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保险学免费论文
人口老龄化及其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
本论文在
保险学免费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XCLW186412 人口老龄化及其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的含义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三、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 四、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内 容 摘 要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加之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口生育率随之降低,预期寿命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增长,我国的人口基数很大,这些因素导致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保险制度的受益人越来越多,这对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人口老龄化及其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
1、人口老龄化的含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从表面看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比较简单,即出生率下降、人口寿命提高。但是,受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背景有一定区别。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既受到人口转变的一般因素影响,也受到计划生育的特殊因素影响。由于人们的“寿命延长”而产生老龄化,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防止老龄化,而是如何应对由此造成老龄化后所带来的养老金不足和养老保险缺失的问题。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口转变受到了较其他国家更多的人为因素控制,从而显著加快了人口转变的速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转变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是一种非平稳人口转变。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那么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和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即出现下降。但是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更加漫长,由此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也会更加缓慢。纵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的“夹击效应”,一方面是政府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生育率的降低,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家庭生育决策的改变。1973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加大力度。通过三十多年不断的宣传和教育,并辅之以相应的经济手段和一定的行政手段,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估计受该政策影响我国少生了4亿人左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生育率下降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并完成了从典型的高出生率国家到低出生率国家的转变,这充分说明了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全国总人口规模约为13.7亿,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地区的约13.4亿。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陆地区人口十年仅增加7390万人。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我国人口增长已由“高、低、高”过度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国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放缓,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少儿人口比重缩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0至14岁人口占16.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表明,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得到巨大改善的同时,老龄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尤其沿海发达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地区,生育率低和老龄化问题可能更加突出。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龄人口增多,而且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平均增加的老年人将从“十一五”的500多万提高到800多万。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则显示,到2049年, 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占总人口的31%,老龄化程度仅次于欧洲。这预示着,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20年至30年间,中国将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我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人口比率较高的国家,往往具有增长潜力。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从普遍经验来看,如果对人口结构问题应对得当,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就可以赶上发达国家,为此就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吸纳年轻人的劳动力市场。中国农村有很多的农民,他们实际上处于失业状态。他们作为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寻找工作。但另一方面,流入城市的多数是年轻人,大量老年人留在农村反而加速了农村的老龄化。
3、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
自1999年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呈高发态势。在我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老年人需要的具有特殊性的收入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保障等都随着这一群体的增加而提出新的问题,内部年龄结构的老化程度不同也更深层次地提出了要求,这样的双重变化给养老保险制度和整个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挑战之一:老年抚养比上升,制度供养人数增加
老年人口的增多对于社会来说就是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即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见表一)。据预测,2030年起,中国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开始下降,如果现行的退休年龄不变,那么劳动人口(15—59岁)与退休人口(60岁以上)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7:1,下降到2050年的2:1,城市中尤其明显。
表一 2000年—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
年份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老年抚养比(%)
15.60
16.02
17.62
21.27
23.77
29.46
36.54
41.45
42.70
44.46
48.49
数据来源: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之于养老保险制度来说是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人数增加,而为制度缴费的人数不变变甚至减少。这种影响对于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来讲最为突出,当制度运行到成熟期时,面对领取人数的增多,基金往往形成入不敷出的赤字局面,目前我国是统账结合部分积累模式,虽然冲击小于现收现付模式,但同样也面临了一定的收支风险;并且我国曾长时期地运行过现收现付模式,在制度转换时还形成了显著的历史“隐性债务:,因此,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正面临着”旧债新帐“的双重压力。在2009年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和保德信金融集团在上海发布报告中,呼吁更多公司参与私有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养老保险的补充。
挑战之二:退休寿命增加,制度给付年限延长
人均寿命是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运行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随着社会发展,人均寿命越来越长。在我国,目前人均寿命已经是72岁。这同时也意味着退休寿命的增加,人均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将越来越长,需要给付的基金量越来越多。根据我国的养老金计发办法,至少社会统筹部分需要从公共账户中支取,而个人账户中的积累额一旦支付完也必须由公共基金来负担。领取养金时间周期的延长将会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构成威胁,这是整体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人口内部结构老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构,现行的多种养老制度模式都难以摆脱。
挑战之三:经济发展,制度内离退休费用刚性攀升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改善,而老年人生活的改善离不开养老金水平的提升。从2005年开始,国家连续6次提高企业养老金水平,平均每年涨幅10%。劳动保障部数据显示,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由2005年的月人均714元增长到2010年的1200元。另外如苏州地区2004年月人均养老金为826元,而2010年调整后达到1624元,几乎翻了一倍。尽管这是一项普遍叫好的民生政策,但是制度内离退休费用攀升,养老金标准的不断提高也为基金的财务平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挑战之四:板块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硬伤
从保险来看,其数理基础是大数法则,也就是说参加人数越多,则风险分散越明显,制度运行越良好。社会养老保险同样如此,其整合性和覆盖面也是影响它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我国目前实行的养老保障制度,大致可以形容为是板块化格局,具体分为以下几大板块:① 机关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实行国家财政或者本单位包下来的养老保险制度;② 企业和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③ 农村的老年人口,目前主要是依靠家庭和土地养老,部分地区试行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存在着统筹层次低、覆盖面不广、待遇不统一等问题。部分股份制的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仍游离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在于中国人口的数量控制上,因为快速增长的人口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这些原因,中国长期以来的人口政策都是偏重与数量控制的,然而,近些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中国正逐渐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各项科学研究得出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在纵向上而且日益体现为横向上的加重趋势。
4、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步伐晚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人人口的养老问题正在迅速地由传统的家庭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化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
要提高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来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应加大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逐步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增强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积累。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可以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迟退休年龄:首先可以将女工人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然后将女工人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推迟到60岁,最后将所有职工的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解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问题,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改变目前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筹资模式,实行部分积累式的基金制筹资模式。总之,解决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不能采取单一的保障办法,而应采取“大保障”的思路,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型养老保障体系。
(三)人口老龄化冲击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一个重要的方面, 就是解决好迅速增加、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的老有所养。当今社会,社会养老已成为主要方式,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社会养老保险立法,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改革养老基金的缴费机制, 实行费改税, 保证基金入口畅通。改革基金统帐管理模式, 实行分帐管理、实帐运行。通过这些措施,基本养老保险的“空帐户”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个人帐户可以得到真正的积累,从而实现实帐运行。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机制,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未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因此需要抓紧时间从立法、机制改革、管理模式、体系、投资机制等方面去改善,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新华网 ://.xinhuanet.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 ://.stats.gov.cn/
上一篇
:
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
:
浅谈保险服务的问题与创新
Tags:
人口老龄化
及其
我国
养老保险
制度
挑战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