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效道路管理机制与堵车 ——建立长效道路管理机制,确保广南辖区323国道线安全、畅通、有序 323国道不仅是我州重要的交通基础,同时也是我省进出两广、出海的重要通道。323国道线是否畅通有序,将直接影响我州乃至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323国道线为1967年修建,1975年通车,1985年全面完成柏油路面铺筑,路面平均宽度仅为7米,等级为三级,路况复杂,山高坡陡路窄弯急,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和易发生交通堵塞的路段较多,原设计昼夜通车量为1500辆次,道路通行能力极弱。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323国道线的机动车流量也日益剧增,由于324国道线施工、记重收费、超重卸货等因素影响,大量外省籍大型货运机动车涌入323国道线,据统计,广南县辖区323国道线目前昼夜车流量平均达3600辆次,最多时达到8500辆次,这些增加的车辆中大部分是超载超高车、长车、挂车,原来公路的设计能力远远不能承受现在车流量的实际承载能力,使得道路通行能力明显降低,人、车、路三者之间的矛盾加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交通堵塞现象频繁发生。自去年衡昆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以来,大量施工车辆驶入323国道线,部分路段改线,加之道路塌方等因素影响,更增加了323国道线的压力。 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在充分发挥交警职能部门作用的同时,建立长效标本兼治道路交通管理机制。 一、广南县辖区323国道线现状及交通堵塞的原因 (一)道路等级低,设计通行能力弱,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车辆正常通行 323国道线广南段自1967年8月修筑,1985年全面完成柏油路面的铺筑路线,等级为三级技术标准,路面平均宽度为7米。该路段道路等级低,路况复杂、山高坡陡(最大坡度达11.2%)、路窄弯急,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点、段和易发生交通堵塞的路段较多。据统计,今年昼夜车流量平均在3600辆次以上、最多时达到8500辆次,原设计通车能力是昼夜通车量仅为1500辆次左右,道路设计通行能力极弱。全国各地机动车来往频繁,而且一般都是一个单位或是同地区的车辆集结形成一个车队同行,一旦发生肇事堵塞,往往形成堵车“长龙”,少则堵塞5、6公里,多则堵塞数十公里。 (二)国道323线车流量剧增,超载、超高车、超长车、挂车数量剧增 据统计,现有1万余辆次的江西籍车辆常年途经国道323线。这些增多的车辆当中,大部分是超载超高车、长车、挂车。“天啊,火车怎么开到公路上来了!”2004年4月20日,交通巡逻民警惊奇地发现一辆拉着巨型工业材料、长达34米的“超级大车”停在宽度不足7.5米的公路弯道上,陷入了不能往前也不能退后的尴尬境地,最后动用了两台50吨的大吊车才勉强将其吊起转头回去。21世纪的车辆行驶在19世纪80年代修建的道路上,可想而知,道路的交通发展与现代汽车发展远不相适应。 从2004年开展“治超”以来,由于严重缺乏科学的称重设备和治理力度不到位,致使核载5吨、8吨的车辆还在承载20、30吨,甚至更多,严重超载的行为仍然特别突出。尤其是15米、18米以上的长车、挂车(最长的达到38米)来往频繁,这些车辆都是几辆车一起前后行驶,在转弯时占用整个弯道,这些弯道又多是在坡道、连续急弯上,在会车时如果双方不相互礼让、有的转过一个弯后转不了第二个弯、有的在弯道上因转弯角度不够造成车轮掉坎而发生交通事故,或是不能正常交会,从而就会造成阻塞,大量的车辆聚集就造成严重阻塞。只要在某个路段发生堵塞,在短时间内就会堵塞数十公里、受阻车辆上千辆。现在的车流量远远超出道路的实际承载能力,给原本设计通行能力就相对较低的国道323线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道路通行能力明显下降,人、车、路三者之间的矛盾加剧,交通事故频繁,交通堵塞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三)车辆损坏引起堵塞 323国道线广南段基本都是急弯陡坡,时常有严重超重的车辆上坡时因离合器、半轴或变速器、发动机损坏无法行驶停放在公路中间而造成堵塞。由于远离城镇或是配件难以及时购买更换,施救困难,就会造成长时间的堵塞。 (四)交通事故造成堵塞 323国道线车流量剧增,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交通事故频发也是造成交通堵塞的一个主要原因。 1、有的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采取私了的做法,只有在协商达不成协议后才报案,拖延了时间,造成车辆长时间受堵。 2、肇事后因车辆损坏无法移动,施救困难,堵塞严重。特别是超重、超长、超高的大型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者中途抛锚,由于施救工具、办法落后,驾驶人又不积极配合,交警部门无专门的施救设备,很容易造成长时间堵塞。 3、大部分交通事故均发生在通讯盲区,沿路的报警点少,造成报案不及时,民警出警路程远。这些原因客观上造成了堵塞时间延长、堵塞严重。 (五)实施“安保工程”也适应不了现代交通的需要 从实施“安保工程”活动以来,交警部门和公路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对损坏的路段尽量进行修补、整改,截止2005年10月30日,广南县自2001年以来先后排查出的16个公路安全隐患和事故多发点段已有16个得到了全面的整治,整治率达100%。据不完全统计,在整治过程中,先后开挖弯道半径小于20米的道路内侧山体17个设视距台6个,加宽弯道7个,加宽弯道路面5100㎡,弯道最大加宽值13米;铺筑油路21000㎡,增设防撞墙950M,防撞墩1900M,标志标牌43块;漆划标线2500M,共计投资320万余元。 但是,由于车流量极大,超载车辆多,对路面损坏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通行,在道路等级不能提高的情况下,在短时期内仅靠修修补补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堵塞现象,因此,实施“安保工程”也适应不了现代交通的需要。 (六)“路警共建”还存在工作瑕疵 就砚山公路路政大队而言,外勤人员共三个人一辆车,这三人除了每天要处理323线的各类公路违法案件,还要负责砚山辖区内的其他道路的巡逻,可以想想失管失控面有多大。并且公路养护部门实行“全双休”制度,到了星期六、星期天道班上找不到一个值班的人员,遇到突发情况一个道班工作的电话都打不通,使工作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2007年4月7日23时50分,珠街交警中队接到报警“在马路沟上段发生交通堵塞”,我中队民警赶到堵车点时发现是因为一农民家为了修建地基而将泥土倒在公路的另一侧,在倒土的过程中遗漏的泥土铺污染的公路路面,加上夜间小雨,路面极滑,人都站不稳,更别提车了。有一辆挂车停在半坡上,不能前进也不敢退,唯一的办法就是联系公路养护部门撒沙防滑;在联系公路养护部门后才发现只能联系到一个人,并且还是在砚山,民警冒着小雨去珠街公路养护段用话筒喊才叫起一个人(还不是养护段的),那个人说“养护段的人已经全部回家了”,民警就在珠街内满到是处的去找沙找车,零晨4点都钟,终于从修高速公路的标段上拉到沙,4月8日下午13时多才通车。到今,农民污染道路造成交通严重堵塞的行为还没有得到公路管理部门的警告和处罚。公路管理应针对323线近年来出现的警情,增配人员加大巡逻和处罚力度,制定应急方案,才能预防突发事件和在突发事件之前不会措手不及。 (七)驾驶人素质的影响 由于323国道线是我省通往“两广”及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全国所有省市进出云南的车辆均从此地通过,驾驶人素质参差不齐,多数驾驶人交通法律法规意识较差,遇有堵塞现场、路段时,驾驶人为了赶时间赶路程,不按规定靠边依次停放。特别是许多小型车辆、客运车辆驾驶人更是不遵守交通规则,见缝插针、并排停车、乱停乱放,在民警疏导时又是会超越车队往前冲,造成二次堵塞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增加了疏导的难度和疏导时间。 (八)警力不足,装备、工具缺乏落后,交警承受巨大的压力 由于警力的严重不足和装备、工具的缺乏、落后,在疏导时给交通疏导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影响了交通疏导的效率和效果。 1、缺乏足够的通讯工具,车载台、对讲机功率不强。一般堵车的时间、里程一般都长,对讲机不能够长距离、长时间使用,现有的对讲机由于缺乏足够的车载台在疏导中无法充分发挥通讯作用,在疏导中一般至少要有3人以上在不同的点段进行监控和疏导。有时候因通讯受阻无法联系,因信息掌握不清而会造成新的堵塞现象。 2、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目前,八宝、空山执勤点、珠街中队仅共有8辆警用车辆、3辆警用二轮摩托车,因疏导、出行非常频繁,车辆超负荷运行,现已经过几次大修,车辆无法正常使用。在堵塞现场往往只有方便快捷的摩托车进入,但是现有的警用二轮摩托车不够,有时堵塞的里程长(最长时有40余公里),疏导时主要靠步行,耗费体力,民警和协管员靠拼体力、打疲劳战,身心极其疲惫,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3、警力不足、经费紧缺,造成工作安排出现紧张的局面。目前,八宝、空山执勤点、珠街交警中队现有民警和协管员共31人,其中正式民警仅有15人。国道323线由八宝中队管辖55公里、空山执勤点管辖35公里、珠街中队管辖40公里。两个中队及值勤点除了要确保323国道线广南段的安全畅通有序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外,还要确保辖区其他道路的安全和进行事故处理工作及车辆落户、检验、办证等业务工作。既要搞好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又要搞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处理工作,一人多岗、一人多事。事故处理民警严重缺少,如果出现道路交通事故同时又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况,警力就难以调配,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经常由大、支队增派警力支援。经常发生交通堵塞大幅度增加了警用车辆的维修费和油料费,据统计大队每月用于323国道线广南段疏导的油料费平均在13000元左右,车辆修理费近1万元。现在由于经费体制的改革,大队经费紧缺,交通疏导工作保障极其困难。 4、是缺乏施救工具。目前,广南县尚无一家专业的施救机构,缺乏大吨位的吊车和拖车。而现在的车辆基本上都是大吨位的超载超长车辆,这些车辆发生事故或是发生故障就难以进行施救,要多方联系较远的施救单位和调用大吨位的吊车。对于肇事车、故障车由于缺乏拖车设备而难以及时移开,故障车要等到车方进行现场维修后自行移开。这样就造成堵塞时间延长,导致交通堵塞严重。2006年5月那洒路段一辆总重为74吨的大货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交通堵塞,交警部门从玉溪市请了一辆100吨的大吊车赶来,从玉溪开到那洒整整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大家可以想象以现在的车辆流量要堵多少车,就凭珠街交警中队的11个人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二、充分发挥交警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长效机制,确保323国道线路的畅通 (一)统一辖区,统一思想,制定工作应急方案,提高对道路“危险路段”排查整治工作的认识 文山境内323国道线分别由富宁、砚山公路管理段维护管理(在广南县境内以K1799公里桩为界),不隶属于广南县行政管辖,不利于协调管理工作。建议上级公路部门把广南县辖区内的323国道线纳入广南县公路管理段进行管理,以便于协调管理、开展“黑点”和隐患点段的整治工作。公路及交通管理部门应认识到整治公路危险路段是现在首当其冲的任务,特别是公路管理部门要加大对323国道线的管护,加强巡逻、巡查、管护力度,查隐患、查险情、查损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上级支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重点改造好已经排查出的为点段,对一时难以处理好的尽快设置警示标志,确保道路安全,路安全了车才安全。公路路政管理人员应加大巡逻力度,能及时发现公路因各类原因损坏不能保持畅通的情况,并是情节从重从快处理,扩大宣传力度杜绝类似的违法行为发生;制定应急方案,提高应急能力。 (二)公路施工部门要主动与交警部门联系,制作预防施工过程交通堵塞方案 公路施工部门对于凹塘、水毁、塌方处要及时处理、维护,对施工使用的石料要堆放有序并尽量少占用路面。保证公路的平整,提高公路的质量和通行能力。公路施工单位和公安交警部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疏导联动工作机制,共同规范施工行为和做好疏导工作。 (三)配备适合323线实际情况的施救工具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