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成年犯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和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也就成了当前一个很受关注的论题。了解和分析他们生活和特点必将为控制和降低未成年人犯罪比率提供有效的方法和依据。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化的特点。家庭负面影响、学校应试教育模式和社会不良风气等是构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原因 预防犯罪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社会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获得了极大的丰富。但是也因此伴随而来了诸多不良社会因素也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影响,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不乏大案、要案、恶性案件,而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一项具有现实和深远的重大战略意义的大事。因此,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也就成了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的结果也必将为将来控制和降低未成年人犯罪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主体年龄低龄化。 从犯罪的年龄阶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以14-16岁少年犯罪更为突出,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据对上海青少年犯罪情况统计,14-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是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了其中的15.1%。如果算上违法情节轻微,或因年纪太小不以犯罪论处的,则犯罪的始发年龄更小,有的11岁、12岁就开始有劣迹,有的13岁、14岁就进行犯罪活动,甚至参与重特大犯罪活动。[ 王大伟, 《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带犯罪发展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据报道,目前我国黑社会犯罪团伙外围成员已出现中学生。另据某少教所提供的18岁以下犯罪人员381人中,16岁以下的犯罪人数就达143人,占37.5%。另外,在校生犯罪有增多势头,有的学生逃学、辍学、离家出走,流浪到社会后以盗窃、抢劫为生。 2、犯罪主体文化程度低。 从未成年人文化程度来看,犯罪的未成年人文化程度都偏低,以初中文化程度以下为主。2004年湖北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课题组对该省9个地区的10个看守所进行实地调研完成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2001年至2003年,湖北省涉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由57%下降至11.7%,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由25.4%下降至7.3%,而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由17.6%上升至8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文化程度越低,比例越高 《2004年刑事法治状况》刘仁文 周振杰]另据山东省人民高级法院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未成年罪犯大多文化素质较低,绝大多数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有的小学都没读完。2005年,山东2000多名未成年罪犯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0.3%,其中,小学和文盲分别占17%和1%左右。 3、涉财型犯罪突出。 在所有未成年人犯罪中排在前5位的少年犯罪依次是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寻衅 滋事,其中以抢劫、盗窃所占的比例都很高。根据青岛财经日报报道,在2007年山东青岛市北区人民法院在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抢劫犯罪21人,占45.7%;盗窃犯罪9人,占19.6%;两项合计达到65.3%。山东胶南市2006年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87件143人,其中抢劫等恶性犯罪案件39件65人,占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45.45%。2007年审结的未成年人侵财犯罪案件为52件68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86%《未成年人犯罪侵财占多数》青岛财经日报]涉财型犯罪在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最高,非常的突出,并且犯罪手段也在逐渐的成人化。 4、犯罪形式多以团伙犯罪为主。 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法律适用问题》 吴静霞]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有些甚至出现带有“黑帮”、“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共同犯罪,团伙内部有“老大”、“老二”、“老三”等,有自己的纪律,有活动地点和活动习惯,作案有明确的分工。其中,校园黑帮在未成年人黑帮中占很大比例。在一些大、中学校还出现了诸如“虎头帮”、“神鹰会”、“青龙帮”等黑帮。 5、初犯、偶犯多。 从违法犯罪经历来看,绝大多数的未成年人是初犯或偶犯。厦门晚报报道:2007年提起公诉的未成年被告人中,累犯仅有两人,有前科(刑事处分)的有4人。另外,佳木斯法院公布数字显示,参与共同犯罪未成年被告人总共550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68.8%。未成年人重复犯罪34人,仅占犯罪总人数的4.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适用》卢伟艳]初犯、偶犯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突出的特点。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一直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1、主观因素:主要决定于未成年人自身因素。 (1)对法律的认识模糊。 许多未成年人往往很难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区别。只知道违法行为是不好的,不道德的,把违法行为误认为是一般的不良行为。如很多校内抢劫作案的未成年人经常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使用暴力抢同学的小额钱物。在案发后,他们往往不以为然,在受到刑事处罚后才如梦方醒。 (2)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模糊。 未成年人的模仿能力很强,加上他们尚处在半成熟状态,分析鉴别能力差,若加上学校、家庭、社会缺乏有效的引导,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就会发生扭曲。不少未成年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走上犯罪道路,变成危害社会的犯罪群体。 2、客观因素。 主要是社会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生活环境指的是家庭和学校以外未成年人的活动空间,主要包括居所周边环境和娱乐中心等场所。 (1)居所周边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有些地方综治工作做得不够好,如恶势力称霸等。这一地区的未成年人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属于不良生活环境影响的犯罪占到 60%。 (2)网络游戏、暴力文化以及录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影响。 尤其是游戏,几乎成为公害,许多恶性案件是由玩游戏引发的,大概占 70%以上。 (3)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存在问题。 家庭方面主要是缺损家庭、不良家庭的影响以及管教不当。 未成年时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趋向成熟、从依赖趋向独立的时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必须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对症下药,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