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6831
试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教育改造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也随之严重了,犯罪有了新的特点,改造有了更大的困难,本文介绍了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些特点并提出了一些教育改造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犯罪特点 教育改造对策 青少年犯罪包括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世界不少国家少年犯罪嫌疑人数在2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高达40%以上,我国未成年人作案成员占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比例为10.7%,尽管比例不是太高,但判罪者已经过万,且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仍很突出。据2000年统计,我国14-25岁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员占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47.4%。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20世纪90年代以来比70年代提前了2-3岁,13岁以下的少年违法犯罪增多,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害。青少年犯罪案件明显表现出几个方面的问题,即贪婪性特点,疯狂性特点,团伙性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突出,智能性犯罪增多等。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加以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教育改造对策。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贪婪性特点。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收入的差距,加之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导向,使一些青少年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陷入对物质利益的极端追求,甚至为达到目的依靠拳头,进行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例如,1997年辽宁省丹东市发生的一起全国罕见的杀人骗赔案件,居然是儿子为了获得保险公司的巨额赔偿而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活活烧死的血腥惨案,再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二)疯狂性特点。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某些青少年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容易走向歧途;且由于年轻人的逞强好胜,在进行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具体表现为: