浪漫的情诗之所以引人遐想无限,正是因为一份可望而不可及的企求、一份未遂的情缘。
与屈原的《湘君》、《湘夫人》比,《洛神赋》比之上列情诗情赋,故事更为完整,内容更为深刻,语言更为生动。“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语语含情,字字珠玑。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诣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曲艺戏剧等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二、《白马篇》与《洛神赋》相比较,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曹植诗歌今存八十多首,是建安时期存诗最丰富的作者之一。除了后期这首著名的《洛神赋》之外,前期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白马篇》可以说是前期作品的代表。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1、《白马篇》的时代背景
曹植青少年时期,便跟随其父曹操南征北战,过军旅生活。当时自汉末分裂割据以来,男儿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曹植的《白马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谱写的一曲慷慨高歌。
2、《白马篇》的思想内涵
诗歌以其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一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这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末尾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从汉末长期分裂的战乱现实,说明了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当时社会的客观要求。“白马”所表现的英雄形象,是时代思想在曹植笔下凝聚而成的激扬赞歌。
3、《白马篇》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这首诗中,曹植十分用功描写,工于炼字,生动活泼,下笔有力而挥洒自如,英雄何等本事:“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把一个雄姿英伟、武艺高超、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英雄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综括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1、抒情性强 个性鲜明 骨气奇高
曹植诗源于汉乐府体裁,但曹植诗绝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诗中灌注了诗人自己的感情,从而由乐府诗的叙事为主,改变为以抒情为主。文学理论家是这样评价他的诗歌的:“他诗中的抒情成分加多了,有了鲜明的个性,因此,独成大家。”;钟嵘的《诗品》认为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很能概括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转而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诗人中,曹植要算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他的诗歌虽然也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善用比喻,不只多而贴切,并且常常以全篇为比,如以转折飘荡比喻囚徒般的流徙生活,以女无所归隐喻怀才不遇等。
而“情兼雅怨”则是指曹植的五言诗豪壮高雅与幽忧哀怨的诗情兼而有之。刘勰的《文心雕龙》则说:“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淋漓。”“观其时文,雅好慷慨。”古今评论家,不谋而合地认为曹植是一位情感丰富,现于笔端的大家。
2、结构精警 独具匠心 对偶 炼字 声色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是在结构上很下工夫,尤其是在发端上往往独具匠心,很精警而引人入胜。并且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如《白马篇》中“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鲡螭”,“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很多的对偶出现,前两联尤为工整,“仰手、俯身、狡捷、勇剽”等字足见作者选词用字的匠心独运。此外曹植的诗还工于起调,善为警句,如〈〈野田黄雀行〉〉中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它们或在篇首,或在篇中,都使全诗增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并且为以后两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重视修辞技巧、精工语言运用等开了先河。也使他成为“建安风骨”的佼佼代表,他的诗赋的艺术魅力也因此而流芳后世,经久不衰。
上一篇
: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学理念
下一篇
:
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相似发展
Tags:
曹植
诗赋
艺术成就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